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700题专练03考点分类80题含解析.docx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700题专练03考点分类80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700题专练03考点分类80题含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练03 考点分类161240题16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答案】D【解析】A、生石灰溶于水放热,不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B、烧碱溶于水放热,不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罐内饮料温度降低,符合题意。故选D。162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
2、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答案】B【解析】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A正确;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不正确;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故C正确;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乙中的溶质不再溶解,故D正确。故选B。163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增加溶质【答案】D【解析】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3、很小,增大压强,不能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不一定可行。C、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故选项方法不一定可行。D、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一定可行,且最简单最可靠。故选D。164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
4、1.6g硝酸钾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D20时,溶解31.6g硝酸钾最多需要100g水【答案】C【解析】A、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是指20时,硝酸钾在100g水中溶解31.6g达到饱和状态,错误。B、没有说明温度的情况下,溶解度的数值没有意义,错误。C、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正确。D、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是指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20时,溶解31.6g硝酸钾最少需要100g水,错误。故选C。165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5、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时,将40 g NaCl固体加入100 g水中,可得到140 g NaCl溶液B40 K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C将30 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 ,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20 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答案】C【解析】A1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5.8g,将40 g NaCl固体加入l00 g水中,可得到l00 g+35.8g=135.8 g N
6、aCl溶液,此选项错误;B40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此选项错误;C将30 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溶解度变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D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此选项错误。故选C。166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7、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C【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 ,x50g,故A错误;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错误。16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丁 B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8、丁溶液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丙溶液中存在没有溶解的溶质,丙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溶液是丙过滤所得,所以丙、丁溶液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丁,故A错误;B、乙溶液是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所得的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故B正确;C、蔗糖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丙溶液中存在没有溶解的溶质,丙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溶液是丙过滤所得,一定是室温时蔗糖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A。168打开汽水瓶塞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 )A随压强的增大
9、而增大B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C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答案】B【解析】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高压溶解在水中的,因此一打开瓶盖时,就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选B。16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答案】C【解析】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
10、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大量的气体冲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70物质M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B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继续蒸发2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为5g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
11、答案】B【解析】A、析出晶体过程中温度不变,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B、物质M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变为饱和溶液,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说明该物10g水中最多溶解3g固体,则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C、在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继续蒸发2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为6g;故选项错误;D、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最后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大;故选项错误;故选B。171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的溶解度
12、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n的数值是11 D20时甲的溶解度是6g【答案】C【解析】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C、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正确;D、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得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错误。故选C。172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g食
13、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200g水中溶解了20g食盐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将食盐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答案】B【解析】A、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0,而10:100=1:10,故A正确;B,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而20:220=1:11,故B错误;C、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而10:90=1:9,故C正确;D、10%的食盐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9,而1:9=1:9,故D正确;故选B。17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
14、是( )ABCD【答案】A【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A。174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散热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D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答案】C【解析】A、实验步骤:计算溶质质量、取药称量固体氯化钠药品质量,量取水的体积、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错误;B、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固体氯化钠的溶解;故选项错误;C、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质量为50
15、g6%=3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故选项正确;D、俯视量筒读数,则量取实际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变大,溶液偏浓;故选项错误;故选C。175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答案】C【解析】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故A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16、,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正确。故选C。176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他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
17、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答案】D【解析】A、 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故错误;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故错误;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故选D。177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
18、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答案】B【解析】溶液在稀释后溶剂的质量增多,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多,故选B。178某温度时,KNO3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则该温度时 KNO3 的溶解度为( )A20 gB25 gC30 gD40 g【答案】B【解析】根据某温度时,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比为;该温度时 KNO3的溶解度为,故选B。酸碱盐179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溶质的质量减少C溶液的质量减少 D溶液的pH增大【答案】D【解析】A、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
19、质氯化氢气体挥发,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A不正确;B、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B不正确;C、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C不正确;D、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气体挥发,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pH增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PH增大,故选项D正确。
20、故选D。180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答案】B【解析】A、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从组成上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钠是盐,故A错误;B、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遇氢氧根离子变红色,故B正确;C、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碱和
21、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C错误;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D错误。故选B。181下列物质中,俗名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小苏打NaHCO3B水银HgC纯碱NaOHD熟石灰Ca(OH)2【答案】C【解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不符合题意;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不符合题意。故选C。18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物质分类不完全对应的
22、是( )ANaCl、氯化钠、食盐、盐 BCaO、氧化钙、生石灰、氧化物CNa2CO3、碳酸钠、纯碱、碱 DNOH、氢氧化钠、烧碱、碱【答案】C【解析】A、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俗称是食盐,属于盐,其化学式、名称、俗名、物质分类对应一致,正确。B、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是生石灰,属于氧化物,名称、俗名、物质分类对应一致,正确。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其名称、俗称和分类对应一致,正确。故选C。183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中考 化学 复习 考点 700 题专练 03 分类 80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