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习题(学生版).docx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习题(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一遍过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习题(学生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
2、的源泉。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
3、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4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5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_,_。6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5、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句:_;批注:_。7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
6、,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节选自朱子家训)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_(2)宜未雨而绸缪_9翻译下列句子。(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10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2022广西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
7、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
8、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投之:指示代
9、词,此指代狼B一狼洞其中:挖洞。C又何间焉:参与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1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C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D既克,公问其故打败齐军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齐军失败的原因。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均紧扣题目行文:甲文重在写“狼”,先后写狼的胆怯、狡黠、贪婪和无能可笑;乙文重在写曹刿之“论”,战前之论、战时之论和战后之论。B两文都涉及危急关头的抉择:甲文屠户在个人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0、丢掉幻想,勇敢地选择了战斗;乙文曹刿在国家遭到强敌入侵的危急关头,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参与保家卫国的谋划与战斗。C两文都表达对敌斗争的取胜之策:甲文告诉人们,狼来了,怎么办?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乙文表明战争取胜之道的前提是取信于民,还要善于把握有利的战机。D两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所不同:甲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曹刿的形象。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1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注原谷:人名。捐:抛弃。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门外戏元方入门不顾谏父曰是负义也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
12、从,作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汝何以收此凶具?17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18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
13、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讫:完毕。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须:等待。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太丘舍去去:_(2)相委而去委:_(3)先期一日期:_(4)其为人若此若:_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
14、罔B下车引之计日告之C遂止于野亭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其为人若此其一犬坐于前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22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乙】何晏
15、画圈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选自世说新语夙惠)【注】何晏:人名。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魏武:曹操。23析词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或释义。类别句子义项/释义异(1)明慧若神(2)未若柳絮因风起A好像B比得上C你D如果(3)即公大兄无奕女(4)即遣还外A即使B到C于是D就是同A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B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仁)(5)欲:A魏武知之,即遣还外。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6)知:24析句意: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下面的句子。(1)兄女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复习 专题 13 文言文 阅读 习题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