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6古代汉语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考00536古代汉语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536古代汉语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1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1第三章 古书的用字1第四章 古书汉语词的构成2第五章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3第六章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3第七章 词义关系3第八章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4第九章 动词、形容词、名词4第十章 数词及数量表示法4第十一章 副词5第十二章 代词5第十三章 介词6第十四章 连词6第十五章 语气词7第十六章 判断句8第十七章 被动句和被动表示法8第十八章 语序和省略8第十九章 古代文献的阅读9第一章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知识点名称内容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 是也 ”。指事所谓指事,含有标
2、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 是也。”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许慎 说:“会意者,比类合谊, 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形声“形声者,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的形符和 声符的位置左形右声。如:钱。右形左声。如:放。上形下声。如:茅。下形上声。如:柴。 内形外声。如:闻。外形内声。如: 闢。形在一角:颖。声在一角:徒。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转注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与前四书性质不同,不是汉字结 构类
3、型。假借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 甲骨文 ”以汉字的书写载体命名的字体称谓,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代和周代都有甲骨文, 但殷商居多, 因而把甲骨文视为殷商文字的代表。它是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西周金文“金文 ”也是根据文字书写的载体而命名的,指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战国文字分为两大派系,即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 ”政策所规定采用的标准字体。“篆 ”书这个名词正反映了小 篆逐渐脱离“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的象物性而走向符号化的形体特点。隶书汉书由篆文向隶书的演变过程叫做隶变。隶书是起源于战国
4、晚期、到汉代趋于成熟的一种新 型字体。楷书汉字构形系统的最后定型是隶书阶段,它的书写元素的最后定型是楷书阶段。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知识点名称内容汉字形义统一的 条件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2、只有本字本义总是形义统一的。纯表意字与词义 的探求纯表意字指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通过整体构形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如:豆:象形 字,本义是高脚盘子,盛放肉类的食器。形声字与词义的 探求形声字是通过义符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 因为大多数形声字的义符都能够标示本义所属的意 义范畴。如:页:本义是人头。题:从页是声,本义是前额。 引申指文章的标题、题目。第三章 古书的用字知识点名
5、称内容通假字文字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 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如:寤牾。借义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通假字的辨识1、从声音上看,借字和本字具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畔叛。“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畔 ”本义 “ 田地的界限 ”,这里是“叛 ”的借义,义为“背叛 ”。在上古“畔 ” 和“叛 ”属双声叠韵通假。2.判定通假字的文献证据。判定某字借用为某字,除了声音关系 外,还要有充分的文献证据,在没有旁证的情况下,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异体字(1)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
6、同的字。 (2)有些同音字虽然可以记录同一个义项,在一定的场合也可以利用,但记词职能并不完全 一样,这种字不能视为异体字。异体字的类型造字方法不同:如:泪涙。1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如:災 灾、塵尘。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如: 鷄雞、杯盃。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猿猨(猿和猨同为形声,所取 声符不同,它们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的异体字。)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 如:村邨。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够夠、峰峯。 笔道形态略不同。如:土圡、決决、况況。分化字为了使文字更明确的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
7、,这就是文字 的分化。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来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 称为源字。分化文字职能的 方法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他字来进行分担, 使表意更为明确。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利 用异体字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 各得其所。造新字分化职能: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 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分化字的类型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
8、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分化引申义: 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分化借义: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 更具体。第四章 古书汉语词的构成知识点名称内容单音词与汉语的 字、词关系字和词的关系:一般情况,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孶乳借用, 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增多。异词同字现象指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异词同字现象产生的原因,一个是词义引申的结果,另外一个是字用过程中的同音借用。异字同词现象指一个词有不止一个记录符号
9、,各个符号间多是异体字关系,也有的是分化字 关系。复合词的结构(1)并列结构: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如,干戈、宾客、祭祀等。 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如,缓急。(2)偏正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如,布衣、东宫、天子等。(3)支配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如,执事、 将军。(4)主谓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如,地震、 日食、夏至等。(5)从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到凝固成一个复合词,常常伴随着意义的变化。如,春秋、社稷等。(6)古代汉语中是词组不是复合词。如,响应、政治、狐狸等。联绵
10、词的结构特 点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因此没有结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特点。如:望洋、 玄黄。类型:义合式。如:绸缪。衍音式。如:参差、 囹圄、趑趄、菡萏。模声式。霹雳, 駃騠。联绵词的语音特 点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如,参差、仿佛、憔悴、踌躇、仓促、流 连。叠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 ”相同的联绵词。如,从容、烂漫、逍遥、蹉跎、彷徨、 窈窕。2第五章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知识点名称内容古代义项的消失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 随之消失了。如,池,本义是护城河,现在是池塘。古代义项的微殊广度宽窄的差异。即
11、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第一:现代汉语的词义范围比古 代的窄。如:子,古代既指男孩也指女孩。现代只指男孩。第二,现代汉语的词义范围比古 代的宽。如:菜,古代指蔬菜,现代不仅指蔬菜,还包括鱼肉等食品。程度深浅的差异。即古今词义轻重深浅不同。第一,现代词义重,程度深,古代词义轻,程 度浅。如:恨,古代指遗憾,现代是怨恨。第二,现代词义轻,程度浅,古代词义重,程度 深。如:感激。色彩褒贬的差异。即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爪牙,古代指武将,猛士,现代指帮 凶走狗。词义特点的差异。即古今词义的特点不一致。如:售,古代是“卖出 ”,强调卖的结果。现代 只表示卖这个动作,不再强调卖的结果。第
12、六章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知识点名称内容词的本义与引申 义词的本义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 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引申义与本义的 联系相似关系: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 过类比造成引申。因果关系: 引申义和本义之前具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 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礼俗关系: 由于礼俗的原因造成词义的引申。词义引申的方式连锁式引申: 以本义为起点,向
13、着同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引申义的引申方式,叫连锁式引 申。辐射式引申: 以本义为中心,依据本义的特点,向不同的方向直接派生出引申义,叫辐射式 引申。第七章 词义关系知识点名称内容同义词的差异理性意义的差异:范围广狭不同。性状情态不同。程度轻重不同。侧重点不同。组合功能的差异:如:耻、辱在表示“侮辱 ”和“羞耻 ”义时,二者是同义词,但组合功能 不同。表示“侮辱 ”时,“辱 ”的意思是“双向 ”的,即既可以表示侮辱他人(使他人受辱), 又可以表示自己受辱。故“辱 ”既可以带受事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耻 ”的意义是“单向 ” 的,即只能表示使他人受辱,故“耻 ”作叙述句的谓语时,一般要带表示人的
14、受事宾语,构 成“使动 ”的述宾关系。情感色彩的差异:唯、诺。二者为应答之声。但“唯 ”常用与答应地位或辈分高的人;“诺 ” 用于答应地位、辈分与自己相同或更低一些的人。所以“唯 ”更带有恭敬聪明的感情色彩。同义词的应用连用。文言文中,为了调整音节,常有同义词连用的现象。对用。文言文中,为了工整对仗,又避免字面重复,常把同义词用在同一句或上下句的同一 个位置。同义构词。文言文中,一些同义词经常连用,逐渐凝固成一个复合词,这种现象叫同义构词。3第八章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知识点名称内容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或空间名称的词,如“人 ”、“鸟 ”、“肉 ”等。名词的主要语法功 能是作主语、宾语和
15、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如,“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这里的“兄 ”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事 ”,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是名词的固有语法功能,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还可以在判 断句中直接作谓语。如,“南冥者,天池也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变化的词,如“爱 ”、“变 ”等。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是作谓语。如,“爱,共叔段,欲立之 ”。动词还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如,“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 ”,这类的“死 亡系虏 ”在这个句子中作定语。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会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
16、能。如,“刃 ”是 名词,经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但在“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 句中,“刃 ”带上了宾语,充当句子的谓语,具有动词的基本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用法,叫做 词类活用。第九章 动词、形容词、名词知识点名称内容动宾关系(1)受动关系。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宾语则是动作行为的 承受者。(2)使动关系: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是在主语影响下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具有“使(宾语) ”的含义。(3)为动关系:为动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发出的,动词 对宾语具有“为(宾语) ”的含义。(4
17、)其他动宾关系。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使 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具有“使(宾语) ”的含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 有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 ” 的含义。形容词用作动词 的判断方法形容词后面加名词,不能构成修饰关系,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秦 顷襄王。“短 ”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贫 ”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代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吾妻之美我者,
18、 私我也。“美 ”活用为动词。当形容词出现在代词之前,一般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放在“所 ” 的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如: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贵 ”“贱 ”活用为动词。第十章 数词及数量表示法知识点名称内容分数与倍数(1)古代汉语分数最完整的表示法是“分母+分+名词+之+分子 ”。(2)古代汉语的倍数往往 用数词直接表示,其中两倍称“倍 ”,五倍称“蓗 ”。约数和虚数(1)约数的两种表示法:其一,连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基数表示约数。如,“秋水才深四五 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其二,在数词或量词前后添加“将、且、可、约、所、余、许、数 ” 等词,表示接近或超过某个确定的数量。如:“北山愚公者,年
19、且九十 ”(2)虚数则跟实数相 差较大,用于表示极少或极多。表示极多的虚数,常用基数词“三、五、七、九 ”及倍数或 “十、百、千、万 ”等整数表示。如,“三过其门而不入 ”另外还可以用“一、一二 ”等表示 数量极少。如,“杨子取为我,拔一毛二利天下,不为也 ”。名量表示法数词+名词。如,“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名词+数词。如,“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 百,辞 ”。数词+量词+名词。如,“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有时会在数 量结构后加“之 ”。如,“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名词+数词+量词。如,“我持白璧一 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4动量表示法数词+动词。
20、动词+数词+量词。第十一章 副词知识点名称内容程度副词的分类(1)表示程度高的副词主要有“最 ”“极 ”、“殊 ”“甚 ”“尤 ”“绝 ”“良 ”等。其中,“最 ”与 现代汉语相同。“极”、“殊 ”“甚 ”“尤 ”“绝 ”“良 ”相当于“非常 ”“特别 ”。(2)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主要有“愈 ”“益 ”“弥 ”“加 ”“滋 ”等。其中“,愈 ”“益 ”“弥 ”“ 滋 ” 古今意义变化不大,“加 ”的副词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3)表示程度较轻或渐变的副词主要有“略 ”“少 ”“稍 ”“颇 ”等。其中,“略 ”表示稍微, 古今变化不大。“少 ”是副词,表示的是“稍微 ”“略微 ”的含义,相当于
21、现代汉语中的“稍 ”。范围副词的分类(1) “都 (2)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主要有“ 皆 ”“尽 ”“咸 ”“悉 ”“毕 ”“举 ”“具 ”等。相当于“全 ”。表示限定的范围副词,主要有“唯 ”“独 ”“直 ”“仅 ”“特 ”“徒 ”“但 ”等。时间副词的分类(1)表示动作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有“既 ”“已 ”“业 ”“曾 ”“尝 ”等。“既 ”“已 ”“业 ” 表示动作已经结束,相当于“ 已经 ”,“曾 ”“尝 ”表示动作行为在过去曾经发生过,相当于现 代汉语中的“ 曾经 ”。(2)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复词有“方 ”“会 ”“适 ”等。以上这些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正 ”、“
22、正在 ”。(3)表示动作即将发生的时间副词有“将 ”、 “且 ”、“行 ”等。以上这些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将 ”“将要 ”。(4)表示动作终究发生了的 时间副词有“终 ”“竟 ”“卒 ”第。 以上这些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最终 ”。(5)表示动作行 为时间短暂或长久的时间副词有“俄 ”“姑 ”“素 ”“常 ”等。(6)此外,还有一些副词,表示 动作行为的速度和频率。如“立 ”“即 ”“亟 ”“数 ”“屡 ”“复 ”等。情态副词的分类(1)古代汉语中,表示肯定的情态副词有“ 固 ”“必 ”“诚 ”“乃 ”“果 ”等。(2)表示猜度的 情态副词有“殆 ”“盖 ”等。(3)表示反问的情态副词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考点汇总精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