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本试家包括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每到冬季,雪花蔓天飞舞。雪轻柔地飘下,似一双双温柔的纤手抚在脸上,令你沉醉,令你心旷神怡。这样的雪,你徘徊其中,宛若一层层轻纱将你包裹。雪
2、是大自然对北方人的恩c(),银妆素裹的雪景令很多南方人喜出望外。这雪,在树梢,在山岭,或是在路边,到处都有它的存在。尽自己的一份爱心,清洁大地,_涤荡灵魂。如果没有雪,那么冬季将感到特别乏味,_逊色。冬季因雪而趣味无限,令李因雪而亮丽迷人!_在飘雪的日子里,让雪伴我们一起走过这漫长而寒冷的冬季。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树梢()恩c()2.文段中第一、二段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改为“_”“_”改为“_”3.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心旷神怡B.徘徊C.喜出望外D.涤荡4.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B.C.D.A5古诗文默写)(
3、7分)(1)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2)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4)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5)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因而苦学的同时,更要乐学,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答案】1.(1).sho(2).赐2.(1).蔓 (2).漫 (3).妆 (4).装 3.C 4.A【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注意“树梢sho”不要读成“树梢so”。【2题详解】
4、这道题考查改错别字的能力。“漫天飞舞”: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3题详解】A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使用正确;B徘徊:比喻犹豫不决。使用正确;C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根据语境“银妆素裹的雪景”可知,对象使用错误;D涤荡:冲洗、清除。使用正确;故选C。【4题详解】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后边的“每到冬季,雪花蔓天飞舞”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因此处应该用句号。故选A。5(2)恨别鸟惊心(2)海内存知己(3)到乡翻似烂柯人(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
6、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狱:诉讼事件B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C又何间焉间:私下D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将鼓之辍耕之垄上B何以战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D望其旗摩安陵君其许寡人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B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文中讲述的长勺之战就是其
7、中很典型的例子。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句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D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讲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答案】1C2B3A【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解释,作答时结合语境分析。A.句意是:大大小小的案件。狱:诉讼事件。B.句意是:神明不会保佑的。福:赐福,保佑。C.句意是:又何必去参与呢。间:参与。D.句意是: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故选C。2本题考查虚词辨析。A.代词,指军队/动词,到;B.都译为“凭借”;C.在/比;D.代词,他们的/表
8、期许语气;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结合文章第段可知详细地写了战前的准备,、两段是略写。选项“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有误。故选A。(二)阅读下画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麴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中,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被倭掠。国王知为中国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贵。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王入贡。宣德中,与使臣偕来。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衅痛心,流离困顿,艰苦万状。今获生还中国,夫岂由人。伏乞赐归侍养,不胜至愿。”天子方怀柔远人,不从其请,但许给驿暂归,仍还本国。祥抵家,独其母在,不能识,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抱持痛哭。未几别去至日
9、本启以帝意。国王允之,仍令入贡。科乃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华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闻者异之。(选自明史孝义)注永乐,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号。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号。9.翻译句子。(3分)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答:9.【答案】于是在那个国家(倭国)做官,有了妻子、儿女,但是内心不曾有一天忘记中原祖国。【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作答时注意要遵循语境原则(即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对句中的重点实词,如“遂(于是)、妻子(妻子和儿女)”等要准确翻译,翻译后的句子要做到文通句顺。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
10、两处,2分)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10【答案】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的意思是:不久(麴祥)告别(母亲)离开,到了日本,(向倭国国王)陈述明朝皇帝的意思。根据句意,正确的断句应为: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11.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质?(3分)答:11.【答案】作者赞美了麴祥矢志不渝、热爱祖国、恪守孝道的优秀品质。【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要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由“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可知,虽然麴祥遭到倭寇的掳掠,但他一心想着自己的祖国,并且
11、从未忘记祖国,可见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由“屡讽王入贡”“伏乞赐归侍养,不胜至愿”“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华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可见与母亲分离二十年,麴祥一直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国,并且多次寻找机会回到中原,可见他坚守志向,矢志不移:由“伏乞赐归侍养”“祥乃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可见,麴祥多次请求回去侍养母亲,这说明他孝顺,虽遭掳掠但仍恪守孝道。据此分析,概括麴祥的品质即可。【参考译文】麴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年间,他的父亲麹亮担任金山卫百户。在麴样十四岁的那年,麴祥被倭寇掳走。倭国国王知道他是中原人,诏令他在身边侍奉,把他改名元贵。于是他在倭国做了官,有了妻子和儿女,但(麴祥)内心没有一天忘记自
12、己是中原人。(他)多次劝谏倭国国王(让他)到中原进贡。宣德时期,(他)与倭国使臣一起到明朝来。向皇帝上疏说:“我曾经遭到倭寇的掳掠,处于嫌疑危难之中自责心痛,流离失所困顿不堪,非常艰苦。现在能够活着回到中原,怎么还能任由别人安排。我请求您让我回家侍奉父母,(我)没有比这更大的愿望了。”皇帝正用恩德使远处的人来归附,不恩准他的请求,但是然他回驿站后可暂且归家,(然后)仍然返回倭国。麴祥回到家里,只有母亲在家,(母亲)已不认识他,说:“果真是我的儿子,就是(他)耳后有赤痣。”验证以后果然有,(母子)抱头大哭。不久告别(母亲)离开,到了日本,(向倭国国王)陈述明朝皇帝的意思。倭国国王应允了他,仍让他
13、进贡。麴祥就再次(向朝廷)请求之前的愿望(侍奉母亲),皇帝下诏允许他承袭父亲的职位归养家中。他和母亲失散二十多年,又有华夏和蛮夷的限制,最终能够实现他当初的意愿,听到的人都认为这件事很奇异。(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砚,只为磨墨而生宰予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
14、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
15、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
16、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17、(选自博物杂志2016年第2期,有删改)12.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2分)制作砚的材质要求13.请说说第段中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答:14.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B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砚台要有硬度在6-7的关键成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2-4之间。C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D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
18、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12.【答案】砚的起源与发展或砚的发展简史,介绍四大名砚。【解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两个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另两个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13【答案】举例子,举了歙砚中的代表龙尾石砚的例子,真切具体地说明了歙砚“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的特点。【解析】考查说明方法。14.【答案】D【解析】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的是“龙尾石砚”,而不是澄泥砚。(四)阅读
19、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9题。(15分)父亲的田野金小林暮春的傍晚,妹妹打来电话提醒我又到栽秧的时节了,问我休息日能否回乡下帮衬父亲。犹记得今年春节返城时,我再一次叮嘱过父亲,“今年的田就不要种了!”父亲仍像往年一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然而,年届古稀的父亲终究没有听劝,又买回了谷种,撒进了小山岙(o,山间平地)里的那丘母田。父亲不肯歇种是有原因的。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老农,早高高兴兴把田地交给儿孙们打理了。而作为父亲唯一的接班人,我离开乡村已二十多年了。他怎舍得那一丘丘的稻田就此荒芜?那可是长出过金灿灿的稻谷,养育了一大家子人的田野20世纪80年代初责任田分到户后,父亲一直精心伺候着他的每
20、一寸土地,那心思如同母亲待我们兄妹般细腻。那时乡亲们认定,子孙长大后是要种一辈子田的。所以,我十一二岁甚至更早时,便跟了父亲下地。清明过后就要撒谷种育秧了。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然后就等着插秧了;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
21、个老头儿。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那时的乡村,插秧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因此,插秧那几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秧饭,又害怕插秧。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而父亲对插秧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插秧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
22、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刨能顺溜地通过。秧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刨柄,一推一拉间,田刨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刨去杂草、刨松了淤泥。 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让田刨沿横秧弄也走一趟。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吉林省 长春市 初中 学业 水平 考试 语文 仿真 模拟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