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春学期七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一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案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7分)你或是一粒沙尘,但一样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你或是一涧小泉,但一样可以奏出天籁。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舞台,能站在舞台中央、妇r(1)皆知的人毕竟不多。更多的是处在舞台边缘、xin(2)为人知的小角色。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己的职责,不卑不kng(3),依然能够点亮整个舞台。生活不会因为平凡而失色,小人物的生命一样可以结出丰ro(4)的果实。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 下列词语中的“平”与画线词“平凡”同义的是( )A平定B. 平常C. 风平浪静D. 平起平坐
2、3. 下列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你或是一粒沙尘,但一样可以折射整个世界A. 代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名词B. 名词 量词 副词 动词 名词C. 代词 量词 连词 动词 名词D. 名词 量词 连词 形容词 名词【答案】1. 孺 鲜 亢 饶2. B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1)f r ji zh: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注意“孺”的部首。(2)xin wi rn zh: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3)b bi b kng: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注意“亢”的正确书写。(4)fng ro:丰
3、饶。丰盛,富饶。注意“饶”的部首。【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例句:平凡:平常,不稀奇。平:普通的。A.平定:平稳安定,使平稳安定,平息(叛乱等)。平:平定。B.平常:普通,不特别,也有平时之意。平:普通的。C.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平:安定。D.平起平坐:地位或权力平等。平:平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性。阅读该句可知,“你”是第二人称代词;“粒”用于修饰“沙尘”,是量词;“但”在这里表转折,用于连接两个分句的内容,引出下文“一样可以折射整个世界”的内容,是连词;“折射”表动作,是动词;“世界”表事物名称,是名词。故选C。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
4、当的一项是( )A.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B. “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虚拟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真实美好的世界不以为然。C. 他是公安战线上沉稳踏实的好警察,从不锋芒毕露;就在前不久,他为抢救群众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D. 大庭广众之下,他做出随地吐痰这样的行为,实在是极不文明的。【答案】B【解析】【详解】A.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C.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大庭广众:群众聚集的公 共场所
5、。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B。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说,广州圆满精彩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不仅在世界,而且在亚洲也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B. 清明小长假昨日结束了帷幕,晴朗暖和的天气使我市的公园和风景区大热,市郊景区的自驾游持续升温。C. 记者从省职业病防治院获悉,这次检出的问题蔬菜的碘131测得值与前天测得值基本差不多持平。D.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答案】D【解析】【详解】A.语序不当,将“在世界”和“在亚洲”调换位置;B.搭配不当,将“结束”改为“落下”;C.语意重复,删去“基本”或
6、“差不多”;故选D。6.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将军百战死,_。雄兔脚扑朔,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中写木兰归心似箭的句子是:_,_。木兰诗中写木兰艰苦的军旅生涯的句子是“_,_”。【答案】 壮士十年归 雌兔眼迷离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万里赴戎机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注意易错字词“雌、赴、戎、驰、朔、柝”等的正确书写。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7. 综合性学习活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
7、的强大动力。本学期你班组织了“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我策划】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出一个活动形式。示例:激发心智:爱国人物故事会(2)【我甄别】你的同桌作了一篇讴歌邓稼先心系祖国、至死不懈精神的文章,其中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A.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B.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我践行】班级定于本周三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爱我中华”演讲比赛。班主任派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担任本次演讲比赛的评委,见到王老师后,你会怎么说?【
8、答案】(1)示例1:陶冶心灵 爱国诗词朗诵会示例2:启迪心智 爱国名言展示会(2)B(3)示例:王老师,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三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想邀请您来做评委,请问您有时间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能力。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以“爱国”为主题,仿照示例设计活动版块。示例:畅谈理想,爱国教育主题班会。【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A.“一寸丹心图报国”表现的是于谦报效祖国的忠心,与邓稼先崇高的爱国精神项符合;B.“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
9、以诗鸣”意思是辜负了胸中的十万兵将,百无聊赖的时候只能吟诗作乐。表达的是像陆游那样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在清末柔弱的风气中,逐渐消亡了。与邓稼先爱国精神、人物特点不符;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的是将士们完成报国之志的决心,与邓稼先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原子弹研制任务的决心相符;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与邓稼先无私的奉献精神相符;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首先要有称谓和问候语(王老师,您好!);其次,说明邀请的原因或理由(我班将在本周三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
10、,想请您前去担任评委);第三要征询老师的意见(请问您有时间吗?)。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示例:王老师,您好!我班准备举办“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时间为本周三下午3点,地点为我班教室,特别想邀请您前来当评委作相关指导,您觉得可以吗?二.阅读理解(共58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8小题。(8分)8. 展板上展出了高适和姜夔写除夕的诗作。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四)姜夔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1)小苏:“灯”
11、给人的感受本是温暖的,尤其是节日中的灯,更能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可在高适的眼中,旅馆里的“灯”却是一盏“寒灯”,我觉得这里的“寒”不仅写出了 _、更写出了_。(2)小州:姜夔诗中“千门列炬”也是写“灯”。诗人写除夕夜家灯烛辉煌,非常热闹,连栖鸦都被惊飞了。我觉得“千门列炬”与整首偏向凄凉的意境有些不协调,你对此怎么看?小苏:我觉得是协调的,_(3)小州:我还发现,两首诗中“故乡今夜思千里”与“儿女相思未到家”都运用了古诗创作中常用的“对写法”,高适的诗从千里之外的亲人下笔,通过想象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相思之苦;姜夔则 _小贴士:对写法又称“主客移位”,即从“对方写起”的写作技巧。在诗中撇开
12、自己,从对方下笔,委婉含蓄地抒发情感。(4)小苏:在比较中求同探异,我们读出了两首诗中的丰富意趣,感受到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况味。同样是思念之情,“霜鬓明朝又一年”写出了_,“小窗春意入灯花”则表现了即将团聚的欢乐和温馨。【答案】(1) 清冷凄凉的氛围 诗人孤寂的心境(2)“千门列炬”写出了除夕夜万家灯火的热闹团圆,与作者凄凉孤寂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作者思乡之情。(3)通过写在除夕之夜小女儿会因他的迟迟不归而焦虑、担心来表达归思之苦。(4)漫漫无边思念之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意思是: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
13、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凄凉的氛围和诗人内心孤寂的心境,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让人心情悲凉;首句中的“寒”“独”二字营造了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千门列炬散林鸦”的意思是:千门万户竖起火炬引起林鸦散起。此句极写除夕之夜的灯光盛况,千家万户,点燃灯烛,亮同白昼的热闹团圆的场面,林间栖
14、歇的乌鸦以为天明而纷纷飞起,诗人想象中的家乡除夕景象,历历如同目睹,洋溢着喜庆节日的气息。作者如此重彩浓墨地渲染,实是为下文反衬,从而与作者凄凉孤寂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作者思乡之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写法的理解。诗人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中“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儿女相思未到家”,先写除夕之夜儿女对自己的思念,照一般习惯,在外作客的人,一般都在年终岁底赶回家乡,最迟也得赶回
15、来共度除夕,与家人团聚,小儿女在除夕之夜会因他的迟迟不归而焦虑、担心,全家的团圆之筵也因他的不在而举座不欢的归思之苦。【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意思是: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暗示年华的老去,给人一种光阴易逝之感,表达诗人感慨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之感以及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二)(17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16、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宋史苏洵传)9.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共两处)卿 今 当 涂 掌 事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及鲁肃过寻阳(
17、 )(2)见往事耳( )(3)悉焚常所为文( )(4)闭户益读书(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12. 甲文中“_”表明要去掉旧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乙文中“_”从侧面表现了苏洵的文章受到追捧。(填原句)13. 吕蒙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相同之处?【答案】9. 卿 / 今 / 当 涂 掌 事10. 等到 了解 都 更加11.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奋做学问。1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13. (1)开始发奋读书都很晚(2)读书都很勤奋刻苦 (3)读书后都大有进
18、步【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阅读该句可知,该句的句子意思是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卿”在句中是主语,“今当涂掌事”是谓语,“今”是状语,“当涂掌事”是谓语中心语,在主谓之间,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划开。故断句为:卿/今/当涂掌事。【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句意: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句意:烧掉平常写的全部文章。悉:全,都。句意:关上门更加用功读书。益:更加。【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
19、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重点词语有:但:只;见:了解。(2)重点词语有:年:岁。始:才。【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此句表明我们要去掉旧观念,用发展眼光看待他人。【乙】文“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意思是:士大夫争相传诵它们,接着的一段时间学习的人争着仿效苏洵的文章写法。此句通过描写士大夫争相传诵,争着仿效苏洵的文章写法的场面,从侧面表现了苏洵的文章受到追捧。【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根据【甲】文“蒙乃始就学”,【乙】文“年二十七始发愤
20、为学”可概括出吕蒙与苏洵开始发奋读书的时间都很晚;根据【甲】文“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通过描写吕蒙军中事务繁多和孙权读书的经历,可从侧面看出吕蒙读书刻苦勤奋。【乙】文“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其意思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读书勤奋刻苦之人。由此可概括出吕蒙与苏洵读书都很勤奋刻苦;根据【甲】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其意思是: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
21、蒙了!通过鲁肃对他现今学识的评价,突出他读书后大有进步的特点。根据【乙】文“下笔顷刻数千言”,“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可知,苏洵的文章大受追捧。由此可概括出吕蒙与苏洵读书后都大有进步。【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
22、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 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苏洵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相传阅,一时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三)(6分)14.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 区四校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下学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