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2年莱芜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化学模拟试题(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S32Cl35.5Ca40Fe56Cu64Zn65Ag108选择题部分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www.*z%zstep#.comA. 淘洗糯米B. 糯米沥水C. 叶包米粽来源:%#*D. 火煮粽子www%.zzst*ep.c#om【答案】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详解】A.淘洗糯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
2、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来源:zzstep.&com*B.糯米沥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叶包米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火煮粽子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是A. 为维持好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C.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 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
3、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排放【答案】B【解析】【详解】A.大力植树造林,能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选项符合题意;B.将废旧塑料袋焚烧会污染空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环境,则应合理使用,该选项符合题意;D.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3. 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 铁桶不能盛放农药波尔多液来源:zz&s*%B.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C. 用熟石灰可以处理酸性土壤D. 可以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答案
4、】B【解析】【详解】A.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钙配制的,而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则不能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该选项做法合理;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而不是蛋白质,该选项做法不合理;C.熟石灰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做法合理;D.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故可做食品干燥剂,该选项做法合理,故选B。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B. 进行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铺层细沙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用木
5、炭粉代替铜粉进行实验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D【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正确;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说法正确;来&源*:#中教网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5. 如图
6、是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ww%w.zzA. 图中x的值为8B. 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C.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gD. 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A.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故x的值为8,不符合题意;B.钾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相等,故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来源:#zzstep&.c%o*m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符合题意;D.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电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6. 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安全永远
7、是最重要的问题。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冬天烧煤炭取暖时,在室内放盆水可以避免CO中毒B. 进入存放蔬菜的地窖或需要清理的沼气池之前,都应做灯火试验C. 在做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CO气体。D.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答案】D来源%:中教网#【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冬天烧煤炭取暖时,在室内放盆水不能避免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B.进入存放蔬菜的地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入地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需要清理的沼气池之前
8、,应避免遇到明火,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做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 5%的NaHCO3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其中说法合理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铁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 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a”C. 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可能因为稀硫酸与表面的铁锈先发生了反应D. D中现象是溶
9、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片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的物质铜【答案】C【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是一种黑色固体,故说法错误;www&.z%zstep.*comB.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因b处与水和氧气同时充分接触,所以最易生锈,故说法错误;C.未打磨的铁片表面是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C中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说法正确;D.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片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的物质,故说法错误;来%源:中教网#*故选:C。www%.zzs*te#8. 宏观辨
10、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无色氧气加压后变为淡蓝色的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B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C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来源:zz*s#t%【详解】A.无色氧气加压后变为淡蓝色的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两种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11、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9.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发展史: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得到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 性质与应用:医院透视检查胃肠疾病时,医生常让病人口服碳酸钡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 对比学习法:生活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D. 元素守恒观: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答案】A【解析】【详解】A.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
12、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得到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B.钡餐透视检查胃肠疾病时,医生常让病人口服硫酸钡,不能服用碳酸钡,胃酸会与碳酸钡反应,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的化学性质比铝弱,只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铝制品不易锈蚀,故选项说法错误;D.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氢元素,由于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故不能说明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来源:zzs&*%故选A。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金属锌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金属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
13、是溶液C.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D.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只能加入催化剂【答案】C【解析】【详解】A.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不符合题意;C.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D.加快反应速率不一定只能加入催化剂,例如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温度等,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14、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www.zzste%#11. 如下图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图中丁物质属于氧化物中国教&育出*版网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 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 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1:1来#&源*:中教网【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表示的是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图中丁为次氯酸,由氢、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没有
15、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C.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生成物中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35.52):18=71:18,符合题意;故选ABD。12. 现有某物质X,将其配成溶液,取该溶液三等份,分别加入到Ca(OH)2溶液、稀盐酸、Ba(NO3)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有关该物质X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加入物质Ca(OH)2溶液稀盐酸Ba(NO3)2溶液实验现象生成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A. 该溶液一定为无色溶液B. 该溶液中含有+2
16、价铜离子C. 该溶液是一种盐溶液D. 该溶液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www.zzs%t&ep.c#om【答案】BCD【解析】【分析】向溶液中加入Ca(OH)2,氢氧化钙能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是蓝色的,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铜离子,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由于硝酸钡与硫酸根或碳酸根结合会生成沉淀,但硫酸根与盐酸不反应,碳酸根能与盐酸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由于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该溶液中含有Cu2+,该选项描述
17、正确;来源#:zzs*%C.硫酸铜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则该溶液是盐溶液,该选项描述正确;D.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两者能发生反应,该选项描述正确,故选BCD。13. 除杂是指有效除去原物质中所含杂质且不与主要成分反应,且不会引进新杂质的过程。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CCO(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DFeSO4溶液(H2SO4)加入适量FeCl3溶液A. AB. BC. CD. D【答案】AC【解析】【详
18、解】A.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可用氢氧化钙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该选项方法正确;B.碳酸钙难溶于水,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则加水溶解、过滤,不仅能除去碳酸钙,也能除去氧化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正确;D.氯化铁不能与硫酸反应,则不能用氯化铁除去硫酸亚铁中的硫酸,该选项方法不正确,故选AC。14. 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中国教%*育出版网&B. 滤液中
19、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D. 滤液质量小于原有溶液质量【答案】CD【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锌、铜、银,锌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为蓝色,说明锌反应完全,铜与硝酸银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铜。【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不一定含有铜,不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不一定含有硝酸银,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符合
20、题意;D.锌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方程式中锌与银的质量比为65:(2108)=65:216,溶液质量减少;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方程式中铜与银的质量比为64:(2108)=8:27,溶液质量减少,故滤液质量小于原有溶液质量,符合题意;故选CD。15. 将6.4g表面部分被氧化的镁条样品加入到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106.2g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B.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C. 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9gD. 镁条样品中氧化镁的质量为4g【答案】AD【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少了(6.4g
21、+100g)-106.2g =0.2g,减少的质量为氢气的质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设参与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来源:中教网&*%【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0.2g,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7.3g,故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来#源*:zzste&C.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为,故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来源:z#zstep%.&comD.根据分析可计算镁条样品中氧化镁的质量为6.4g-2.4g=4g,符合题意;故选A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东省 济南市 莱芜 中考 化学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