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密启用前济南市济阳区九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谓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塞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漓晰、字体工整,努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一、(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五千年的(cng)_桑岁月,(yun)_远流长的灿烂文化,铸就了你,汉字!你形美如画,端庄遒劲:你音美如歌
2、,宛若天(li)_;你意美如诗,撩人心弦。在中国人的眼里,你是巍()_高耸的泰山,你是缠绵无尽的乡艳,你是蚪妍百花的冠冕,你是长风破浪的豪情!你承载了历史的凝重与深沉;你观照了现实的悲喜和冷暖。1. 以下对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jnxingunziB. jnxungunziC. jngxingunziD. jngxungunzi2. 以下是上面语段中填入横线上的字,书写完全正确且恰当的一项是( )A. 苍 源 赖 娥B. 沧 源 籁 峨C. 沦 渊 赖 娥D. 苍 渊 籁 峨【答案】1. C2.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注音。遒劲:读音qi jng,意思是形容
3、雄健,有力量的;撩人心弦:读音lio rn xn xin,诱人的事物引起人们的兴致;冠冕:读音gun mi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也用作官吏的代称;承载:读音chng zi,指承受支撑物体。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读拼音写汉字。沧桑:读音cng sng,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源远流长:读音yun yun li chng,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宛若天籁:读音wn ru tin li,形容声音很好听,如同天上灵动之音;巍峨:读音wi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峻。故选B。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4、A. 虽然已是初春,可是一场丽后,气温骤降,让人不寒而栗。B. 校长的一席话抛砖引玉,随后,大家提出了很多好建议。C. 我们做事一定要严谨认真,对细节之处也要吹毛求疵。D. 闻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我轻轻地细啜一口,满嘴的芬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A.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望文生义;B.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敬失当;C.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不合语境;D.沁人心脾: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感到非常舒适。形容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受。句中用来形容茶香,使用正确;故选
5、D。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承载于历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越来越多的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B. 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并感受民俗的多样和价值。C. 为避免城市内涝积水,各地纷纷开展防汛演练,提升汛情预警和应急处置。D. 今年,马拉松赛事火爆,很多城市马拉松的参赛规模都达到了近万人以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语序不当,应先“感受”再“理解”,把“理解”和“感受”互换位置; C.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能力”; D.语义矛盾,“近”和“以上”矛盾,删去其一;故选A。5.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A)人与人之问需要互相谅解。谅解是一股和败的春风,能消融坚冰;
6、(B)谅解是一桌温暖的阳光、能驱散阴云; _, _。(1)请将画线(A)句改成反问句。(不改变句意)(2)请参照画线(B)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答案】(1)示例:人与人之间难道不需要互相谅解吗?(2)示例一: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尘埃。示例二:谅解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能驱除黑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化。根据句子意思,在句中加上表示反问的语气词,并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故答案为:人与人之间难道不需要互相谅解吗?【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根据语段内容,分析画线句结构和修辞,做到句式一致、修辞恰当、语意连贯。句子结构为“谅解是能”示例一: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吹
7、灭怒火;示例二: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土地。二、(3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委而去之 委:放弃B. 池非不深也 池;护
8、城河C. 寡助之至 至:到D.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三里之城 公与之乘B. 环而攻之而不胜 濯清涟而不妖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无从致书以观D. 然而不胜者 中轩敞者为舱8.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B. 本文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论证“地利不如人和”。C. 本文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D. 全文语句整齐,使用大量排比句,气势磅礴,有说服力。【答案】6. C7. B8. B【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
9、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C.“寡助之至”意思是: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都是连词,表转折;C.介词,凭借/介词,表目的,来;D.代词,的原因/代词,的部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文章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
10、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
11、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时,封赏途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臣闻有事社稷者,社稷是为;有事人君者,容悦是为。今臣备位九列,见非不谏,则容悦也。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而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英纪其功,至乃一门之内,候者数人。臣知封事已行,言之无及,诚欲陛下从是而止。若法亏于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选自后汉
12、书陈蕃传,有删改)注释:容悦:曲意逢迎,以取悦于上。委心;这呈是信任、信赖的意思。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11. 陈蕃直言进谏,指出皇帝有什么错误?提出了什么建议?(用自己的话阐述)【答案】9. 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10. 贤明的国君信赖辅佐国政的大臣,亡国的国君不愿(害怕)听大臣的直言进谏。11. 指出皇帝的错误:赏罚不明,任人唯亲,封爵赏赐超过规定。建议:采纳意见,权衡得失,听从忠臣的建议,并做出选择;执法公平,严明赏罚。【解析】【9题详解】
1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的意思是: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未考核实际功勋。根据句意可断句为: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委心,信任、信赖;辅佐,指辅佐国政的大臣;讳,回避;闻,听。【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根据“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而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英纪其功(高祖约法,不是功臣不得封
14、侯。但是您宠爱的亲信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没有功劳却能受赏,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未考核实际功勋)”可知,皇帝赏罚不明,任人唯亲,封爵赏赐超过规定。根据“若法亏于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如果执法不公平,做官的不得人心,国家的政治就要遭到损害。陛下应当采纳意见,权衡得失,需要听从忠臣和善良的建议,并做出选择,使奖赏处罚,各得其所)”可知,陈蕃建议皇帝要采纳意见,权衡得失,听从忠臣的建议,并做出选择;执法公平,严明赏罚。【点睛】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宫内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
15、臣听说奉事社稷的人,一切为了社稷;奉事人君的,一切为了得到人君的欢喜。现在臣蒙陛下恩宠,位列九卿,见到陛下有处理不妥的地方而不劝谏,那就不过只是图得陛下的欢喜而已。贤明的国君信赖辅佐国政的大臣,亡国的国君不愿听大臣的直言进谏。高祖约法,不是功臣不得封侯。但是您宠爱的亲信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没有功劳却能受赏,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未考核实际功勋,以至一家之内,封侯的有好几人。臣知道封事已经进行,说了也无济于事,但衷心希望皇上到此为止。如果执法不公平,做官的不得人心,国家的政治就要遭到损害。陛下应当采纳意见,权衡得失,需要听从忠臣和善良的建议,并做出选择,使奖赏处罚,各得
16、其所,这难道不是值得庆幸的吗?(三)诗歌阅读(共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喻西境 宋朱熹北岭苍茫雨欲来,南山腾踯翠成堆。稚杉绕麓千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客路情怀元倥偬,今晨游眺却徘徊。自然触目成佳句,云锦无劳更剪裁。注释:稚杉;幼杉。倥偬(kngzng):这里是匆忙紧张的意思。徘徊:这里指流连忘返。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语言虽不事雕琢,但蕴含深意。B. 诗歌首联,作者虚写群山环抱、山而欲来的景象,让读者身临其境。C. 颈联“元”“却”两字传神地写出作者因景色变换而心情发生改变。D. 尾联即景生情,表面写景色之美,
17、内里则传达出自然随缘的“理趣”。13.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答案】12. B1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杉树和涧水比作锦旗和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林木环抱、碧水连天的壮观景象,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及心情的愉悦。【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B.首联“北岭苍茫雨欲来,南山腾踯翠成堆”意思是:苍苍茫茫的北岭,一场大雨即将到来;奔驰腾跃的南山,被苍翠的树林遮盖。这是诗人在山林中跋涉所看到的景象,不是虚写,是实写;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最后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
18、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颔联“稚杉绕麓千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意思是:环绕山脚的幼杉,就像无数锦旗漫卷;映照天空的野水,宛如一面明镜散开。诗人在此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杉树和涧水比作锦旗和明镜,不仅非常贴切,而且生动形象,令读者仿佛看见了锦旗招展、碧水荡漾的画面。涵,原来是包容的意思,这里形容出碧水连天的壮观景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所看到的景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愉悦。(四)文化常识1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作“避讳”。B.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C. 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
19、诚称自己;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D. 闻诊,是中医诊病的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形态、动作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D.望诊,是中医诊病的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形态、动作等。闻诊,是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此项“闻诊,是中医诊病的第一步”理解有误;故选D。(五)默写(共9分,每空1分)15.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2)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3)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4)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5)_,身世
20、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6)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诗句是:_,_。(7)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答案】 归雁洛阳边 溪云初起日沉阁 柳暗花明又一村 野芳发而幽香 山河破碎风飘絮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认真审题,根据提示,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答题时,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雁、阁、幽、飘絮、烽、抵、炭、贱”等字词的书写。三、(7分)16. 某学校开展了“理想照亮人生”主题系列阅读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的各题
21、。活动一:品读放飞理想作品人物理想朝花夕拾(1)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用文艺疗救国民精神西游记唐僧(2)(3)尼摩船长自由、平等、和平和文明的完美统一活动二:探究照亮人生(4)有人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请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理想对主人公保尔的人生发展有何影响。【答案】(1)鲁迅(2)取得真经,普度众生(3)海底两万里(4)理想改变了保尔的人生轨迹。保尔年幼丧父,饱受屈辱,沾染上了一些坏的习气。后来在朱赫来引导下,他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立志解放全人类,为共产主义奉献一切。从此,在理想指引下,他就判若两人。在白匪的战场上,他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战后建设中,他又夜以继
22、日地高强度工作;即使全身瘫瘓、双目失明,他还坚持用文学创作进行革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概括。(1)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抒发了作者鲁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用文艺疗救国民精神。(2)在小说西游记中,作
23、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唐僧拥有取得真经,普度众生的崇高理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3)由“尼摩船长”“自由、平等、和平和文明的完美统一”可知,出自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山东省 济南市 济阳 中考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