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二 文言文阅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二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二 文言文阅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阅读第一类 写人叙事训练1:(2021南平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改)【注】张知白:人名 。进士出身:科举时代按照中试等
2、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江外人:江南人。擢:提拔。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翰林学士:古代官名。迁:升迁。左庶子:古代官名。率:一概,都。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1)A.数称善(好) B.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擅长)(2)A.每称许之(称赞) B.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答应)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B.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C.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D.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答:皇帝召见晏殊和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在朝廷上参
3、加殿试。(2)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答:我曾经私下练习过这篇赋,请换其他题目考查。4.晏殊才华横溢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略。训练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4、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
5、天资刚劲:生性刚直。机阱:陷阱。枉直乖错:冤假错案。润身:修身养性。宽简:宽松简易。便:安逸,安适。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泉香而酒冽(清) (2)树林阴翳(遮盖) (3)而民受其弊(害处(弊病) (4)未尝及文章(曾经)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B.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C.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D.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的出游啊。(2)放逐流离
6、,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答:(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4.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不同点:【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训练3:(2021黄石中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
7、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卷第二杜甫,有删改)【注】羸服:破旧的衣服。窭:贫寒。关辅:现在的关中地区。橡栗:橡树的果实。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李邕奇其材奇(对感到惊奇)(2)上谒谒(拜谒)(3)负薪拾橡栗自给 负(背着)(4)人皆怜之怜(爱)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
8、项是(A)A.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B.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C.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D.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关辅饥,辄弃官去。答:当时关中地区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开。(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答:略。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 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B. 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C. 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D.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
9、气节不被玷污。第二类 写景状物训练1:(2021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楚之逐臣: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任用。含章:胸怀才华而不显露。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士之才德盖一国(超过,盖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表示推
10、测,大概,原来是)(狼)(2)不为无人而不芳(发出香味(芬芳) 野芳发而幽香(花)(醉翁亭记)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B.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C.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D.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答:自古人们就知道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美兰花之后才以它为贵的。(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答:在遭受雪霜凌厉的摧残之后,来年也不改变它的本性。4.作者认为兰甚似君子,选文中兰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用自己
11、的话概括两点。答:略。训练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龙井题名记秦观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过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毛发。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
12、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注】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篮舆:竹轿。霁:雨过天晴。1.解释下列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3)比出郭(等到)(4)以不时至,去矣(离开)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B.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C.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D.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3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的影子。(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毛发。答: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4.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略。训练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14、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注】著:附着。荷:也称作蒲。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2)濯清涟而不妖 妖(艳丽)(3)宜乎众矣 宜(应当)(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开始,刚刚)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答: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答:(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3.爱莲
15、说中,菊是隐逸(者)的象征;咏菊中,菊有耐寒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略。第三类 读书学习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河中石兽)【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转转不已 已(停止)(2)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逆流而上)(3)而言之不详详(详细) (4)夜泊绝壁之下 泊(停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B.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C.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D.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求之
17、下流,固颠。答: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错乱。(2)自以为得其实。答: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相同观点是什么?反问;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训练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8、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19、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更: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苦:在军中常苦多务(苦恼于) 必先苦其心志(使受苦) 益: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益慕圣贤之道(更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B.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C.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D.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只
20、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答: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略。训练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
21、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史:主管仓库的小官吏。料量平: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司职吏:管理牧场的小官吏。祗回:同“低回”。流连,依依不舍。折中:取正,作为准则。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尝为季氏史 曾经(2)齐人称之称赞(3)高山仰止 仰慕(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按时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B.天下君王/至
22、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C.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D.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答: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答:孔子是一介平民,(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崇他。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做事认真,尽忠职守;学习专注而深入;处变不惊有定力;思想学说影响深远。第四类 劝谏说理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诸葛亮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福建省 中考 语文 复习 训练 专项 文言文 阅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