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鲁教版总复习学案-专题六科学探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考化学鲁教版总复习学案-专题六科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化学鲁教版总复习学案-专题六科学探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六科 学 探 究探究题一般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课堂拓展等情境中设计考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辨识记忆能力以及在新情境中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将从课本中学到的化学知识成功迁移到新情境中并能灵活正确地应用,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熟悉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验证 收集实验证据 解释并得出结论 反思交流评价二、明确解题的一般思路1仔细读题审题:快速找出关键字词句,明确探究目的与具体要求;2准确洞察考点:准确定位题目中考查的点与平时教材所学知识的关联点;3大胆合理
2、推理:综合分析已知条件进行大胆合理推理,找到解题的突破口;4莫忘代入检查:代入检查是确保全对的关键,比如名称或符号,现象或结论等细节。三、掌握解题的常用技巧1善于知识迁移:考点万变不离其宗,知识会迁移方能举一反三,要在已学的知识、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大胆作出合理的假设,剥离千丝万缕的伪装方能找到考点熟悉的模样,千万不要因为看到陌生或较长的题干而影响做题的心态,甚至不仔细读题或直接放弃;2领会变量控制:在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若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要注意先找出对比实验中相同及不同的条件,每次有且只有一个不同的条件对比的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3结合定性定量:当定性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考虑定量思想来
3、走出困局,比如反应后的物质的成分,不但要考虑生成物,在没有说明用量的时候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4学会实验评价:会评价实验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但是基本的实验评价还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比如实验方案设计是否简单易行,能常温则不加热,能两步反应就不三步反应;原料的获得是否经济可行、产物是否环保、实验装置是否合理、实验是否安全、数据是否易于处理、实验结果是否准确科学等方面去对比评价优劣。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典例1】(2021龙东中考)碳酸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试管编号1234加入
4、试剂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试管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2CO3Ca(OH)2=CaCO32NaOH_。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试管3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A。【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_NaOH和Ca(OH)2_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活动探究】1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_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_。2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甲:取少量滤液
5、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猜想二成立方案乙: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_产生白色沉淀_【反思与评价】1碳酸钠溶液呈_碱_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_反应物是否过量_。【思路点拨】有关反应后生成物成分的探究题,通常根据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进行猜想。反应后一定有生成物,可能有过量的反应物。因此对于化学反应“AB=CD”来讲,一般猜想有三种(假设D为难溶物或气体或水):只有C(恰好完全反应);AC(A过量);BC(B过量)。1(2020自贡中考)某实验小组将少量氢化钙(CaH2)溶
6、于水,形成了无色透明的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产生,经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进行了滤渣验证和滤液溶质成分的探究。(1)【查阅资料】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aH22H2O=Ca(OH)22H2_。(2)【交流验证】滤渣只能是碳酸钙,用盐酸验证此滤渣的化学方程式为_CaCO32HCl=CaCl2H2OCO2_。(3)【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4)【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OH和_Ca(OH)2_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5)【讨论分析】经过讨论认为最不合理的是
7、猜想_四_,原因是_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_。(6)【实验与结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步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_不产生气泡_猜想二不成立步骤: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成立(7)【拓展延伸】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反应物是否过量_。2(2020荆州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猜想假设】猜想:氢氧化钠过量,溶
8、液M呈碱性。猜想: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猜想:_盐酸过量时,溶液M呈酸性_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不正确,其理由是_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烧杯中溶液无色,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_。【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_紫_色猜想正确(2)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猜想正确【分析评价】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如果猜想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
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ClAgNO3=AgClNaNO3_。【再次探究】如果要验证猜想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_(填序号)。锌粒铜丝二氧化碳氧化铁氢氧化钾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物质组成的探究(含物质的变质类)【典例2】 (2021自贡中考)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
10、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烧杯壁发热有CaO(2)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有Ca(OH)2(3)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CaCO3【反思评价】(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使溶液显碱性_。(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
11、的化学方程式_Ca(OH)2CO2=CaCO3H2O_。【应用交流】(6)生石灰要_密闭_保存。【拓展延伸】(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BC_(填字母)。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1(2020广州中考)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BaCO32HCl=BaCl2H2OCO2_。(2)分析实验现象,
12、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_K2CO3_(填化学式)。(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_BC_(填标号)。ANaOH溶液B盐酸C酚酞溶液 DNaNO3溶液2. (2020泰安中考)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探究1】如图
13、乙所示,在操作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_溶液呈红色_;在进行操作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_NaOH(或氢氧化钠)_。【探究结论】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_Na2CO3(或碳酸钠)_,你的判断依据是_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_。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2CO32HCl=2NaClH2OCO2_。【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2】向操作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
14、,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又有白色沉淀产生。【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2】可确定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_NaOH(或氢氧化钠)_。【反思拓展】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2NaOHCO2=Na2CO3H2O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的探究【典例3】(2021达州中考)实验室常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探究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甲的名称是_分液漏斗_;(2)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H2O22H2OO2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b_e_f_c_;
15、(3)甲烷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且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室里也可利用上述装置通过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则制取装置为_A_。某同学将一定量的甲烷气体置于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37.6 g,同时测得水的质量为36 g,请根据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CH49O22CO3CO210H2O_。该同学对甲烷的其他化学性质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甲烷除了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作出假设】甲烷具有还原性【设计并进行实验】该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通入甲烷加热一段时间后才
16、观察到A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C装置中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根据现象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H44CuO4CuCO22H2O_。通过实验证明,甲烷具有还原性。【反思与评价】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通入甲烷加热的目的是_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形成爆炸型混合物发生爆炸_。1(2020常德中考)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是否生成新物质_,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生成沉淀、气体、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化学 鲁教版总 复习 专题 科学 探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