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模拟试卷(二)化学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S:32 C1:35.5 Mg:24 A1:27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铁杵成针B. 无风生浪C. 滴水成冰D. 火上浇油【答案】D【解析】【详解】A.铁杵成针是铁形态上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B.无风生浪,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www.%zzst&ep#.com*C.滴水成冰是水状态上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2、D.火上浇油,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选D。2. 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蕴含了中国人的养生智慧。其中萝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A. 油脂B. 维生素C. 无机盐D. 蛋白质来源:z#zstep&.c%om*【答案】B【解析】来源*:中教网&【分析】来源:zzstep&.com*%【详解】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萝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B。3. 今年我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通过采取封存、吸收等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的“零排放”。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无积极意义的是A.
3、大力植树造林B. 倡导公共交通出行C. 利用太阳能发电D. 燃煤粉碎后使用【答案】D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详解】A.大力植树造林,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碳排放,正确;B.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正确;C.利用太阳能发电可减少火力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正确;D.燃煤粉碎后使用可以使煤充分燃烧,但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故选D。4.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Zn、SE.FeB. 复合肥:NO3.CO(NH2)2.NH4H2PO4C. 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混合物D. 合成材料:棉花、蚕丝、聚乙烯【答案】A【解析
4、】来源:#zzste&p.c%o*m【详解】A.Zn、SE.F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A正确。B.KNO3.NH4H2PO4复合肥,CO(NH2)2是氮肥。B错。C.空气、石油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混合,冰水是由同种分子,水分子构成,是纯净物。C错。D.棉花、蚕丝是天然材料,聚乙烯是合成材料。D错。综上所述:选择A。中国*%教育出版网5. 铼元素的加入使得高温合金强度和耐高温能力提高,能使航空发动机内高压涡轮叶片合金材料在更高温度下工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铼属于金属元素B. 原子序数为75C. 相对原子量为186.21gD. 铼元素的熔点较高【答案】Cwww.z*%zstep
5、.co#m【解析】【详解】A.铼带金字旁,故铼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B.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故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B正确;C.图中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C错误;D.由于铼元素的加入使得高温合金强度和耐高温能力提高,故铼元素的熔点较高,D正确。故选D6.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 氯化钾和硫酸铜B. 铜和汞C. 金刚石和干冰D. 硫酸和氯化钠【答案】A来源:z&zstep*.com【解析】【详解】A.氯化钾和硫酸铜属于盐,都是由离
6、子构成,A正确。B.铜和汞由原子构成,B错误。C.金刚石由原子构成,干冰由分子构成,C错误。D.硫酸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D错误故选:A。7.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取用碳酸钠C. 稀释浓硫酸D. 加入大理石来源:zzs#%te*&【答案】B【解析】【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
7、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8. 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反应中乙与丙的质量比为1:8【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反应的催化剂方程式是:CO+2H2CH3OH。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32
8、,故正确;C.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乙与丙的质量比为14:12+14+16=1:8,故正确。故选:C。【点睛】简答本题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9. 实验室需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来源:*&%中教网A. 用50mL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B. 准确称取2.5g氯化钠固体溶于50g水中即得所需溶液C.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D. 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答案】D【解析】【分析
9、】【详解】A.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A错误。B.准确称取50g5%=2.5g氯化钠,水的质量50g-2.5g=47.5g,B错误。来源:中教&%*网C.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C错误。www.z%z&st*D.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溶液质量分数偏小,D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故选:D。10.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来源:zzs%tC. 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10、80g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
11、选项D错误。故选D。11. 成成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仪器得到反应时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该反应是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 160s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 20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D. 若将稀盐酸换为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则n点右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160s时,溶液的pH等7
12、,显中性,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200s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HCl+NaOH=NaCl+H2O可知,每36.5份质量的盐酸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由H2SO4+2NaOH=Na2SO4+2H2O,每49份质量的硫酸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若将稀盐酸换为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多,则n点右移,故选项说法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故选C。12. 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水区分碳酸钙和氯化钙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3、B. 用氢氧化钡区分氯化镁和硫酸钠C.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氧气D.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答案】B【解析】【分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可用水区分碳酸钙和氯化钙,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钡与氯化镁、硫酸钠都能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C.可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氧气,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有特殊香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白醋,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来源:zzstep*.com#13.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
14、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来&源:zzs#t*A. 在密闭容器内加热汞得到氧化汞B. 在密闭装置内点燃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久置于空气中未经打磨的铝片与盐酸反应D. 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钙加入饱和石灰水中,再恢复至室温【答案】A【解析】【分析】来%&源:中#教网【详解】A.在密闭容器内加热汞得到氧化汞,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B.红磷燃烧,是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密闭装置内氧气的质量一开始不会增加,故选项图像错误;C.久置于空气中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久置于空气中未经打磨的铝片与盐酸反应,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
15、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一开始不会产生氢气,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错误;D.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钙加入饱和石灰水中,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氧化钙析出,再恢复至室温,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少,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A。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www.zz%s#tep.co&m14. 取镁、铝两种金属的混合物12.6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
16、加了11.4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干燥,所得固体质量为A. 24.0gB. 36.6gC. 70.2gD. 82.4g来&源#%:中*教网【答案】C【解析】【详解】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镁、铝两种金属的混合物12.6g,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11.4g,说明生成氢气质量12.6g-11.4g=1.2g,硫酸中氢元素和硫酸根质量比为2:96=1:48,故和金属结合的硫酸根质量1.2g48=57.6g,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干燥,所得固体即为硫酸根质量与金属质量之和,即为57.6g+12.6g=70.2g,故选:C。二
17、、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 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增加了_。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 . SiO2 . 氧气(或空气)的浓度【解析】来源:z#z&s【详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故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是因为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增加了氧气的浓度。16. 抗疫期间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解释是_;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河南省 南阳市 唐河县 中考 化学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