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8816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考点讲义汇总.docx
《自考08816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考点讲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8816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考点讲义汇总.docx(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3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 8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管理和战略 15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1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则 26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33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43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60第九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73第十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80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知识点 1】数据与信息的概念数据是指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者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 是人们为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集,它可以是字母、数字、图像、
2、声音或其他符号。信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1) 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2)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 信息是表征事物状态的普遍形式。我们认为, 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人类社会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知识点 2】信息的要素(1) 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或信息的来源。(2) 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3) 信道,即信息传递的途径或渠道。(4) 媒介,信息依附的载体,如纸张、先盘、磁盘等。没有媒介,信息就无法 存在,更谈不上传递和沟通。【知识点 3】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八个方面:(1) 客观性。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一切事物都是信息的来源。客观性是信息的基本性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
3、不有。(2) 共享性。信息不同于能源和物质,它具有非消耗性, 可以同时被多方使用, 共同享有。(3) 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一条信息如果没有及时地发布出去,就不能 及时、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信息的效用会越来越小, 直到全部消失。(4) 可存储性。信息表征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但信息不是事物本身。 信息通过载体来存储, 并通过光、声、电等能量来传递。离开了这些物质载体, 信息就无法存在。这说明信息既具有可存储性,又具有依附性。(5) 可传递性。信息的可传递性是指人们利用各种手段将信息传递出去。(6) 可处理性。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处理信息,如扩充、压缩、分 解、提取、排
4、序等。(7) 再生性(增值性)。信息的再生性说明, 不能将过去的信息直接扔掉,而应适当保存, 以便为预测未来提供有用的资料。(8) 可转换性。信息的可转换性表现为信息可以转化为价值。能源、物质、 信息是人类的三大资源, 它们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转换。能源、物质可以换取信息,有了信息,也可以间接获得物质和能源。【知识点 4】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和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符号, 而 信息是为了向人们提供某一方面的数据, 而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得出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转化成信息。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从图 1- 1 可以看出, 数据是客观世界存在的
5、原始原料, 而信息则是数据加工 过的产品。这个过程是循环结构, 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数据 而另一个系统的数据也可能是下一个系统的信息。相同的数据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最终 决策。这主要是由个人知识背景、经验、逻辑思维的不同产生的。信息不随着载 体的变化而变化, 数据随着载体的变化, 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数据和 信息不能分割, 信息需要用数据的形式来表示, 数据经过加工、提炼又形成新的信息,它们在非正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知识点 5】系统、管理信息系统1.系统的概念所谓系统, 就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的具有
6、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组成成分。(2)两个以上的组成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3)整体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的分类根据系统组成的要素和功能, 可以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1) 自然系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消亡的系统。(2)人工系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3)复合系统既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系统,也包括为满足人们某种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人工系统。3.系统的特征系统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整体性。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个体集合而成。(2) 目的性。系统
7、是可以被研究、优化和利用的。(3)层次性。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间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4)环境适应性。系统是随时演变的。4.管理信息系统从整体角度来看,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了人、计算机技术、信息流三大要素, 它借助计算机技术, 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递、更新和维护, 是通过处理信息流为企业组织提供决策支撑的信息处理系统。5.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提供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帮助决策者作出决策。(2)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和全面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更高层次的决策提供服务(3)管理信息系统
8、是人机相结合的系统。(4)管理信息系统将先进的管理手段融入其中。(5)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学科。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和职能结构。(一)概念结构从概念来看, 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 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信息管理者,其逻辑关系下图所示:(二)层次结构按企业所处的层次, 对应管理信息的分类特点, 可将管理信息系统分成操作层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战略信息管理子系统。 具体结构下图所示:(三)职能结构按照在
9、企业中的职能,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制造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销 售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及信息处理子系统、髙层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具体结构下图所示:通过综合企业的层次和功能, 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是基于组织职能的各个职能子系统的联合体, 每个子系统又分为三 个层次,即战略计划层次、战术管理(运行管理)层次和作业处理(业务处理)层次。【知识点 2】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事务性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管理信息系统及特定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依据 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
10、点和服务对象, 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及管理信 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按照业务处理方式划分, 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过程控 制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按照应用的行业划分,可以分为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金融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教育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包括两个阶段:1.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 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水 平很低, 处理功能较弱, 效率较低。人们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处理数据只是单纯地代替手工解决数据庞杂的问题。2. 综合数据处
11、理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了一定的提高, 出现了磁鼓、磁盘等 大容量的外存储器。这时候可以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异地终端,实现数据的共享, 可以对多个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这个阶段是单项数据处理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的过渡阶段。(二)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20 世纪 7080 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很多企业开始实行计算机管理。这个阶段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朝网络化、集成化方 向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能够高度集中地将组织中的数据收集起来, 进行快速地分析处理, 从而统一使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志是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方
12、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中实行分布式处理。(三)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美国的 Scott Marten 在管理决策系统中首次提出了“ 决策支持系统”概念。 决策支持系统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只是为管理者提供预 定的报告, 而决策支持系统能为决策者提供可能的方案,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点 1】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史(一)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 年):真空管和插件板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这个时期处于计算机发展的初级阶段,除机器语言外还没有其他程序设计语 言, 操作系统更是无从谈起。
13、(二) 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 年):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商业化的开始。这时一些机器汇编语言和初步的程序设计语言 开始出现, 最著名的当属使用 FORTRAN 与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在后期出现了操 作系统的雏形: FMS(FORTRAN 监控系统)和 IBMSYS(IBM 为 7094 机配备的操作系统)。(三)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 年):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20 世纪 60 年代初, 计算机正式进入市场。厂商根据其不同的应用分成了两个计算机系列, 一个针对科学计算, 一个针对商业应用。20 世纪 60 年代末, UNIX 操作系统诞生。目前, UNIX 操作
14、系统是至今最 有影响力的操作系统之一,占据了小型机、工 作站及其他市场。Linux 也是 UNIX 系统的一种衍生品。(四) 第四代计算机(1980 年至今):个人计算机这个时期 Intel(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分别在硬件微处理器和软件 MS-DOS 操作系统上占据市场并成为了霸主。(五) 计算机系统的普及和发展【知识点 2】计算机系统信息编码(一)计算机系统中数值的表示形式使用二进制的好处概括为运算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1.十进制数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十进制, 十进制的特点如下。有 10 个数码(0, 1, 2, 3, 4, 5, 6, 7, 8, 9);“逢十进一 ”2. 二进制数二
15、进制的特点如下。有两个数码(0 和 1);“逢二进一”。3. 八进制数八进制数的特点如下。有 8 个数码(0, 1 ,2, 3, 4, 5, 6, 7);“逢八进一 ”4. 十六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特点如下。有 16 个数码(0, 1 ,2, 3, 4, 6, 7, 8, 9, A,B,C, D, E,F);“逢十六进一”。(二)计算机系统中字符编码1.字符编码大多数计算机釆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作为字符编码的标准。 ASCII 码采用七位二进制编码,可以表示 128 个字符: 10 个阿拉伯数字 09 、 52 个大小写英文字母、 32 个标点符号 和运算符,以及 34 个控制符。
16、每个字母 由八位二进制数组成, ASCII 码只占七位,最高位置为 0(或置为校验码)。2.汉子编码汉字编码是中国国家标准,是针对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及机内表示设计的内 码,用连续的两个字节表示,且规定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为 1。【知识点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个组成的功能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通常人们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称为中央处 理器(CPU),将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主机, 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 储器称为外部设备。(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无论机型大小,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包括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
17、备和输出设备。1. CPUCPU 是计算机的运算控制中心,是计算机中由几千至几千万个晶体管组成 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所有数据的加工处理都是在 CPU 中完成的。 CPU 还负责发出使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的控制信号。它的主要技 术指标之一是主频,主频越高,表明 CPU 的运算速度越快,性能也越好。在微 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或个人电脑)中, CPU 又称为微处理器。CPU 主要由运算器和 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1)运算器。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等操作。(2)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指令的解释和执行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控制 运算器、存储
18、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协调动作。2. 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和数 据通过输入设备被放入存储器中, 运行程序时, 由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一取出指令并加以分析,发出控制命令来完成指令的操作。在计算机系统中, 存储器容量以字节(byte,B)为基本单位, 一个字节由八个 二进制位(bit)组成。存储容量的表示单位除了字节以外,还有 KB、MB、GB、 TB。其中, 1KB=1024B,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在计算机中,存储器会有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之分。(1)主存储器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
19、简称内存, 与 CPU 直接相连,存放当前正在运 行的程序和有关数据, 存取速度快, 但价格较贵, 容量不是很大,是微型计算机 主机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的内存根据其工作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2)辅助存储器由于主存储器的容量有限, 所以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中都配有辅助存储器。辅 助 存储器,也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外存容量可以很大,能存放大量的暂时 不用的 程序和数据。目前,计算机上经常使用的外存有硬盘、光盘和 U 盘等。3. 基本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输入程序和所需处理的原始数据; 输出设备用于输出计算机的运行结果或数据处理结果。目前, 微型计算机上
20、使用的基本输入设备是键盘和 鼠标器,基本输出设备是显示器。4. 其他外围设备计算机除了基本输入输出设备以外, 其他常用的输入设备有扫描仪、磁卡读 入机和条形码阅读器、数字化仪;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打印机和绘图仪。还有通过 电话线传输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即 Modem等。(二)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指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运行于硬件上的程序、 数据和文档的总称。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硬件与用户之闻的一座桥梁。计算机软件按其功能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大类。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 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 服 务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
21、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 对文件 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系统软件具有两大特 点: 一是通用性;二是基础性。系统软件的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统提供, 此外,编译系统和各种工具软件辅助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是管理、 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 是直接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的核心。 目前常 用的操作系统有 DOS、OS/2、UNIX、Linux、NetWare 、Windows 2000 、 WindowsXP/Vista 、Windows NT、Windows 2003 和 Windows 2008 等。操作系统通常包括下列五大功
22、能模块: 处理器管理;作业管理;存储器 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2. 应用软件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系统称为应用软件。根据其不同的服务对象,又可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两类。(1)通用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是为解决很多人都会遇到和需要解决的某一 类问题而设计的。这类软件有 WPS office、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Excel 等。(2)专用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是针对某些用户的特殊需要,组织开发人员 专门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第二节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知识点 1】通信的概念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 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 终 端设备之间进
23、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知识点 2】网络系统的发展历史从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诞生,到现在的 Internet(因 特网)的空前发展,纵观计算机网络近 50 年的发展史,其演变过程大致可概括 为四个 阶段:第一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这种计算机网络的典型特点就是共享主机,主从关系明显。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数据通信网络,主要以美国的 ARPA 网为代表 的阶段。ARPA 网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 它也是Internet 的前身。第三阶段: 20 世纪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考点汇总精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