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效果检测)(人教版).docx
《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效果检测)(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效果检测)(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章碳和碳的氧化物效果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用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生铁C用氢气作高能燃料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答案】D【解析】A.用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是因为硫酸能和铁锈反应,利用了硫酸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用一氧化碳冶炼生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用氢气作高能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来源:#*中教网故选:D。2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
2、有还原性;通常状况下,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www.z#zste&p*%.com【答案】C【解析】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C和CO具有还原性,CO2不具有还原性;错误;通常状况下,CO、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来%#源:中&教网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固体CO2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错误;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3、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正确;故选C。3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下列实验不能实现的是A气体从b端通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来源:中#&教*网B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通入可检验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D要利用水将瓶内原有气体排出并收集,水应从b端注入【答案】C【解析】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a端排出,所以氧气从b端通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此选项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B.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通入可检验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
4、明有二氧化碳,此选项正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当剩余的水较少时,水易从b端排出,此选项错误;D.要利用水将瓶内原有气体排出并收集,水应从b端注入,瓶内压强变大,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将气体从a端排出,此选项正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故选C。4验证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2.CO和H2O,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以重复使用)A甲丙乙丁戊B甲乙丙丁丙戊C甲乙丁丙戊D甲丙乙丁丙戊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B【解析】检验二氧化碳可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
5、铜和二氧化碳,故应先检验二氧化碳,再检验一氧化碳;检验水可使用无水硫酸铜,为防止从石灰水中带出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应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最后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甲乙丙丁丙戊。故选:B。5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需区别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A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闻气味B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C红磷与白磷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D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答案】B【解析】A.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味的气体,通过闻气味可以区分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选项正确;B.氮气与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氮气与二氧
6、化碳,选项错误;C.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白磷的着火点较低,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先燃烧的是白磷,后燃烧或不燃烧的是红磷,即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可以区分红磷与白磷,选项正确;D.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在氧气的浓度较高,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空气与氧气,选项正确,故选B。6物质的“性质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性质用途A石墨软又滑作电极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作保护气CCO 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活性炭有吸附性杀菌消毒【答案】C【解析】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做电池电极,故错误;中国&教育*出%#版网B.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
7、以可用制霓虹灯,故错误;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冶炼金属,故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来源:zz&st*ep#.com故选C。7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 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10 gB134 gC30 gD40 g【答案】C【解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混合气体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了碳酸钙中,故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故选C。8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
8、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只有实验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实验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由实验推断,实验中有酸性物质生成D在实验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答案】C【解析】A.实验中喷醋酸,中生成了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错误;B.实验需要与实验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错误;C.由实验推断,实验中有酸性物质,正确;D.实验需要与实验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错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故选C。9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收集并检验CO2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来%源:zzst
9、&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C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D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答案】A来源#:*zzstep&.com【解析】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故B正确;C.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故C正确;来&源:zzs#t*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
10、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故D正确。w#ww.zzs*故选:A。10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答案】A【解析】A.硫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B.通过右侧量筒的进水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解
11、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铁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www&.%zzstep*.comD.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1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2)炼铁时高炉发生如下反应:Fe2O33CO3CO22Fe,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
12、)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质量比为_。【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Fe2O3(氧化铁)1:7【解析】(1)金刚石中碳原子排列成空间网状结构,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层状结构,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氧化铁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3)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则只要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是正确的。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2:1,质量比为。来源:%*中教网#12为了探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中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单元 氧化物 效果 检测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