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周汉文论1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2第三章 唐宋文论4第四章 金元明文论5第五章 清代文论6第六章 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8第一章 周汉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兴观群怨说1.兴 :孔安国注“兴 ”为( 引譬连类 ),朱熹注为( 感发志意 )。2.观 :一般采用郑玄的解释: “观风俗之盛衰 。”其实朱熹的解释更明确一些“考见得失 ”。 3.群 :孔安国的解释是( 群居相切磋) 。4.怨 :孔安国注曰:( 怨刺上政也 )。朱熹解释为( 怨而不怒 )。5.孔子的诗论 ,影响最大 、最著名的是( “兴观群怨 ”说 )。该说直接影响到后世的文学创作 ,在创 作理论上也显示了其理论价值。比德论6.比德
2、 ,就是把外界的自然物比附人的品格 ,把大自然的一些属性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 。这是人的本 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 。比如孔子以松柏比附人的正直的品格 。孔子诗评7.“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的提出者是( 孔子 )。8.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无邪 )。9.孔子“不学诗 ,无以言 ”的理论内涵包括:(1)“不学诗 ,无以言 ” ,是孔子教育其子孔鲤时讲的 ,见于论语 季氏中 。意思是说 ,人要是 不学诗的话 ,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2)这里的“言 ”,首先指一般言语,诗可以使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故言语表达可以更准确 。 周代士大夫之间,常以诵诗的方式进行交往,所以,
3、不学诗,便难以应对 。其次,“言 ”又指“立言 ”, “立言 ”是立德的基础 。“立言 ”是不朽之事业 ,也是为“立德 ”而准备的 。因此 ,孔子通过习诗 , 以实现其“立德的终极目标。(3)孔子的这一诗论实际上肯定了诗的价值,并把诗教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相当程度上奠定了 中国古代诗论的基础 。“养气 ”说10. 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道德修养的完善 ,它是孟子“知言 ”的前提。11.“知言 ”必须以审美主体的道德修养为基础 。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 ,道德修养的完善不仅是个体的 人格的完善 ,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能影响自己周围环境的道德才是完善的道德。审美鉴赏与 “知人论 世
4、 ”12.“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提倡这一著名观点的是( 孟子 )。13.( 知人论世 )的原意是指要与人为友,就要先了解这个人的家世,然后才可能了解这个人,与之做 朋友 。后来运用到文学批评上,指只有了解作品以及作家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以意逆志说14.以意逆志:( 孟子 )提出的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要求解诗者不能拘泥于诗的个别字句,从 文辞的表面意义去曲解诗的真实含义 ,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 ,来探索作者在诗中想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荀子的 “性 恶 ”论15.荀子的哲学基础是( 性恶说) 。16.主张“性恶 ”和“法后王 ”的是( 荀
5、子 )。毛诗序17.“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这几句关于诗 歌社会作用的论述出自( 毛诗序 )。18.毛诗序分大序、小序两种 。大序较全面地总结了诗歌性质、作用 、内容、艺术批评诸问题, 又称诗大序 。19.( 毛诗序) 是中国第一篇诗歌理论专论 、是先秦至西汉时代儒家诗论的总结。1 / 8诗歌“六义 ”说20.阐释了( 风雅颂)的特性 。风是各地民歌;雅是京城附近的诗歌;颂是祭祖以“美盛德“ 、“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的诗乐。21.提出了( 赋比兴)三种写作手法 。赋 ,加以铺陈; 比 ,比方于物;兴 ,托事于物 。22.对国风讽谕教
6、化作用的强调 。认为诗歌对统治者来说,可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对大众来说,是对统治者的讽谕力量 ,使“ 闻之者足以戒 ” ,成为治世之“救药 ”。23.言“变风变雅 ”发“乱世之音 ” ,但又规范其“发乎情 ,止乎礼义 ”。董仲舒的文 学思想24.诗无达诂是( 董仲舒 )诗论观点, 出自春秋繁露 ,即是说对诗经不能做“完整的 、通 达的解释 ”。王充25.东汉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王充的主要学术著作是( 论衡三十卷) 。真美说26.提出文学作品应该“求真美 ,疾虚妄 ”观点的是( 王充) 。27.文学真实论是王充文论的中心 。其所论“真 ” ,有两层含义:(1)客观对象之真,如“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
7、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 ”。大意“一般人犯毛病, 毛病在于说事情夸大事实 ,写文章著书 ,文辞超过真实情况 ”。(2)主观情感之真,如“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大意“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 情, 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28.“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是( 老子 )谈论“道 ”的特征时的言语,“大音希声 ”意思是无声之音才是“大声 ”;“大象无形 ”则是说无形之象才是“大象 ”。29.老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论中“虚 ”与“实 ”的辩证关系。文艺的目的 性30.庄子指出 ,文艺的目的在于( 意 )。对庄子来
8、说,“意 ”可以指作品的主旨 。庄子的创作31.( 庄子 )首创“寓言 ”来阐述道理,这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望洋兴叹、庖丁解牛、 井底之蛙等。吕氏春秋文论思想32.吕氏春秋的和适是音乐能够和谐的基础,是艺术审美的特征 。达到和适则“天下太平,万物安 宁 ” 。和适的原则是儒道兼取 ,是人 、艺术 、自然的和谐统一 。论美 、丑33.论美丑淮南子 说山训:“嫫母有所美 ,西施有所丑 。” 西施美在外表,嫫母美在心灵, 两人各有所长 ,说明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 。论形 、神34.神是形的主导力量,缺乏神,也就使审美失去感知能力。神在艺术创造中起到核心作用。但不能否 认形 。形是神的基
9、础 ,只有形神相和, 以神驭形 ,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来。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魏晋玄学35.魏晋时期被称为“三玄 ”的是( 老子 、庄子 、周易 )。文论概况36.曹丕典论 论文: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 37.魏晋时期葛洪文论的基本观点是(今文胜于古文) 。文笔分野38.东晋以后,文章逐渐分为文 、笔两类,但正式把“文 ”、“笔 ”对举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颜延之) 。 39.梁元帝萧绎在他的( 金楼子 )一书的立言篇中 ,强调了文学与其他文章的不同,对文学本2 / 8身特征做了界定 ,即音律上“宫征靡曼,唇吻遒会 ”,文
10、字上“绮縠纷披 ” ,内容上“流连哀思、 情灵摇荡 ”。40.南北朝时期并称“颜谢 ”的是( 颜延之 、谢灵运) 。北朝文论41.北朝文论成就最高者是(颜之推),他生于梁朝,博览群书 ,后西魏陷梁 ,颜之推被俘 ,以后一直 生活在北朝 。故其文论得兼南北之长 ,集中表现在颜氏家训 文章篇中。曹丕与典 论 论文42.曹丕把八种文体分成了四类,即“奏议 ”、“书论 ”、“铭诔 ”和“诗赋 ”,分别以“雅 ”、“理 ”、 “实 ”和“丽 ”对应 ,点出了每类文体的特点。43.曹丕与典论 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 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 。”44
11、.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气 ”指作家的自然禀赋 、个性气质 ,作家的独特个性对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作用 。文体论45.曹丕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即不管何种文体,其为文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不同文体的具体表现形 态却不相同。陆机及其文赋46.文赋:“其始也 ,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 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 ,必待兹而效绩 ”。“每自属文 ,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 ”。47.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的文章是( 文赋 )。48.( 陆机)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个就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
12、题进行讨论的理论家 。 49.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 :是指构思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写出之文不能完美体现构思。文学思想50.文心雕龙的组织非常缜密,全书五十篇 ,除序志一篇外,文心雕龙可分为“文之枢纽 论 ”、“文体论 ”、“创作论 ”和“鉴赏批评论 ”四大部分 。论神思51.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 ,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问题 )。论风骨52.刘勰对艺术风格的探讨 ,集中在四篇文章中, 即体性风骨定势隐秀篇 。 53.“风 ”是指思想情感中所包容的生命力 、感染力 ,而“骨 ”属于文章语言方面的东西。鉴赏论54. 在文心雕龙中 ,专门探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问题的是知音篇。55.
13、刘勰认为,时代和世情对文学的兴衰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政治的影响 。其中既有 政治教化的作用 ,也受统治者的好恶抑扬的影响 。其次是时代风气的影响。理论体系的 严密完整性56.文心雕龙的地位及影响:(1)理论体系的严密完整性;(2)思想方法的辩证性;(3) 内容的广泛性 。论诗歌创作57.直寻 :直接描写出客观外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诗人被外物所激发的情感。 58.钟嵘的“滋味说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以“兴 、比 、赋 ”为具体创作手法。(2)以“直寻 ”为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 。(3)“干之以风力 ,润之以丹采 ”。诗品的 批评原则59.钟嵘诗品的批评方法:一是“致流别
14、 ”,即考察作家诗体的源流,分国风小雅楚辞 三系 。二是“掎摭病利 ” ,以显优劣与品第 ,即通过作家创作得失来显其优劣。3 / 8沈约与 “永 明体 ”60.“永明体 ”亦称“新体诗 ”, 由沈约 、周颙等人创立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 ,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 ,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 过于艰涩的弊病 ,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声八病论61.沈约提出“ 四声八病 ”。62.四声: “平上去入 ”四种声调 。63.八病 :平头 、上尾 、蜂腰 、鹤膝 、大韵 、小韵 、傍纽 、正纽八种五言诗应该避免的弊病 。沈约的贡献64.沈约的声律论 ,有助于诗歌语言形
15、成错综悦耳之美 ,对古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 因它规定过严,死板拘泥,造成了诗歌创作的诸多禁忌,有伤自然之美,不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文选的编选65.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总集是萧统的( 文选 )。它选录东周至梁的各体诗文七百余篇, 分为三十七类 ,作者一百三十余人 ,基本反映了八百年间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唐宋文论知识点名称内容陈子昂与汉魏风骨66.风骨 :是指通过健朗遒劲的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 ,从而造成诗歌外在于人的整体风貌。 67.兴寄 :是指诗歌中的托物起兴, 因物喻志 ,从而使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具体形象融合为一。68.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陈子昂为“唐之诗
16、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 近体之祖也 ”。69.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作者是( 陈子昂) 。新乐府思潮与白居易7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71.提出诗歌要“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的是( 白居易 )。72.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 、元稹 、张籍 、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 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 ,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的作用。诗格与 诗式73.最早明确提出“意境 ”概念的是王昌龄所作的诗格 。74.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诗式 。75.王昌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诗论作品是( 诗格 )。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考点汇总精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