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专题01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专题01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专题01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1: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必背考点】来源:中教网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2NaOH + CO2 = Na2CO3 + H2Oww#w.zzs*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加酸: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注意:滴加的稀盐酸一定要足量,因为当稀盐酸不足时,也没有气泡产生。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 NaOH + HCl = NaCl + H2O加碱溶液: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充分溶解,滴
2、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碳酸钡)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 www#.zz*ste&Na2CO3 + Ba(OH)2 = BaCO3 + 2NaOH ; www.#zzst&*e%加盐溶液: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充分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碳酸钡)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或者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
3、Cl ;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3.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或者过量)的CaCl2(或者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原理: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不能直接滴加酚酞鉴别。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在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来源:中教网*&%注意:这里只能滴加CaCl2(或者氯化钡)溶液,因为CaCl2(或者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不能添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因为反应
4、会引入氢氧化钠。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 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不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没有变质)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部分变质)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红 (全部变质)www&.zz*st#4、 除去杂质:来源:z&zstep.#%com 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可过滤除去,生成的产物为氢氧化钠,不会引入新杂质。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Na2CO3 + Ba(OH)2 = Ba
5、CO3 + 2NaOH;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为运用烧瓶内外压强差的原理设计化学喷泉实验。烧杯内盛有NaOH溶液,实验时,先从a处挤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泉,烧瓶中的气体X不可能是()A SO2BCO2CH2DHCl【答案】C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若要形成喷泉,则气体能与液体反应或极易溶于液体,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瓶内液体喷出。A.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C.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6、瓶内气压变化不大,不会产生喷泉,故选项正确。D.HCl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ww#w.zzs%tep&.com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操作现象结论()操作结论A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酚酞不变红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B除杂: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红色褪去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D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仍为红色氢氧化钠与
7、二氧化碳一定没有发生反应AABBCCDD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解析】解:A.如果溶液中仍然有氢氧化钠存在,那么滴入酚酞试液后肯定会变红色,因此此时溶液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即它全部变质,故A错误;B.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除去原来的杂质时又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来源&:中%教网C.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逐渐在消失,即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C正确;来源:zz&st*ep#.com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要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就会呈现红色,故D错误:3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
8、结论合理的是()来源&:中教网*#A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来源:zzs%tep.c*&om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澄清石灰水至沉淀不再增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溶质是氢氧化钠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沉淀不再增加,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解: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中国教育出%版网*&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
9、,滴入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开始不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澄清石灰水至沉淀不再增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不能证明原样品中溶质是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沉淀不再增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4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探究该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设计了如图方案,根据方案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步骤的现象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B
10、若步骤中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则结论是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C步骤中的“通入二氧化碳”可改为无色酚酞溶液D步骤中的CaCl2溶液也可以用Ca(OH)2溶液代替【答案】D【解析】解:A.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由步骤的现象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故A正确;B.滤液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若含有氢氧化钠,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步骤中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结论是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故B正确;C
11、.步骤中的“通入二氧化碳”可改为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无色酚酞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故C正确;D.步骤中的CaCl2溶液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故D错误。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5如图所示,某活动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相同10mL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1)B中短导管可使集气瓶内外气压保持一致,这样设计的
12、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根据现象 ,说明实验室吸收二氧化碳适合用氢氧化钠饱和溶液;(3)实验中,把B中的水更换为 溶液,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4)实验后,从A中锥形瓶内取出适量溶液,倒入试管中,设计实验证明该溶液中仍含有氢氧化钠的实验需要使用的试剂是 。A无色酚酞试液来源:zzste#%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钙溶液D稀硫酸【答案】(1)利用压强差将水压入AC装置;中国教育出&版*#网(2) 进入A装置中的水较多,进入C装置中的水较少;(3) 氯化钙或氯化钡;(4) AB或D。【解析】(1)B中的短导管可使集气瓶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当二氧化碳被碱液吸收,装
13、置内外形成较大的气压差,能将水压入A.C中,以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利用压强差将水压入AC装置;(2)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较多,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因此A中的压强变化大,进入的水较多,C中的压强变化小,进入C装置中的水较少,说明实验室吸收二氧化碳适合用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故填:进入A装置中的水较多,进入C装置中的水较少;(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因此把B中的水更换为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通过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填:氯化钙或
14、氯化钡;(4)证明从A中锥形瓶内取出的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可以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生成的碳酸钠,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故加入氯化钡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然后滴入无色酚酞,若变红,则可证明含有氢氧化钠;或加入稀硫酸,若无氢氧化钠,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立即产生气泡,若有氢氧化钠,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通过产生气泡的情况也可以证明氢氧化钠的有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氢氧化钙,无论有无氢氧化钠都会立即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有无;故选:AB或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6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某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化学 专题 突破 01 氢氧化钠 变质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