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一 古诗词阅读.docx
《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一 古诗词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专项训练一 古诗词阅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部分阅读专项训练一古诗词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B.【乙】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
2、,寓有灼热的渴望。C.【甲】诗中的“难”是指仕途艰险;【乙】诗中的“难”是指离别的痛苦。D.两诗末尾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两诗末尾两句诗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行路难(其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无题用典故,寄寓对自己的宽慰和对感情的希望。训练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
3、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甲】诗“沉舟”“病树”两句巧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B.【乙】诗“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C.两首诗均使用数词,【甲】诗数词表明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乙】诗数词表明被贬速度之快。D.【甲】诗运用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2.两诗尾联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们怎样的感情?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坚定的意志,乐观豁达的精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流露出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训练3:
4、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甲】词中“孤城闭”三字,流露出战事吃紧,戒备森严。B.【乙】词中“千帆舞”三个字,写出了词人亲眼所见的热闹场景。C.【乙】词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D.【甲】词“人不寐”,补叙上
5、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2.两首词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甲: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之情。乙: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达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训练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诗用“山河破碎”及“风飘絮”形容宋的
6、灭亡及自己的抗争。B.【乙】诗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C.【甲】诗中“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D.【乙】诗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2.两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答:作者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表达了自己准备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心愿。训练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太常引辛弃
7、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了却君王天下事”,“天下事”指的是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B.【甲】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贰、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C.【乙】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D.【甲】【乙】两词的作者均是辛弃疾,是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2.两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政治理想?答: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其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训
8、练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下面对【甲】【乙】两诗的解读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甲】【乙】两诗均选自我国最早的一
9、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甲诗为楚地的民歌。B.【甲】【乙】两诗均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C.【甲】诗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乙】诗中,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2.试分析两首诗歌在艺术上的不同点。答:关雎着重于叙事,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训练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野
10、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训练8:阅读下面的诗歌
11、,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前四句抒写对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萋萋荒芜。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
12、的。答: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训练9:阅读使至塞上一诗,回答问题。使 至 塞 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中“直”与“圆”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C.颈联景物暗示了作者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2.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
13、感?答:“征蓬”“归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心中无限孤寂飘零之感。训练10:阅读渡荆门送别一诗,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写诗人出蜀之后,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B.以如镜明月写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颇具想象力。C.全诗以自己出蜀“渡远”而赴荆门开篇,以“故乡水”“万里”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D.诗人既写告别故乡,又写送别朋友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深情,也体现了诗题中
14、“送别”二字。2.本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训练11:阅读钱塘湖春行一诗,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对这首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B)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晚春特征的景物。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湖东景点多,诗人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全,只能驻足观赏了。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福建省 中考 语文 复习 训练 专项 古诗词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