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热点素材-2022年北京残奥会闭幕.docx
《中考语文热点素材-2022年北京残奥会闭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热点素材-2022年北京残奥会闭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热点素材:残奥会闭幕一、 热点时事素材一: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圆满闭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王岐山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出席闭幕式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13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出席闭幕式。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之后,北京冬残奥会以出色的赛事组织、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过去9天,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享受激情、奋勇拼搏,展现了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枚金
2、牌、61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流光溢彩,充满着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在和平命运共同体的乐曲声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帕森斯等走上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伴着优美的音乐,闭幕式开场表演高光时刻开始。体育场中央的巨幅地屏上呈现出一部留声机,残疾人和健全人表演者共同缓缓推动唱针,闪耀着金色光辉的唱片旋转启动。9天比赛的精彩瞬间一一浮现。全体起立。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留声机上的金色唱片变幻为璀璨星河中的蓝色地球。各参赛代表团旗帜入场,色彩斑斓的旗帜汇聚成欢乐的海洋。2位新当选的国际残奥委会
3、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来到场地中央,向6名北京冬残奥会志愿者代表献花致敬,感谢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大屏幕上呈现志愿者热情周到服务的感人画面。柔美的音乐响起,由残疾人和健全人演员共同表演的爱的感召,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残疾人大提琴演奏者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徐徐降下。国际残奥委会会旗交接仪式开始。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挥动国际残奥委会会旗,交给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帕森斯将会旗交给下届冬残奥会主办城市意大利米兰市副市长斯卡武佐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市市长盖迪纳。现场唱响意大利国歌,升起意大利国旗。大屏幕上播放下届冬残奥会主办城市短片我们是光。随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致辞。他说,在这令人难忘的
4、9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用坚强意志实现残奥梦想,展现了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平等自强的生命尊严、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让全世界领略到冬残奥会的独特魅力。残奥大家庭成员团结协作,媒体精心转播报道,向全球呈现了精彩的残奥运动。感谢全体服务保障人员,大家的努力成就了冬残奥会的简约、安全、精彩。我们将继续发扬“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携手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致辞。他表示,北京冬残奥会令人惊叹、安全可靠、精彩非凡,为未来冬残奥会树立了标杆。祝贺中国成为冬残奥运动强国,感谢北京冬奥组委、中国残奥委会、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最后,帕森斯宣布
5、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并号召运动员们4年后在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再次相聚。由众多残疾人微笑瞬间构成的短片,开启了最后的告别时刻。一个个饱含着难忘记忆的画面在留声机上重现。伴着雪花动人的旋律,“大雪花”造型的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在盲童合唱团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中,“北京2022”字样的焰火在体育场上空绽放。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京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闭幕式。素材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背后:150位残疾人用600多万针编织而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里,多了一朵小蓝花。冬奥会
6、颁奖花束由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组成,它们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增加的这朵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这朵蓝色波斯菊,体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个创意来自唐占鑫,她是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编织团队负责人之一,也是一名脊髓损伤者,创办了北京市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唐占鑫介绍,500束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出自150位残疾人之手,每一束花束的完成需要至少35个小时,他们一针一针地编织,总计600多万针。这些花束由绒线编织而成,又被称为“永不凋谢的荣耀之花”。它不仅属于冬残奥会运动员,也属于每一位为它的诞生而努力的人。一朵蓝色的波斯菊在最初的设计里,冬奥
7、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都由6种花型组成,只是丝带颜色不同。2021年8月,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找到唐占鑫,询问他们文创工作室能否帮忙制作绒线手工制品,唐占鑫一口答应。她在2014年创办了北京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以下简称“希望之家”),五年后又建立了一个由残疾人组成的文创工作室。当唐占鑫看到花束的照片时,才知道这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但需在正式公布前对其他人保密。颁奖花束由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组成,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手工编织的绒线花,也蕴含着节俭、可持续的办奥理念。能不能增加一种象征残疾人品质的花呢?唐占鑫首先想到了波斯菊,花语是“坚强”,又
8、考虑到颁奖花束原本的颜色搭配,选择了色调协调的蓝色波斯菊。最终,北京冬奥组委采纳了唐占鑫和团队的建议,在冬残奥颁奖花束中增加了一朵蓝色波斯菊。“这朵蓝色的波斯菊,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别贴近。加入之后,也更能体现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唐占鑫为此感到欣慰。唐占鑫手拿冬残奥会花束留念。受访者供图花束确定后,她与团队便忙于编织、打样、送审等工作,他们编织的样品得到了北京冬奥组委的认可,开始承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颁奖绒线花束的制作。此后的两三个月里,唐占鑫团队召集了北京市10个区的150位残疾人,他们互相称呼彼此为“伤友”,全力投入冬残奥会花束制作之中。万事开头难。大家几乎都是零基础,得从头开始
9、学编织,而冬残奥会花束使用的“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也并不容易。组织方提供教学视频,还请了老师线下教学,甚至到住得较远的“伤友”家中教学。时间紧,工作量大,编织要求严格。唐占鑫还找来了志愿者帮忙,曹璐便是其中之一,她和其他志愿者主要帮忙缠毛线团。组织方寄过来的毛线是一绺绺的,容易打结,需要将它们缠成团。而残疾人坐着轮椅,不方便将毛线放到架子上,则由曹璐他们帮忙。偶尔有空,曹璐也会跟着老师学编花。作为京派剪纸的传承人,她相信自己的动手能力,但在尝试过后才发现,编成一朵小花不容易。在颁奖花束的花儿中,她最喜欢蓝色的波斯菊,“挺好看的,又有特别的寓意,跟冬奥花束也有点不一样。”150位残疾人的600多
10、万针在熟练的情况下,一束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的制作需要至少35个小时。每一针背后,都是汗水与努力。37岁的郭媛媛是一名先天性脊髓损伤者,也是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收发物料和编织花束。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编织,很多针法都是从头学起,需要记住长针、短针、锁针等基础知识,还有不同针法的组合。一朵花的编织至少要用到三四种针法,她反复观看视频,一针针照着做。一朵直径约1厘米的小桂花,她就跟着老师学了一天,编了拆,拆了编。学会之后,她摸索了半小时,编好了第一朵黄色的小桂花,35针。至于花型较大的花儿,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针数,例如玫瑰和铃兰等。编织叶子也不容易。以最难编的月桂叶子为例,用的绒线很细,针法复
11、杂,每针之间的距离都得精确到毫米。叶子的颜色是深绿色,编织时间久了,很难看出深色绒线的纹路,容易编错。一束花上有24片月桂叶,而熟手一天也只能编四五片。等花和枝叶都编好后,郭媛媛还会参与花束的组装,像插花一样。按照组织方要求,不同的花朵要呈现不同的形态。郭媛媛举例,“就像铃兰花,它是向上生长的,花朵要垂下来,所以花朵的口不能朝上。”初学时,手指用力不当,会导致肌肉酸痛。长时间编织下来,郭媛媛的食指上磨出了一层茧,有时候指甲也会疼。唐占鑫见证了团队成员的不易。花束编织时间紧,很多“伤友”为了赶工期,尽可能减少活动,也不能像健全人一样,坐累了就站起来歇会儿。2022年元旦,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
12、正式对外公布。参与编织的团队成员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编织的绒线花,是冬残奥会上的颁奖花束。有的“伤友”还后悔,“如果早知道是冬残奥会的花束,肯定会更加努力,编得更多。”1月14日,500束“荣耀之花”全部完工。这背后,是150位残疾人的600多万针。唐占鑫为参与的残疾人感到骄傲,“这么短时间内,能完成这个任务,让我看到了残疾人朋友身上爆发出来的能量。”“这是我们汗水浇灌出的花”3月5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首场颁奖仪式上,花束亮相。曹璐记得,那天大家都很激动,把自己拍的各种角度的颁奖照片发到群里,又把之前编织花束的视频发了一遍。“大家都觉得很荣耀,这是我们汗水浇灌出的花。”大家拿着编好的小
13、花在希望之家合照。受访者供图参与助残志愿者工作五六年,曹璐觉得在帮助残疾人的同时,自己也感受到了很多正能量。“他们可能生活有些不方便,但都非常乐观坚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郭媛媛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她从没有这么长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同时,她也掌握了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手艺,想要继续探索编织的乐趣。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引导员胸前的毛线雪容融,也出自他们之手。在来到希望之家前,郭媛媛的衣食住行都由家人照料。2016年,她参与了希望之家组织的“生活重建”活动,增强了自理能力和自理意识,仿佛获得了重生。两年后,她成为了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员,并一直工作至今。“希望能帮助像我们这样的
14、重度肢体残疾人重建生活,重建价值。”唐占鑫谈起成立希望之家的初衷。2004年,即将硕士毕业的唐占鑫在国外旅行,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突如其来的意外令她绝望,但看到父母的辛劳,她决定要好好生活下去。转变心态后,唐占鑫开始用网络连接其他与她相似的人,相互鼓励,开启新生活。2014年,唐占鑫和几个朋友共同成立了北京市首个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截至目前,希望之家一共帮助了全国800多位脊髓损伤“伤友”实现生活自理,为1500多位残疾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帮助2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很多残疾的朋友,其实是很有潜能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努力去实践。”唐占鑫希望残疾人朋友能克服困难,也希望社会各
15、界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从人生低谷走出来。她还想把希望之家办得更专业,给更多残疾人朋友带来“重生”的希望。二、光辉人物素材一:冬残奥会华裔志愿者:不仅是主办方志愿者,更是奥林匹克志愿者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在此前的冬奥会期间,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27名在京高校华裔留学生,忙碌在“鸟巢”、“冰立方”等场馆,为各国运动员、媒体记者和观众提供志愿服务。当前,虽然各高校已经开学,仍有6名华裔留学生继续从事着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冬残奥会。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场馆,为身有残疾的观众提供贴心但“不主动”的助行服务。来自清华大学的韩国籍华裔志愿者郑相姬说,“虽然我正
16、在准备毕业和研究生申请,空闲时间不多,但爸爸鼓励我,去帮助别人吧。”为四次仪式提供服务“鸟巢特别大。”这是郑相姬对于国家体育场最直接的印象。“每去一次,都要走几万步。”志愿者的工作,很多时候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在郑相姬工作的分区,有约50名志愿者。他们分为6个小组,负责二层北区域的10-11个看台。每次开闭幕式活动前,他们都要反复踏勘,确认自己负责的区域是否有一些细节变动、如何进行调整。郑相姬的工作地点在24看台环廊,距离媒体拍摄区域特别近。由于闭环和非闭环要严格分离,郑相姬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为经过的观众提供准确指引。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填装观众礼品袋。几十名志
17、愿者组成一条蓝色的“流水线”,用一上午的时间,把口罩、徽章、毯子等物品装进礼品袋。“冬奥会开幕式的时候,我们装了2000多个,冬残奥会开幕式装了500多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加拿大籍华裔志愿者王宇浩回忆道。活动开始后,志愿者们仍要坚守在岗位上,为观众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比如,有观众中途去洗手间,志愿者会提醒他们记得带票,以备出入时查看。活动结束后,观众们需要分批次退场,志愿者也会耐心向大家解释原因、维持秩序。和冬奥会相比,冬残奥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细节。比如,除了运动员,观众中也可能出现残障人士。如果有需要,志愿者要帮忙联络相关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一些助行服务。在郑相姬所在的小组,大约有20名志愿者
18、参与了助行服务。据郑相姬介绍,志愿者们要了解这部分“特殊需求”观众的行进路线,帮助他们到综合信息服务亭反映情况、协助填写表格、领取轮椅。不过,这些服务都建立在残障观众需要的前提下,志愿者们始终牢记“不要主动提供服务”,以免让他们感到不适。交换徽章,也是分享友谊王宇浩在“鸟巢”负责礼宾。在开闭幕式这样的“仪式日”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会来到现场观看。他们有的来自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此外还有各国政要以及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等。王宇浩和同伴们会为“大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翻译和指引。在活动当天,志愿者需要早上8点出发,晚上12点才能结束工作
19、。王宇浩会在看台二层和三层的通道口,为“大家庭”成员检票、翻译和指引。他会热情洋溢地说“Hello”“Welcome”,也会用法语向大家问好。交换徽章是历届奥运会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最初起源于运动员间,渐渐地,媒体、“大家庭”成员和志愿者们也参与进来。在奥运会这个微缩的“地球村”里,人们交换着友谊、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共识。“我觉得交换徽章可以有一个文化上的交流,也可以留一些纪念。”王宇浩说,这一切都很珍贵。在冬奥会闭幕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鸟巢”,慰问了39名来自清华大学对外联络分队礼宾项目领域的志愿者,并向他们赠送了徽章。王宇浩记得,巴赫先生很和蔼,对他们说“你们看起来很累,辛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热点 素材 2022 北京 残奥会 闭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