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三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阅读。(5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古人的名、字、号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
2、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圣”)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
3、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
4、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地名、官爵名和室名(或斋名、轩名)。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5、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戒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这些命名是取自官衔。还有取自室名或轩名的,如王夫之号姜斋、辛弃疾的号稼轩(姜斋、稼轩都是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取自亭轩名。1. 下列对“古人的名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对名字的使用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来说,称自己时用名,称呼对方时,用对方的字。B. 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是有关系的,可相同,可相辅,可相反。C. 古人的名字有时会来自典籍,如曹操和陆羽的名和字。D. 古人名字须表示家族中的行辈,
6、苏轼、苏辙俩兄弟的名字就是如此。2. 下列对“古人的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号可分为别号、谥号、绰号,虽说是别人取的,但是固定,为人熟知,有些号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姓名。B. 古人的号不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C. 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不是人人死后都能有这样的称呼。D. 绰号一般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是对人的形容和刻画。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古人还会用地名、官爵名、室名等代替人的姓名,如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昌黎是地名,这样称人是表示尊敬。B. 古人的名、字、号反应了古人的礼教文化。C. 无论
7、是名、字还是号,都要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熟知才有效。D. 古人的名、字、号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的家族、经历和志趣,进而了解人物。【答案】1. D2. A3.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认真选择即可。【1题详解】D项,“须”错,过于绝对。【2题详解】A项,别号是自己取的。【3题详解】C项,“号”不一定要家人认可。4.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
8、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
9、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1)对上面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孙悟空埋怨猪八戒没有在怪物面前说出他孙行者的鼎鼎大名。B. 猪八戒转述黄袍怪辱骂、瞧不起孙行者的一些过激言语。C. 孙悟空非常生气,告诉猪八戒自己准备去找黄袍怪报辱骂之仇。D. 猪八戒想请孙悟空出山去降妖救师父,最后使用激将法得以成功。(2)下列选项对选段内容人物形象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孙悟空:性急、好面子B. 猪八戒:能说会道C. 猪八戒:好吃懒做D. 猪八戒:聪明机智【答案】(1)D(2)C【解析】【小问1
10、详解】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概括。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在宝象国,白龙马见唐僧被黄袍怪变为老虎且有性命之忧,于是变作宫娥与黄袍怪打斗,不敌后负伤。受伤后遇见猪八戒,叮嘱猪八戒去花果山找孙悟空前来相救。猪八戒采用激将法劝得孙悟空前去救师父。联系“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的内容可知,本段文字可概括为“猪八戒想
11、请孙悟空出山去降妖救师父,最后使用激将法得以成功”;故选D。【小问2详解】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联系“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可知孙悟空:性急、好面子;联系“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可知猪八戒:能说会道、聪明机智;故选C。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悲秋是古诗常见主题,但本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B. 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C. 诗的后两句通过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
12、,引出思乡之情。D. 结合写作背景,全诗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C.赏析有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无“思乡之情”。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文/薛碹,有删减)注释
13、:铦(xin):锋利。絷(zh)维:用绳子系住。比:等,待。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家苦鼠暴 苦:痛苦B. 以其未驯也 以:因为C. 遂解其维絷 解:解开D. 比家人逐得 逐:赶来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A.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B. 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C.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D.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8.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因为家有鼠患,于是找别人要了一只猫来治鼠。B. 这只猫牙尖嘴利未驯化
14、,主人就用绳子把它系住,以免它到处乱跑。C. 老鼠们听到了猫叫,屏气凝神都不敢出来。D. 主人解开猫的绳子后,它就捕到老鼠吃了。9. 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答案】6. A7. B8. D9. (猫)正好看到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的意思。A.句意:我家苦于被老鼠肆虐。苦:苦于;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可从句意和语法结构或关键字词的角度来分析作答。“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的意思是: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被猫咽下喉咙了。仆人想抓
15、住打它。“比家人逐得”是宾补结构,其后应断开;“己的下咽矣”中“矣”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所以正确的断句应是: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原文“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可知,当猫的绳子被解开后,猫正好看到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小鸡,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被猫咽下喉咙了,由此可知主人解开猫的绳子后,猫并没有捕老鼠吃,因此D项“主人解开猫的绳子后,它就捕到老鼠吃了”表述不正确;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句式和字词:适:刚好,正好。睹:看,看到。鸡雏:小鸡。鸣:叫。焉
16、:句末语气词,不译。遽起:突然跃起。而:连词,表顺承。捕:抓。之:代词,代指小鸡。“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猫)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猫)遽起而捕之”。【点睛】参考译文:我家苦于被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的事)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就)用绳子绑着等(它驯服),等候它驯服。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一个多月(都)屏息不敢出洞。后来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猫)正好看到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被猫
17、咽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苦楝树进单位大门,迎面而来的首先是一棵小桶粗的苦楝树。春天,苦楝树绿荫蔽日,密密麻麻开满一团团白绿色小花。一阵劲风吹过,会落满一地密密厚厚的苦楝花。我偶尔不小心踩在上面,感到脚下柔柔软软,就有一种怜香惜玉的不忍,不由得绕道而行。晚秋,苦楝树便开始落叶。每天早起,都可见地上落了很多黄叶,总有学生在树下很费劲地打扫,我总是拦住他们,希望那些黄叶不被打扰。我不知道他们家乡有没有苦楝树,会不会像我一样由这棵苦楝树而想起家乡。等到深冬,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一团团金黄的苦楝子挂在枝头。每每经过树下,我总会举头看看树上的苦楝子,巴望会有一颗苦楝子落下
18、。当然,结果总是叫我很失望。苦楝子恰好在我经过时落下的情况是很少有的。然而,我总是于心不甘,总要把地上细细看一遍。有时还要走近去,把树荫下的花丛细细搜寻一遍,走过了,还要回头看看。如果恰好有一阵风,在我走过去时吹过,我总是会频频回头。对这棵苦楝树,我常常不由得想到老家。老家村西头有一棵苦楝树,当时也只有小桶那么粗,两层瓦房那么高。每年,这棵苦楝树都会挂满很多苦楝子。村里不稀罕各种庄稼花、蔬菜花、果树花和山茶花等各种野花,但我们都不大注意。一个个乡村孩子最关注的,都是高高的苦楝树顶的苦楝花和苦楝子。每年都眼巴巴地看着它开花,看着它结出小小的果,看着它慢慢长大,然后慢慢成熟,变黄,然后慢慢落叶。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第三 初级中学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