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精练-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docx





《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精练-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百色专用)复习精练-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2021衡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首联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
2、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解析】B.“生活艰难”有误,诗人描绘村中人穿着朴素,展现的是山西村民风淳朴,写出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企盼,而非“生活艰难”。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4分)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示例: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江上碧波荡漾,乘坐的小船一路向前行进。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颈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解析】D.诗中没有表现“诗人
4、对官场生活的厌倦”。2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景与情的关系。(4分)意思:示例一: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示例二: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示例三: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关系:示例一:此联看似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示例二: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对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感慨。(意思2分,关系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5、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全诗虚实结合,描绘了黄鹤楼色彩缤纷的美景,引人遐思,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B.首联写出诗人眼前只见江楼而不见仙迹的失落,为下文思乡而无处望乡做了铺垫。C颔联中两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对鹤去楼空的无限感慨,以及吊古伤今的怅惘之情。D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凉。【解析】D.“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凉”有误。颈联所见之景为: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2这首诗中的尾联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
6、里目,更上一层楼”,都蕴含着诗人登楼远眺后的内心所感。请分别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及其产生的原因。(4分)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两句,由日暮时分的烟波浩渺之景,触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欲穷千里目”两句,由所见之景越向上攀登越开阔壮美,引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的豪迈之情。(2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里的山与水,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7、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充分表现出诗人内心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解析】A.“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并不是此诗的风格。2有人说本诗颔联中的“随”“入”两个动词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原因。(4分)示例:“随”字将两岸群山化静为动,恰当描摹出船上的诗人看着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逐渐消失的情景;
8、(1分)“入”字描摹出滚滚长江水朝着荒原奔流而去,和大地融为一体的磅礴气势。(1分)这两个字表现出了诗人辽阔的视野、高远的境界以及喜悦开朗的心情。(2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B第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
9、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解析】B.“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有误,三、四句是作者的自问自答之语。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2分)抒发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语文 百色 专用 复习 精练 专题 古代 诗歌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