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卷】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新高考卷】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卷】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卷】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语文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1 页(共 7 页)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语文参考答案语文参考答案1.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D 项“这是因为忧患意识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错。原文说“在魏征的论述中,包含有忧患意识与社会和谐这二者互相依存的某些要点”,可见,是作者认为魏征的论述中蕴含着“忧患意识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而不是魏征的看法。故选 D。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解析】C 项“这将有助于建设好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
2、错,原文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提升发展,使之具有新的内容,体现在民族复兴与建设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上”,可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发展忧患理念”要“体现在民族复兴与建设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上”,而不是“将有助于建设好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故选 C。3.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的能力。【解析】B 项“又横向进行比较”错,文章以时间先后列举了一些名人的言论,但从横向看,同一时期的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但是这二者,一是支撑“以民为本”,一是与“忧患意识”有关,彼此不存在“比较”,文中也没有进行“比较”。故选 B。4.儒学是关于“君子”的道德学问,没有揭示“人”的社会本质;马
3、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科学,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 2 分,共 4 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析】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在“人学”方面上的区别,主要在文章最后一段,考生只需根据题干要求将原文内容加以概括即可。5.引用周公等人的观点并列举官府衙门悬挂“明镜高悬”等大匾的事实加以证明;用易经等史料证明“忧患意识”早已存在并历代相传;注重选择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支撑。【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 2 分,共 6 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
4、能力。【解析】文章前部分论证“以民为本”“忧患意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主要以历史事实加以证明,一则选用名人言论,一则运用史料,同时注重选择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观点。考生据此加以归纳即可形成答案。6.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解析】B 项“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她的憎恨”错,“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只是把林慧聪的居语文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2 页(共 7 页)住环境描述出来而已,“字里行间”并没有流露出“我”的情感,文中的“抠门”也只是对房东的客观评价,“憎恨”无从说起。故选 B。7.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5、【解析】C 项“句子画出了二叔装模作样时的冷酷无情”错,“二叔说话像个乡镇干部”是“我”的感觉,而不是他“装模作样”装出来;二叔说在北京的生存法则时,说的应该是事实,也就谈不上“冷酷无情”了。故选 C。8.(1)小说的一条明线,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2)情感的纽带,是“我”和林慧聪相识相知并结下深厚情谊的关键;(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 2 分,任答两点即可,共 4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析】小说中关于物象的作用题,是常规题,可以从小说的几要素方面去分析。从整个故事看,林慧聪的工作就是放鸽子,鸽
6、子也就是小说的一条线索了;因为鸽子,“我”与林慧聪之间发生了一些事,生活也有了交集;林慧聪放鸽子,收鸽子,鸽子也不断地在丢失,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据此加以概括即可。9.(1)“如果大雪封门”是林慧聪去北京的关键因素,也是故事得以发生的起因;(2)“大雪封门”是林慧聪的渴望,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诗意追求;(3)“大雪”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大雪封门”变成现实暗示了执着追求最终可以实现理想的主题;(4)“如果大雪封门”是悬念,同时给读者以美好的想象、浪漫而又有诗意的画面感。【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 2 分,任答三点给 6 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
7、、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析】小说故事情节都与鸽子相关,但题目却又与之无直接关联,说明鸽子主要是小说的一个道具,难以表达小说丰富的内涵。思考题为“如果大雪封门”的原因,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去分析。情节上,小说主人公林慧聪是因为高考写“如果大雪封门”的文章而落榜,于是去了北京,故事由此而展开;“大雪”这一意象一直贯穿小说的始终。人物上,“大雪封门”一直是林慧聪的渴望,是他在北京得以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主题上,“大雪封门”最终变成现实,暗示着执着追求,理想终会实现的主旨。据此,考生就不难形成自己的答案了。10.BDF【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命题意图】本
8、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析】断句: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翻译:不了解这个原因,即使目前生存着也必定要灭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险。国存主安的原因是不可不察知的。11.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解析】“避席”在这里的意思是“离开席位说话,以示尊敬”。12.D语文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3 页(共 7 页)【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析】“秦始皇因轻信近臣之言而死”理解错误。文中的“秦信左右而亡”是将秦朝灭亡归因于君主偏信近臣的话,“秦”不是具体指秦始皇,亡,即“亡国”而非“死”。13.(1)如果
9、是不贤明的人,就要凭着进言谋求私利了,对于谋求私利的人来说,冒着这危险有什么好处?【评分标准】假设语气 1 分,“要”“犯”各 1 分,大意 1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析】“要”翻译为“谋求”“求取”,“犯”翻译为“冒着”。13.(2)所以没有缘故落到面前,即使投出的是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结下怨仇而无人感恩。【评分标准】“因”“虽”“德”各 1 分,大意 1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析】“因”翻译为“缘故”,“虽”翻译为“即使”,“德”翻译为“感激”“感恩”。14.提升自身修养,虚心接受臣下规劝。广泛听取意见,不偏听偏
10、信。不受干扰,保持独立判断。【评分标准】一点1 分,两点3 分,任答两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材料一侧重于从君主角度分析没有直言进谏者的原因,结合后面齐桓公的表现可知君主应该虚心纳谏。材料二侧重于分析君主偏听偏信的危害,“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强调的是广泛听取意见。另外,材料二还强调了保持独立判断,不受外在言论干扰的重要性。【参考译文】材料一材料一:臣下进言激切,君主就会发怒,君主发怒,劝谏的人就危险。除了贤明的人,谁肯去冒这危险?如果是不贤明的人,就要凭着进言谋求私利了,对于谋求私利的人来说,冒这危险有
11、什么好处?所以不贤的君主身边没有贤人。没有贤人就听不到言辞激切的进言,听不到言辞激切的进言,奸人就会结党营私,各种邪说恶行就会产生。像这样国家就无法生存了。凡是国家的生存,君主的平安,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了解这个原因,即使目前生存着也必定要灭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险。国存主安的原因是不可不察知的。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在一起喝酒。喝得正高兴,桓公对鲍叔说:“何不起身敬酒祝健康?”鲍叔捧起酒杯敬酒,说:“让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囚禁在鲁国的情景,希望甯戚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齐桓公离开席位对鲍叔拜了两次,说:“如果我和各位大夫都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
12、的江山就有幸没有危险了!”在这个时候,是可以和桓公说尽情之言的。正因为可以尽情进言,所以可以跟他一起成就霸业。材料二材料二:我听说,拿明月珠、夜光璧在夜里向路人投去,人们没有不握剑怒目斜视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没有缘故落到面前。弯曲的树,盘绕离奇,却变成了天子的贵重器物,这是因为左右的人已经事先对它加以雕饰。所以无故落到面前,即使投出的是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结下怨仇而无人感恩。假如有人事先替他宣扬一番,那么,即使是枯木朽株,也可以建立功勋而不为人所遗忘。现在天下处于困窘境地的语文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4 页(共 7 页)士人,贫困病弱,虽然学到了尧舜的治国之术,掌握了伊尹、管仲的学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卷 新高 考卷 名校 教研 联盟 2024 届高三 11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