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9首赤壁.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9首赤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9首赤壁.docx(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诗词曲鉴赏八年级上册第19首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折戟”这一物件的作用。示例一:交代了引发感慨的原因,为后文抒怀做铺垫。示例二:借物起兴。“折戟”与战争有关,自然而然把诗人的思绪引向久远的历史,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感慨。示例三:借“折戟”这一小小物件,引起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2.(2021德州改编)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提出假设性推想的目的是?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3.本诗是如何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关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2022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训练 第一 部分 专题 19 赤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