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考向0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重、难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考向0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考向0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重、难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向0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w%ww.*zz#ste例1(2021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答案】D【解析】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表明O2含量的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D。例2(2021山东东营)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
2、测定结果偏小来#源:中教&%网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答案】B【解答】A.停止加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读数,否则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铁的固体氧化物,因此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说法错误;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装置内的空气充分流通,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
3、确,选项说法正确;来#源:中教&网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1/5,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例3(2021辽宁中考真题)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D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答案】C【解析】A.若做该实验时,止水夹没有夹紧,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通过导管进入空气中,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的量包括消耗的氧气及逸出的空气,会使瓶内的气体比实际氧气减少的多,因此会使水倒流超过五分之一,造成结果偏大,此选项错误;B
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能除去氧气,但却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此选项正确;D.点燃后的红磷必须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否则瓶内气体逸出,造成实验误差,此选项错误。故选C。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zzstep.c&%*#om1实验用品:红磷2实验装置图: 3实验原理:来源:中%教网*#(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
5、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 + 5O2 2P2O5 4实验步骤:(以本实验为例)(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向集气瓶中装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集气瓶剩余容积分成五等分,并做好标记;(3)先向导管中充满水,关闭弹簧夹,然后向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4)用酒精灯点燃红磷,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立即塞紧橡胶塞:(5)红磷燃烧停止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6)记录集气瓶中液面的变化;(7)拆除装置,洗涤仪器,整理器材。5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水的体积约占
6、原容器中空气体积的1/5。6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7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来源:%中&教*网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中国*教&育%#出版网8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 气密性不好; 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9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
7、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压强差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中国教育*出版网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10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11实验误差分析:操作或误差分析导致结果使用红磷的量不足氧气不能耗尽偏小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进入的水量偏小偏小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偏大,进入水的体积偏小偏小红磷点燃后,伸入速度过慢装
8、置内有气体受热逸出,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偏大偏大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时,部分气体受热沿导管逸出,进入水的体积偏大偏大【知识拓展】改进后的实验优点:操作简单,减少实验误差,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命题热点透视:(1)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目的是:耗尽瓶内氧气;作反应容器的集气瓶内预先注入适量的水,原因是:吸收热量,缩短实验时间;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该实验的现象为:红磷燃烧,发光发热,产生大量白烟,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水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中空气体积的1/5。来源:#*中教网%(3)实验时,用木炭代替红磷,则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未进入集气瓶。
9、原因是木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压强变化不大。用硫粉代替红磷,应如何改进装置:应将反应容器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4)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药品的选择依据是:该药品能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物不能为气体。(5)由实验现象可知,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其余气体主要是氮气,可见氮气的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任意写两条即可)(6)该实验还可以利用铁丝生锈的原理来进行,使用药品除铁丝外,还会加入活性炭和食盐水,请推测其目的是:加快铁丝的生锈。1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10、是()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答案】A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A.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因为木炭燃烧生成气体,选项错误;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选项正确;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读数,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选项正确; D.若红磷不足,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正确。故选A。中国教*%育出版&网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
11、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来源#:%中&教*网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答案】D【解析】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
12、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故选D。3 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2g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见右图。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实验中铜粉的氧化情况,又进行以下实验:兴趣小组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全部取出,称量后,置于烧杯中;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将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相关数据见下表:甲组乙组丙组反应前固体质量2.016g2.016g2.024g反应后固体质量1.936g1.
13、936g1.904g(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甲、乙两组实验数据相同,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来源:*#(3)兴趣小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甲、乙两组实验数据更接近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组差异较大。你认为丙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是_。【答案】(1);(2)008g;012g;(3)实验过程中,有空气进入装置,使得与铜反应的氧气偏多。来*源:中教网【解析】(1)稀硫酸可以与残留固体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写:;(2)铜在空气中受热,容易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化学 一轮 复习 专题 01 空气 氧气 含量 测定 难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