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下的相应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4题 20分)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塞湖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湖泊区,湖水清冽,状似天镜,静如美玉。鸟类扇动着蝉翼般(qng lng)的翅膀,在湖上划下错杂交织的娟秀弧线。澄碧
2、的水面上,鸟儿们时而你追我赶地(x no),时而呢喃细语。那景致,纵是最卓越的画笔也难以描绘,最美丽的镜头也难以定格。在塞湖,我不禁羡慕起这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羡慕它们能终日与湖水相伴,守着岁月看日升日落,看月圆月缺,看每一只蝴蝶_。(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qng lng)_ (x no)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呢喃( ) 卓越( )(3)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答案】(1) 轻灵 嬉闹(2) n nn zhu yu(3)翩翩起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qng lng轻灵: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3、;x no嬉闹:嬉耍;玩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呢喃n nn: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卓越zhu yu: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根据第一段“鸟类扇动着蝉翼般轻灵的翅膀,在湖上划下错杂交织的娟秀弧线。澄碧的水面上,鸟儿们时而你追我赶地嬉闹,时而呢喃细语”第二段“看每一只蝴蝶”可知,此处应和上文写鸟儿们的场景相呼应,可使用“翩翩起舞”,意为轻捷飘逸地舞起来。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浊酒一杯家万里,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写的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一种凄冷的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爱国的情怀。乙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
4、特而细致入微。笔下的边塞景物独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全出,色彩鲜明,极有画意。丙中秋夜,一轮灿烂的满月挂在夜空,把无数的清辉洒向人间。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花草枝叶间。地面上疏影摇曳,清丽可人,如梦如幻。(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词句。(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苏轼的名篇_。【答案】(1)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2)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3)记承天寺夜游【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5、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句中“勒、羌管”等字词的书写。【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根据“笔下的边塞景物独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全出,色彩鲜明,极有画意”可知,对应的是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从大漠里流来,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加点字“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花草枝叶间。地面上疏影摇曳,清丽可人,如梦如幻”可知写的余光照射到庭院中的美景,使人联想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6、交横,盖竹柏影也。3. 下面是河北省某市为创建文明城市而设计的宣传语,请从中选出一则你喜欢的宣传语,并说明理由。我选_,理由是:_。【答案】 示例一:甲 这一宣传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明比作一盏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明对自己、对他人的重要作用。巧妙地达到了宣传效果。示例二:丁 这一宣传语由自然界中“小中见大”的哲理巧妙地引出文明用语的重要性;一句话虽少,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所以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理解。从甲乙丙丁四幅宣传语中任选一则,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示例:我喜欢乙。从句式上看,都用短语简洁明快,同时,又运用了对偶手法,音韵和谐读起来朗
7、朗上口;从内容上看,从说话、做事、做人等都角度告诉人们如何做才能建成文明城,言简意赅,内容具体,便于大家理解。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其中的醉翁亭景区以中国著名的古亭醉翁亭为主景区,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醉翁亭建筑群,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多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醉翁亭记碑,是琅琊山森林公园最吸引游人的一个主景区。(1)假如你去旅游,请你结合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有关语句,向游客介绍“醉翁亭”亭名的由来。(2)下面是清代同治末年的一位游客写下的一副对联,请你简要赏析。翁去八
8、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答案】(1)示例:叔叔阿姨们,“醉翁亭”的亭名是以宋代大作家欧阳修的别号来命名的。欧阳修在他的醉翁亭记一文中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里的太守指的就是欧阳修,他当时担任滁州太守,主持建造了醉翁亭,并亲自给它命名。(2)示例:全联仅18字,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和“山行六七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原文语句;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亭主人生前活动、身后对历史的影响概括无遗;“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欧阳修对后世深远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字字精炼准确,耐人回味。【解析】【小问1详解
9、】本题考查导游词。醉翁亭记有关语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示例:各位游客朋友,前面就是著名的“醉翁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他的醉翁亭记中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其中的“太守”就是欧阳修自己,他当时担任滁州太守,主持建造了醉翁亭,并亲自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这就是“醉翁亭”名字的由来。接下来我们也登上
10、此亭,做一回“醉翁”。【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联赏析。“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意思是:欧阳修(尊称他为翁)离开八百年了(应指自己与欧阳修相距的时间),但醉翁亭还在。走上六七里山路,就不再只有一个醉翁亭了,(还有很多其它的亭子)。上联以怀人(欧阳修)为主,下联以写景(亭)为主。上联暗含建亭的时间,下联暗含亭子的位置,全句嵌入了“翁、醉、亭”,点明了咏“醉翁亭”之意,“山行六七里”引用的是醉翁亭记中原文语句,表明对欧阳修的敬仰。全句赞扬了欧阳修身在江湖,心忧朝堂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明他被后人所缅怀,他并不孤单。第二部分(522题 5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
11、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_。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口”是镇江市的古称,作者登临北固山上的北固楼,极目远望,寻找梦里的故土神州。B.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广大地区,是词人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希望之所在。C.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D.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意境高远。7. 这首
12、词借古讽今,作者是怎样借历史人物来表情达意的?【答案】5. 辛弃疾6. B7. 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为相似,作者通过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含蓄地表达了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
13、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何处望神州”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这里的“神州”指中原广大地区,而非“南宋统治下的广大地区”。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写法理解。“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
14、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凡事皆有至浅至深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其目曰: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古人格言虽多,要之每事有第一义,必不可不竭力为之者。得之如探骊得珠、失之如舍本根求枝叶。古人格言虽多
15、,亦在乎吾人之慎择而已矣!乙读书之道,杜元凯称,若江海之侵,膏泽之润;若见闻太寡,蕴蓄太浅,譬犹一勺之水,断无转相灌注、润泽丰美之象。故君子不可以小道自域也。(均选自曾国藩文集)注:目:条目,纲目。训诂:解释古书文义。晏:晚。探骊得珠:比喻写诗作文抓住了要领。侵:浸泡。膏泽:及时雨。蕴蓄:蕴藏积蓄。转相灌注:指水波徐缓地来回交流,互相激荡。8.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凡事皆有至浅至深之道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B. 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C.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D. 若见闻太寡 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 请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人格言虽多,亦在乎吾人之慎择而已矣!(2)读书之道,杜元凯称,若江海之侵,膏泽之润。10. 从甲文中你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11. 从乙文中,你在读书方面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8. C9. (1)古代人的格言虽然很多,也在于我们慎重地选择罢了。(2)读书的道理,杜元凯说读书就像江水海水长时间的浸泡、蒙蒙细雨慢慢地滋润一样。10. 示例:读书有法、孝敬父母、严于律己、诚信勤奋、清廉爱民、尽心竭力。(写出四方面即可)11. 示例:要博览全书,以广博见闻,增加自己知识底蕴,提升自身修养;不可坐井观天,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
17、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道:都是道理;B.名:都是名词动用,命名;C居:担任/位于;D.寡:都是少;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虽:尽管。在乎:在于。吾人:我们。而已:罢了。(2)重点词语:道:道理。若:像。侵:浸泡。膏泽:及时雨。润:滋润。【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甲“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可知,曾国藩读书有法;根据甲“事亲以欢心为本”可知,
18、曾国藩孝敬父母;根据甲“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可知,曾国藩严于律己;诚信勤奋;根据甲“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可知,曾国藩清廉爱民;根据甲“古人格言虽多,要之每事有第一义,必不可不竭力为之者”可知,曾国藩尽心竭力。【11题详解】本题考查启示。根据乙“若见闻太寡,蕴蓄太浅,譬犹一勺之水,断无转相灌注、润泽丰美之象”可知,要博览全书,以广博见闻,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提升自身修养;根据乙“故君子不可以小道自域也”可知,不可坐井观天,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点睛】参考答案甲大凡事情都有至浅至深的道理,不能有片刻的偏离,因此打算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八本堂”
19、。这八本是:读书以解释文义为本,作诗以声调为本,侍奉父母以让他们欢心为本,修养身心以少生气为本,立身行事以不乱说为本,居于家中以不晚起床为本,担任官职以不贪财为本,行军打仗以不扰乱百姓为本。古人的格言尽管很多,就其主要来讲,每件事都有第一要义,一定竭尽全力做好。如果做好了第一要义,就好像探骊得珠一样;如果失去了第一要义,就好像舍其根本,追求枝叶一样。古人的格言尽管很多,也就在于我们谨慎地选择罢了。乙读书的道理,杜元凯称、说,读书就像江水海水长时间浸泡,蒙蒙细雨慢慢地滋润一样。如果所见所闻太少,蕴藏积蓄太浅,比如只有一勺水,一定没有办法灌注的透彻、滋润的丰美。因此,君子比可以把自己限制在狭小的空
20、间里。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露从今夜白“露从今夜白”,白露是9月的第一个节气,它代表着孟秋时节的结束、仲秋时节的开始。公历每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的时候,即为白露日。“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有显著变化的节气,白露以后,气温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白露时节,天气渐渐转凉,清晨时分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形成的。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时值白露,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候。白露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季到来的重要标志,由于北来的干冷气流增多,
21、淮河、秦岭以北地带的湿热气流向南撤退,空气中湿度大减,云量变少,因而往往碧空万里、天高云淡。而地面上在夏季积存的热量尚未完全消失,所以白天尤其是正午以后,气温仍是相当高,昼夜温差较大。春华秋实,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白露时节,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的秋收作物也已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此时,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即将开始,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也即将抽穗。自古以来,白露的习俗不少,且多与“吃”和“饮”相关。福建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
22、必吃龙眼”。龙眼本身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而白露前的龙眼个大、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时吃龙眼再好不过。在江浙以及湖南的一些地方,每到白露有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酒待客的风俗。此酒被称为“白露米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爱喝茶的人们则更期待着此时的“白露茶”,所谓“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白露茶有独特的甘醇清香,既不像春茶那样不经泡,也不似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月色盈盈的秋夜,承载着千年诗意的白露,正穿过春风夏雨,缓缓向我们走来。(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09-06)12. 选文是从哪此方面介绍白露这一节气的特点的?请填写下
23、表。段段段13. 选文第段画线句都引用了古诗,请分析其作用。14. 爸爸到江浙一带出差,当天正值白露,当地人用“白露米酒”招待爸爸。请你根据选文的相关内容,推断以米酒待客的原因。【答案】12. 气候、农作物、习俗13. 第段:引出说明对象白露;第段:说明白露的气候特点天气转凉,露水成霜;第段:渲染清冷、优美的气氛,表现白露节气之美;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14. 示例:白露时节,气温下降,天气转凉,寒气侵身,而“白露米酒”温中含热,适量饮用对身体有益。【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第段“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有显著变化的节气,白露以后,气温下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河北省 衡水市 部分 学校 中考 模拟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