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第3期)(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第3期)(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第3期)(教师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2内蒙古通辽)说明文阅读材料一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断型主题旅游形式。游客在旅游中既能观光赏景,又能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随着资源的不断扩充,红色旅游发展方兴来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材料二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带孩子前往红色
2、景点拳观学习,在旅游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让孩子获得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诸多“家庭团”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上海市红色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并在红色旅游线路中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将游客引入对上海红
3、色基因的情景体验中。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新增的时尚元素,如智能导览、趣味闯关、互动微游等,也激发了众多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如今,一座座新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城市,一批批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一条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已逐渐成为年轻一代心中的红色向往。材料三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础。如今,许多地区以文化生态协同发展为支撑,发展“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
4、、“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等“红色+”业态模式,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比如:河南新县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推出“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佳像南民宿,听红色故事”系列项目,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建成精品民宿118处,同时拉动了餐饮、茶叶销售等产业。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1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红色旅游”各说明了哪些内容,请你清晰表述出来。2请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3
5、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4我们通辽自然景色优美,民风民俗淳厚,革命历史悠久。细读三则材料,就你熟悉的旅游景点,结合自然景观、民俗和乡村文化,为家乡发展“红色旅游”出谋划策,提出建议。【答案】1政府出台政策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支持。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以及发展趋势。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
6、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3不能。“统计数据显示”表示后面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不是编造的,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强规划设计;三是提炼升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四是注重品牌载体建设;五是改进展陈方式;六是创新宣传模式。【解析】1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可得:政府出台政策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支持。根据材料二中的“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
7、求”可得: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以及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中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可得: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列举了“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等地的实例,这是举例论证。联系本段首句“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可知,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3考查说明文语言。首先要明确观点:不能。然后分析原因。“统计数
8、据显示”说明后文中现出的数据“超过1亿人次”“在11%以上”是具体真实的,是有据可查的,并不是凭空编造。如果去掉,读者会对数据存疑,与事实不符。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4考查提出建议。根据材料一中的“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可提出建议: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出台相应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顶层设计。根据材料二中的“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可提出建议:景区建设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以吸引年轻一代。根据材料三中的“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建成精
9、品民宿118处,同时拉动了餐饮、茶叶销售等产业。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可提出建议:以旅游带动经济,经济发展以后又可以反哺旅游,形成两者的良性循环。(2022江苏镇江)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水画的意境(节选)李可染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展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
10、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11、。”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乙】无言之美(节选)朱光潜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
12、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丙】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节选)刘亚刚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是中国山水画隐逸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画面右下
13、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鉴赏这幅作品,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5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请说说【丙】文中青卞隐居图意境的构成。景:_情:_6根据【甲】文,说说怎样才能获得山水画的意境。7朱光潜先生拿图画和相片作比较,阐明了美术创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8从青卞隐居图的创作时间判断,画中如此静谧的氛围与此地
14、当时战乱的现实不太符合。请结合选段中有关意境的论述,加以解释。【答案】5 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或“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 对隐逸世界的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意思对即可)6对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对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意思对即可)7一切美术作品,尽量表现,非为不能,而且不必。(意思对即可)8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示例二: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示例三: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
15、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示例四: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对意境的理解分析。由【丙】文“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可知,这幅画的“景”是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由“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
16、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可知,这幅画的“情”是表达出对黑暗混乱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世界的向往。6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理解与概括。由“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可概括出: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由“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一棵
17、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可概括出: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由“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概括出:对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乙】文“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
18、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可知,朱光潜先生拿图画和相片作比较,阐明了美术创作应遵循“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的原则。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甲】文“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可知,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由【甲】文“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
19、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知,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由【乙】文“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可知,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同时,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
20、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2022甘肃兰州)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事实上,绝大多数病毒对人类没有致病性,相反一些病毒在支撑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所知的是,噬菌体,或者说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都是极其重要的。噬菌体是海洋中细菌种群的主要调节者,在地球上其他生态系统中可能也扮演同样的角色。如果病毒突然消失,一些细菌种群数量可能会激增;而其他一些细菌种群则可能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完全停止生长。这个问题在海洋世界中尤其棘手,因为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海洋中90%以上的生物都是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生产的氧气占地球总氧气量的一半而这一过程是由病毒促成的。这些病毒每天要杀死
21、大约20%的海洋微生物和50%的海洋细菌。通过选择性淘汰微生物,病毒确保产氧浮游生物有足够的营养进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最终将氧气供给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材料二】通常认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形式,它的存在和繁衍都要依赖于宿主,如果没有宿主,病毒也就没了,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存在。病毒想繁殖下一代,途径只有一个:靠细胞。具体手段就是想办法把自身物质植入细胞,让细胞执行自己的指令,指挥各种蛋白质机器,利用细胞里的资源来复制自己,最后造成细胞凋亡,病毒复制品冲出细胞,播向世界。换句话说,就像计算机病毒程序一样,所有病毒都是靠入侵细胞、复制和传播自己而存在的。【材料三】病毒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帮手。海洋聚球
22、藻是一种在海洋中含量非常丰富的细菌,它们包揽了全球约1/4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吸收光能。海洋聚球藻里能吸收光能的就是一种能捕捉光子的蛋白质,而这种蛋白基因正来自病毒。这些携带光合作用基因的自由漂浮病毒,将携带光合作用的基因“送”给了海洋聚球藻。据此,后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粗略估算,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是病毒基因开展的。也就是说,你每呼吸十次,就有一口氧气是海洋病毒惠予的。病毒为什么会带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宿主蓝藻。化石证据表明,蓝藻曾生活在28亿年前它们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增加了大气中的氧,为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23、专门攻击蓝藻的这种病毒,在与蓝藻一起演化的漫长历程中,获得了蓝藻光合作用的基因,并利用这个基因更好地存活下来。【材料四】一些科学家推测,病毒有朝一日可用于调整碳循环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帮助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升温。但自海洋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仍然对其知之甚少。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直接将此前科学界发现的海洋病毒种类扩展了超过12倍。多样性病毒的大量发现,也许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全球变暖引起的生态问题。9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噬菌体为例,说明一些病毒在支撑生态系统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B噬菌体病毒如果突然消失,将会使海洋中
24、所有细菌种群失去平衡,停止生长。C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每天要杀死约20%的海洋微生物和50%的海洋细菌。D噬菌体能够确保海洋中的产氧浮游生物有足够的营养进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10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11小明读了以上四则材料,很有感触,想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做一个主题演讲。请你帮他提炼一个演讲主题,并说明理由。【答案】9B10(1)病毒是帮助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助手。(2)携带光合作用基因的自由漂浮病毒,将携带光合作用的基因“送”给了海洋聚球藻,从而帮助海洋聚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成为帮助藻类完成光合作用的助手。11示例:我的演讲主题是:绝大多数病毒对人类没有致病性,相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全国 中考 语文 分类 汇编 专题 10 文学 文本 阅读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