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23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和作用(教师版).docx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23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和作用(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23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和作用(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要点23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和作用 例:【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生都在成长闫红我妈68岁时拿到的驾照。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再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学习就是她的治愈系,再学一样,也挺好。于是我口气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
2、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感。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
3、的人。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訏、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訏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宇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
4、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怒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
5、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地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地的了不起之处。(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1阅读第段至第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_2选文第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3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4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5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6、【答案】1“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五笔打字。 “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2采用了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和年轻时艰难的工作经历。与后文母亲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对比,母亲即使成长于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她仍然一直积极学习的,突出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强化了文章中心主旨。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好学的母亲比作“行走的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知识渊博和好学的特点。母亲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她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夸赞。4文章前7段都详细记叙了母亲成长的具体事例,因此第段则是略写了多件母亲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学习的例子,进一步表现了母亲的愉
7、悦感来自于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她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文章标题“她一直在成长”相呼应。同时也引出了后文“我”对母亲乐趣来源的总结:即母亲学习的乐趣来自于学习过程,在日复一日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超越。5首先,标题引人兴趣,设置悬念。其次,“一生都在成长”是指母亲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的超越,表现了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乐观面对生活的敬佩与赞美之情,标题与文章结尾的中心主旨相呼应,使得结构更为完整。【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前两空提示,答题内容应该是“我妈”学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题干提示第段至第段,前两空的内容分别是从第、段得出的,而第段是插叙了母
8、亲早年的经历,第段讲述了母亲后来照顾父亲和姥姥的事情,因此第、段才是和母亲学习内容相关。第一空,根据“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可知,“我妈学会了五笔打字”。第二空,根据“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可知,“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2本题考查文章的记叙顺序。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第段讲到了68岁的母亲拿到驾照,这里插入了一段关于早年母亲的经历,而第段又开始讲述我对母亲现在的看法,所以属于插叙。分析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出发。内容上,概括这段大意,补充交代
9、了母亲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和年轻时艰难的工作经历。结构上,由第、段“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可知母亲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打倒,反而更加积极的学习,突出表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人物形象,对于中心主旨具有强化作用。3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根据题干“修辞手法”,得出该处用了修辞。把母亲比作了“行走的百科全书”。而“百科全书”本义是记载各种知识的书籍,以此来形容母亲,凸显她的知识渊博。根据题干中的“结合语境”联系上文,详写、略写了多件母亲自我学习的例子,进一步表明了母亲一直学习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4本题考查文章的段落作用。题干提示从“材料详略
10、安排的角度”和“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第段罗列了多件事情,显然是略写,原因在于前面已详写多件事情,不必再费笔墨再多写,从第段“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可知,作者写多件事情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从学习中获取愉悦感的人物形象。再从全文出发,本段自然而然引出了第段“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的表述,同时也与标题所说的“她一直在成长”相呼应。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切入。内容上,可以从表层和深层。表面上“一直在成长”指的是母亲一直在学习知识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深层而言,作者想要赞美母亲这种活到老、不
11、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结构上,标题和结尾“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的表述相呼应,母亲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标题这样有些带有悬念的表述能够吸引人的兴趣。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题型: 1.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2.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 3. 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4.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方法点拨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1. 理解标题的含义:联系文章主题;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
12、方面分析;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2. 标题的作用(妙处):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交代文章行文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吸引读者注意;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3. 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文章线索;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抓住核心人物;抓住核心事物;抓住核心事件;把握作者情感。【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4. 判断文章标题是否合理或标题能否替换。这类题实际上考
13、查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因此,答题时可结合所给标题的含义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 一、回答标题的含义通常有以下2种思路: 文章表层含义指的是,点明文章内容,总领全文。思路1: 深层含义是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表层含义。思路2: 文章标题共有几层含义: (2)标题蕴含的情感。(3) 标题暗含的哲理、主旨。二、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营造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概括或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的线索。交代写作对象,点明主
14、要公或线索人物。点明或暗示,凸显文章主题。寄托的情感。【2022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好吃还是白米粽我小时候,过端午节是件很隆重的事情,端午节的重头戏是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吃粽子。端午前,大人们早早把粽叶置好了,一张张洗净后浸在木盆里,等着包粽子。那时人家多包白米粽,我家也是,有时也包少量的赤豆粽、枣子粽。赤豆粽只要将少量赤豆和在糯米里一起包就行了。枣子粽每只放一颗红枣。当然偶尔也包一点肉粽,不是用鲜肉,而是放咸肉。自家腌的咸肉称之为家乡肉,咸得适口。煮粽子是很花时间的。我们家灶间既有柴灶也有煤球炉。因为粽子包得多,大多需要用柴灶的大铁锅来煮。柴灶煮粽子要用硬柴,也就是劈
15、柴,硬柴耐烧火力大,不像稻草等软柴不经烧。不过柴灶煮粽子也有技巧,不能几小时一味用硬柴烧,而是烧开之后就断薪,过一时辰再续柴添火,如此几个反复,最后让它在锅里焖一夜。这样省了柴,粽子也容易熟。记得我家粽子多是在端午前夜烧,早上起来掀开锅子,空气里即刻弥漫着粽子香,小孩们欢天喜地使劲吸鼻子。这时锅子里的粽子还是温热的,因为灶膛里虽然断了柴,但是柴变成了火炭,余烬能长久暖着锅。端午节那天,大家早早起来吃粽子。像我这样的小小孩,大人们给的几只小粽子,自然是舍不得马上吃的。我会揣着一串小粽子,跑到屋外去和小朋友玩,大家交换比试各自的粽子,然后我给你一只,你给我一只。虽然都是一点馅料都没有的白米粽,但我
16、们吃起来是那么有滋有味,边剥开粽叶吃边望着对方笑。咬一点,舌尖在嘴里上下滚一滚,好像到嘴的粽子里藏着无穷的趣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粮食凭票供应变得紧张,大米很少,糯米更是稀缺,端午节吃上几只粽子,也成了人们的奢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后,市场供应仍是紧张,能搞到几斤糯米不容易。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质丰富了,粮票肉票等一切票证都取消了,生活大大好转,还不随心所欲?端午节人们借着由头,吃这吃那,粽子更是不可少,包肉粽吃肉粽一下子也成了时风,吃粽子不吃肉粽好像不正宗了,包粽子不包肉粽也显得寒酸了,渐渐地白米粽不大有人问津了。再往后,粽子和青团、月饼一样,不独逢节才有,店家商家一年四季都生产,有现做
17、现卖的,也有工厂成批生产的,真空包装后放在冰柜里任人选购。时至今日,各路商家在粽子馅料上大做文章,名目繁多,眼花缭乱,以吸引喜新厌旧爱赶潮流的消费者。什么红烧排骨粽、火腿花生粽、蛋黄鸭肉粽、鲜奶玉米粽、凤梨果泥粽、清凉薄荷粽、南国椰奶粽总而言之,凡认为好吃的、有档次的,皆可塞进粽子当作馅。前些日子我去探望老母亲,聊起过去年代包粽子的事。我问母亲,如今有一款粽子号称是粽子中的爱马仕,你知道里面包些什么吗?母亲说,爱马仕我晓得是奢侈品,但粽子爱马仕啥个名堂,我想不出来。我就很耐心地告诉她,这款粽子里面有干贝、火腿、开洋、鲍鱼、海参、牡蛎、莲子、桂圆、花生等荤素几十样。母亲一听笑了:杂七杂八的大杂烩
18、,到底想吃点啥?我说这款粽子属于高大上,是给钱袋有实力的人吃的,一只好几百元呢。想吃啥高档货就一样样好好吃,做啥要借粽子的名头呢?各种味道串在一起混成一团,这样还吃得出粽子清香滋味吗?照我讲,好吃还是白米粽!我明白母亲的意思,粽子的主角本是糯米和粽叶,被粽叶浸润过的糯米带着粽叶的清香,这清气,才是值得人们在端午这个带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细细品味的。而喧宾夺主,一味奢华,疏远了粽子的本源。“好吃还是白米粽”,这样的话我在周围邻居中也听到过。有邻居说,现在白米粽很难买到了,今年准备自己动手包一些。1作者说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很隆重”,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2按要求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咬一点
19、,舌尖在嘴里上下滚一滚,好像到嘴的粽子里藏着无穷的趣味。(“滚一滚”换成“舔一舔”好不好?为什么?)(2)总而言之,凡认为好吃的、有档次的,皆可塞进粽子当作馅。(“塞”字有何表达效果?)3文章第节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凭票供应紧张有何作用?4标题“好吃还是白米粽”有哪些含义?【答案】1(1)早早置好粽叶,洗净浸在木盆中;(2)花很长时间来煮粽子;(3)端午节那天早早起来吃粽子;(4)小孩子们交换比试各自的粽子。(答出3点即可)2(1)“滚一滚”写孩子们吃粽子时舌头在嘴里、齿间到处翻找搜寻的样子,呼应下句中的“藏”字,既写出粽子的美味,也更能写出孩童的活泼有趣;相比而言“舔一舔”的表现力不够。
20、(2)“塞”这个动词意为“填充”,在句中有不分种类、不论口味,越多越好的意味,形象刻画了人们在生活条件变好之后,把粽子馅无限扩充,以致冲淡了粽子本味的行为。3写粮票供应紧张,那个时代端午节吃粽子是奢望,交代了白米粽在艰苦年代珍贵的原因;为下文写物质丰富、生活好转后人们的观念发生转变,流行包肉粽作铺垫;揭示物质因素和生活状况是白米粽受青睐与否的重要原因。4粽子的主角本是糯米和粽叶,被粽叶浸润过的糯米带着粽叶的清香,加入太多的高档馅,一味追求奢华,疏远了粽子的本源;白米粽里有艰苦时代和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所以好吃。【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段“端午前,大人们早早把粽叶置好了,一张
21、张洗净后浸在木盆里,等着包粽子”可知,端午节的“隆重”首先体现在早早置好粽叶,洗净浸在木盆中;结合第段“煮粽子是很花时间的”“不能几小时一味用硬柴烧,而是烧开之后就断薪,过一时辰再续柴添火,如此几个反复,最后让它在锅里焖一夜”可知,端午节的“隆重”还体现在花很长时间来煮粽子;结合第段“端午节那天,大家早早起来吃粽子”“我会揣着一串小粽子,跑到屋外去和小朋友玩,大家交换比试各自的粽子,然后我给你一只,你给我一只”可知,端午节的“隆重”还体现在端午节那天早早起来吃粽子,以及小孩子们交换比试各自的粽子。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结合“咬一点,舌尖在嘴里上下滚一滚,好像到嘴的粽子里藏着无穷的趣味”分析,“滚
22、一滚”的意思是到处滚动,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们吃粽子时,头在嘴巴里到处翻找搜寻粽子味道的样子,与下句“好像到嘴的粽子里藏着无穷的趣味”形成照应,在写出粽子的美味的同时,也体现出孩童那种活泼有趣的姿态,“舔一舔”则是单纯地写出舌头的动作,没有这种表现效果;结合“总而言之,凡认为好吃的、有档次的,皆可塞进粽子当作馅”分析,“塞”的意思为“填充”,在句中的意思是,任何馅料,只要觉得是好吃的、有档次的,不分种类、不论口味都可以填充到粽子里;这个动词形象刻画了人们在生活条件变好之后,把各种食材当做粽子馅的混乱行为,以致粽子失去了清香滋味。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结合第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粮食凭票供
23、应变得紧张,大米很少,糯米更是稀缺,端午节吃上几只粽子,也成了人们的奢望”可知,这一段交代了白米粽在艰苦年代珍贵的原因,揭示了上文说小时候过端午节很隆重的现象由来;结合第段“端午节人们借着由头,吃这吃那,粽子更是不可少,包肉粽吃肉粽一下子也成了时风,吃粽子不吃肉粽好像不正宗了,包粽子不包肉粽也显得寒酸了,渐渐地白米粽不大有人问津了”可知,前面写白米粽的在艰苦年代的珍贵,也是在为下文写物质丰富、生活好转后人们的观念发生转变,流行包肉粽作铺垫;人们对白米粽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揭示了物质因素和生活状况是白米粽受青睐与否的重要原因。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是好吃还是白米粽,从表面意义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突破 要点 23 记叙文 阅读 标题 含义 作用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