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素养提升 来&源:#中教*网(1)认识文体的突破与创新。本文创造了宋代游记散文铺排议论的模式,增强了抒情的主体性和文学色彩。用对偶句描摹,用散句陈述,是本文行文的一大特点。如第3段,“负者歌于途”对“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对“后者应”,描画滁人之游,生动传神;“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整体上是两个复句对偶,局部上则“临溪而渔”句对“酿泉为酒”,“溪深而鱼肥”对“泉香而酒洌”,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至于“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都是遥相呼应,错落成
2、对,造成了珠联璧合、回环咏叹之美。(2)领略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一是文字简练,惜墨如金。“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二是平易流畅,不用难字,不用典故,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三是委婉有致,摇曳生姿,主要表现在句式错综,表意深婉,抒情绵长等方面。(3)体会巧用虚词的表达效果。文中用了21个“也”字,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叙事抒情风格,于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默,在漫不经意地叙述中,有一股任性自得的惬意,舒卷自如的趣味。文中大量“而”字的使用,起到了减慢节奏、舒缓语气、轻微转折等作用。中&*%国教育出版网故 事 复 述 欧阳修被贬滁州,在做太守期间,励精图治,使百姓们过着富足的生活,他
3、陶醉在山水美景和与民同乐之中。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名之者谁F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_www#.zz*ste&故自号曰醉翁也F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_ (2)名词作状语山行六七里F 原意为:山峰,在句中的意思为: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_杂然而前陈者F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_2. 一词多义(1)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临溪而渔F _执策而临之(马说) _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_(2)谓:太守自谓也 _太守谓谁
4、 _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_此之谓大丈夫也(富贵不能淫) _(3)归:云归而岩穴暝 _来源:朝而往,暮而归F _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_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_(4)发:野芳发而幽香 _苍颜白发F _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_怀怒未发 (唐雎不辱使命) _(5)乐:而乐亦无穷也F 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F _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3. 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 环:_(2)林壑尤美 尤F:_(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 深:_(4)峰回路转 回:_(5)饮少辄醉 辄F:_(6)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_ 寓:_www.zz%s*tep
5、.co&m(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_ 开:_(9)云归而岩穴暝 暝:_(10)晦明变化者 晦:_(11)山间之朝暮也 朝F:_(12)野芳发而幽香 芳:_(13)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_ 秀:_来源*:中%教#网&(14)山间之四时也 时F:_(15)四时之景不同 景F:_(16)而乐亦无穷也 穷F:_(17)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_(18)伛偻提携 伛偻: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提携:_来%源&:中*教网(19)往来而不绝者 绝F:_(20)泉香而酒洌 洌:_(21)山肴野蔌 簌:_(22)杂然而前陈者 陈:_(23)宴酣之乐 酣:_(24)非丝非竹 丝:_来#*源:&中教网 竹:_(2
6、5)射者中,弈者胜 弈:_(26)觥筹交错 觥筹:_ 觥:_ 错:_(27)苍颜白发 颜:_(28)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_ 颓: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间:_(29)树林阴翳 翳:_(3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F:_(3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F:_(32)醒能述以文者 述: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文:_4. 文言虚词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环滁皆山也 _(1)也 在乎山水之间也 _ 其西南诸峰 _来源:&z%zste#(2)其 醉能同其乐2016 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_ 醉翁之意不在酒 _(3)之 在乎山水之间也 _中国教#育*&出版网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来#%源:中国教
7、育出版*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www&.zz*s#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_(4)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2016 _ 至于负者歌于途 _(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_ 而年又最高 _ 野芳发而幽香 _(6)而 溪深而鱼肥 _ 中国教育出版&网*# 而乐亦无穷也 _ 朝而往,暮而归 _ 而不知人之乐 _(7)若夫日出而云霏开 _(8)酿泉为酒 _ 杂然而前陈者2016 _(9)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_ 射者中2016 _(10)者 至于负者歌于途2018 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_(11)颓然乎其间者 _(12)醒能述以文者 _ 二、重点句子翻译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课下注释)(20
8、18贵港)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018大庆,2017齐齐哈尔)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019盘锦,2018成都)4.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018成都)5.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课下注释)(2018重庆A卷,2017青海)6.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来源:z#z&s7.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课下注释)来源&:中教#*网8.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019枣庄)9.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017辽阳)10.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18桂林)三、文意理解1
9、.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第1段“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出琅琊山的静和水的动,相映成趣,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之美。B. 第2段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先是朝暮的明暗变化,再从“野芳”“佳木”“风霜”“水落石出”的角度写了四时的景致。C. 文章多次提“乐”,共写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四种乐,“太守之乐”在于把滁州治理好,让百姓过上安定快乐的生活。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D. 本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事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乐中写醉。 2. 下列
1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第2段中作者首先描写山间由早到晚的不同景色,然后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描写四时的景色,呈现了变化多端的山间景色。B. 第3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用对偶句描摹滁人之游,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滁人之游的热闹场面,展现了滁人的快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 文中多处提到“醉”和“乐”,“醉”是“乐”的表现,作者的“乐”主要表现为:陶醉于欣赏山水之乐中,陶醉于酒酣之乐中。针对训练D. 本文语言描写极有特色,准确、优美、格调清丽,用词精练,叙述中有一股怡然自得的惬意和趣味,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情怀。www.%zzst*#一、(2016南宁改编)文言
11、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朝而往,暮而归男有分,女有归B. 颓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 醒能述以文者 对联、题名并篆文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徐公B. 杂然而前陈者 烨然若神人C. 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D. 射者中,弈者胜 花之隐逸者也www.z#z&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第1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B. 第3段太守颓然
12、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忧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D. 本文语言精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来源:%中教网来源:z#zstep&.c%om*(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13、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名之者谁有仙则名B. 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C. 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来源#:zzst*%D. 起坐而喧哗者 先生坐!何至于此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山间之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之帽B. 酿泉为酒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www.*zzstep.c#om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猛浪若奔D. 颓然乎其间者 其真无马邪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第1段由远及近,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然后逐层拉近,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B. 文中
14、第2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三个承上启下的连词开头,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再到归来的一幅幅画面,全文一气呵成,脉络分明。C. 欧阳修被贬滁州时,身处逆境而心态平和,纵情山水,怡然自得,与民同乐,深受百姓爱戴。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用他的号命名的“醉翁亭”。D. 本文通篇使用一种句式,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每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织成一篇锦绣文章。来源:zzstep.c%om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国&%教#育出版网*(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
15、休于树。三、(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渐闻水声潺潺 陶后鲜有闻中国教育出版#网*B. 峰回路转 回清倒影C. 觥筹交错 水中藻、荇交横D. 人影散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环滁皆山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故自号曰醉翁也 故外户而不闭 来#源:&*中教%网C. 颓然乎其间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而不知人之乐 温故而知新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第1段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形神兼备,“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的“泻”字形象地描绘出山泉自高而下倾泻
16、飞流的美态。B. 第4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刻画了作者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其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C. 本文通篇以第三人称叙事,拓宽了话题空间。“醉翁”与“太守”互为表里,互相映衬,揭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来源:z#zstep&.%comD.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参考答案及解析 北宋欧阳修知识梳理一、1. (1)
17、取名起名号(2)沿着山路像鸟张开翅膀在面前(3)以为快乐2. (1)居高面下靠近面对将要,快要(2)命名为,是对说叫作(3)聚拢返回一道女子出嫁(4)开放头发出发,启行发作(5)乐趣快乐,高兴享乐,快乐w*ww.zz#s%3. (1)环绕(2)特别,尤其(3)茂盛的样子幽深(4)曲折、回环(5)总是(6)意趣,情趣(7)领会寄托(8)弥漫的云气散开(9)昏暗(10)昏暗(11)早晨(12)花(13)好的树木茂盛(14)季节(15)景色(16)穷尽(17)背 (18)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19)断绝(20)清(21)菜蔬(22)陈列,摆开(23)尽兴地喝酒(24)
18、弦乐器 管乐器(25)下棋(26)酒杯和酒筹酒杯错杂(27)容颜(28)倒下的样子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倒下中间(29)遮盖(30)离开(31)跟随(32)记述文章4. (1)用在句末,表判断用于句末,表陈述(2)代词,它,代指滁州城代词,他们,指一同游玩的人(3)补足音节,无实义结构助词,的用在“间”前,表示对方位的限制代词,代指“山水之乐”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介词,从介词,到与“至”连用,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事(5)连词,和(6)表递进,而且 表顺承,不译表并列表因果,可不译表修饰,可不译表转折,却(7)与“夫”一起用在开头,以引起下文(8)动词,做(9)的样子表转
19、折(10)代词,的人代词,的人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11)相当于“于”,可译为“在”(12)介词,用二、1.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来%源&:*2.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3.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弥漫的云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4.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5.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6. 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7. 宴中尽兴地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8. 苍老的容颜,头发花
20、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9.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10.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三、1.C【解析】文章写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五种乐。2. C【解析】作者的“乐”主要表现在两处:一是陶醉于欣赏山水之乐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中。针对训练一、1.(2分)C【解析】A项中“归”,前者意思是“回去,返回”;后者意思是“女子出嫁”。B项中“颓”,前者意思是“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倒下”;后者意思是“坠落”。C项中“去”的意思都是“离开,离去”。D项中“文”,前者意思是“文章”;
21、后者意思是“文字”。2. (2分)B【解析】A项中“于”都是介词,前者译为“到”;后者表比较,译为“比”。B项中“然”都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C项中“其”,前者是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后者表加强诘问语气。D项中“者”,前者是代词,相当于 “的人”;后者是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3. (2分)B【解析】本文重在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情趣,B项中“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理解有误。来源:#中教%*网&4. (1)(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1分)寄托在酒上。(1分)(意对即可)(2)(2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1分)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2、(1分)(意对即可)二、1.(2分)D【解析】A项中“名”,前者意思是“命名,取名”,后者意思是“出名,有名”。B项中“发”,前者意思是“开放”,后者意思是“兴起,指被任用”。C项中“绝”,前者意思是“断绝”,后者意思是“极(高)”。D项中“坐”,意思都是“坐下,请坐”。2. (2分)A【解析】A项中“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B项中“为”,前者译为“做”,后者是介词,译为“为了”。C项中“若”,前者与“夫”连用,用在句子开头,引起下文,后者可译为“好像”。D项中“其”,前者是代词,译为“他们”,后者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中国#教育*出%版网3. (2分)C【解析】根据“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23、”可知,建造亭子的人是智仙和尚,不是百姓;根据“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知,给亭子命名的人是欧阳修自己;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时游历了醉翁亭,可见亭子并非他离职后修建。C项理解有误。 4. (1)(2分)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1分)而在山光水色中。(1分)(意对即可)(2)(2分)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1分)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分)(意对即可)三、1.(2分)C【解析】A项中“闻”,前者意思是“听见”,后者意思是“听说”。B项中“回”,前者意思是“曲折、回环”,后者意思是“回旋”。C项中“交”,意思都是“交错,交互”。D项中“乱”,前者意思是“杂乱”,后者意思是“战乱”。2. (2分)B【解析】A项中“也”,前者用在句末,表判断,后者表反问,可译为“呢”。B项中“故”,都是连词,可译为“所以,因此”。C项中“乎”,前者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后者用在句末,表示感叹。D项中“而”,前者表转折,译为“却”,后者表顺承,不译。3. (2分)B【解析】作者虽仕途不得意,却仍有兼济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应为“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B项表述有误。4. (1)(2分)给它起名的是谁?(1分)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1分)(意对即可)(2)(2分)四季的景色不同,(1分)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1分)(意对即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