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题专练实验题40题(含解析).docx
《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题专练实验题40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题专练实验题40题(含解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必杀题实验题40题(重点)1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_,则气密性良好。(3)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用装置_ (填字母)。(4)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_(填“b”或“c”)端通入。(5)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
2、的物理性质;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_。【答案】(1)长颈漏斗 (2)在长颈漏斗上面倒入适量的水,若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3)A 2H2O22 H2O B 2 KClO32KCl+3 E (4)量筒 c (5)B 难溶于水 甲烷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在长颈漏斗上面倒入适量的水,若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3)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固液发生装置为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 H2O;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固体加热装置为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氯化钾和
3、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 KClO32KCl+3;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E。(4)用装置装满水的万能瓶F和另一仪器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在F中气体应“短管进、长管出”从导管c端通入,将水压入量筒中测量体积。(5)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固体加热装置为B。用排水法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用装置C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装置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烷,原因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重点)2氧气是重要的资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4、,可干燥氧气)。图一甲装置:固体是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一丙装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的优点之一是_。(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井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氧气浓度%79.679.779.990.089.889.3氧气平均浓度%79.789.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以上
5、两种方法中,用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不考虑操作因素,排水集气法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主要原因_。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填字母序号)。A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B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C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3)分别把点燃的木炭放入装有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如图二,对比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种因素是_。(4)在潜水艇中提供氧气的反应原理之一是:过氧化钠(固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实验室中可用(如图三所示)_
6、 装置来模拟其制取过程(填字母序号)。【答案】(1)催化作用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2)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 排水 集气瓶中含有水蒸气 ACD (3)氧气的浓度 (4)B或C 【解析】(1)固体是二氧化锰,其作用是催化作用;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的优点之一是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向
7、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空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以上两种方法中,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不考虑操作因素,排水集气法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主要原因集气瓶中含有水蒸气。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故A正确;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大于80%,故B不正确;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故C正确;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故D正确。故选ACD。(3)对比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种因素是氧气的浓度。(4)过氧化钠(固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是在常温下进行,属于固液不加热,故实验室中
8、可用B或C装置来模拟其制取过程。(重点)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装置图中某装置有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改正:_。(2)实验室常选用C和F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装置B与装置C还可以制取一种酸性气体,指出B装置与C比较的一个突出优点_。(3)若用G装置收集(2)中制得的酸性气体,则气体应从G裝置的_口进,(选填“a”或“b”)。【答案】(1)A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2)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 a 【解析】(1)A中,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填:A中试管口要略
9、向下倾斜;(2)装置C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B装置与C比较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2H2O22H2O+O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装置C可制备二氧化碳这种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G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故填:a。(基础)4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时,小红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按图中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1)图中缺少的仪器是_,其作用是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_。(2)过滤时,发现速率太慢,原因是_。(3)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
10、浑浊,需要再过滤一次。若两次过滤仍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_(答出两条)。(4)改进装置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她高兴地说:“我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不同的看法,理由是_,若要制得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答案】(1)玻璃棒 引流 防止滤液溅出 (2)杂质太多(或:滤纸没有紧贴烧杯内壁等) (3)滤纸破损;液面超过滤纸边缘(答案合理即可) (4)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蒸馏 【解析】(1)过滤实验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防止滤液溅出。(2)过滤时,发现速率太慢,原因是:杂质太多(造成滤纸堵塞)或滤纸没有紧贴烧杯内壁等;(3)一次过滤后发现滤液
11、仍浑浊,需要再过滤一次。若两次过滤仍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1、滤纸破损2、液面超过滤纸边缘。(4)改进装置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得到的不是纯水,理由是: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若要制得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蒸馏产生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基础)5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2)B操作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3)C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写出一条即可);(4)D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5)E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
12、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_。【答案】(1)炸裂瓶底(合理即可,下同) (2)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压破试管或折断导管或刺破手 (4) 引流 (5) 石蕊小干花喷水的部分变红 与未喷水的部分形成对比(或形成对照实验) 【解析】(1)A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铁丝燃烧产生高温熔融物溅落,造成瓶底炸裂;(2)B操作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数;(3)C操作中,试管不能直接支在桌面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压破试管或折断导管或刺破手;(4)D过滤实验操作中,玻
13、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飞溅;(5)E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遇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小干花喷水的部分变红,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与未喷水的部分形成对比(或形成对照实验)。(基础)6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和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1)A物质可使悬浮于河水中的杂质沉降下来,A物质的名称是_,经过操作后,若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a 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 漏斗下端未靠在
14、烧杯内壁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操作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所选用的装置是_(填“”或“”);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_。(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水。他利用装置进行操作后得到蒸馏水,向少许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答案】(1)明矾 ac (2) 引流 (3)硬 有大量泡沫产生 【解析】(1)明矾溶于水呈胶状物,能吸附悬浮于河水中的杂质而沉降下来,故A物质的名称是 明矾(絮凝剂)。操作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因此为过滤操作,经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可能原因是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
15、缘,使液体没经过滤纸过滤直接流下来,造成滤液浑浊,因此可选的答案有:ac;故填:明矾;ac。(2)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通常用吸附剂来吸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活性炭,所以选择装置;装置为过滤操作,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为引流。故填:; 引流。(3)由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当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很多的浮渣,所以液体D属于硬水,经过蒸馏后可将硬水变成软水,由于软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较少或没有,就会出现浮渣少,泡沫多的现象。故填:硬;有大量泡沫产生。(基础)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带回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16、_,过滤时常用_做过滤层,在生活中还可以用_代替;(2)图1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其作用是_;(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操作可能是_(一条即可);(4)对实验改进后,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的物质是_;(5)如图2是同学们制作的一种简易净水器,利用该装置处理河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活性炭起_作用,通过该装置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6)图1和图2实验后得到的水_(填“能或不能”)代替蒸馏水用于实验,请说明理由_。【答案】(1)吸附不溶于水的杂质形成沉淀 滤纸 小石子和纱布 (2) 玻璃棒 引流 (
17、3)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烧杯未洗净(答一条即可) (4)活性炭 (5) 吸附 不能 煮沸 不能 实验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解析】(1)实验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吸附不溶于水的杂质形成沉淀,过滤时常用滤纸做过滤层,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小石子和纱布代替;(2)图1中过滤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操作可能是:漏斗内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烧杯未洗净等;(4)对实验改进后,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有色物质;(5)图2是一种简易净水器,利用该装置处理河水得到
18、无色透明的液体,活性炭起吸附作用,通过该装置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6)图1和图2实验后得到的水不是纯水,其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能代替蒸馏水用于实验。(基础)8下图分别为“水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据图回答一下问题:(1)图实验中关闭开关K后,观察到甲、乙两支试管里都有气体产生。理论上甲、乙两支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_,试管甲中的气体是_试管乙中的气体是_。由该实验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区别是_。电解水的过程,除生成新物质外,还是一个将_能转化为_能的过程。(2)图实验中,点燃氢气前必须_。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人们将氢气
19、视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根据该实验分析,其理由是_。【答案】(1)1:2 氧气 氢气 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电能 化学能 (2) 验纯 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水珠 化合反应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没有任何污染 【解析】(1)电解水实验中,电元正极连接甲试管产生氧气,电源负极连接乙试管产生氢气理论上甲、乙两支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2,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氧气,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氢气。由该实验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改变。分子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电解水的过程,除生成新物质外,还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2)图实验中,点燃氢气前必须气体纯度,
20、防止发生危险。该实验中,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为:2H2O22H2O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水珠;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人们将氢气视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根据该实验分析,其理由是: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任何污染。(重点)9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仪器A的名称_。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填标号)。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_(填“a”或“b”)处通入气体。(2)模拟氢氧焰实验: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
21、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有关。【答案】(1)锥形瓶 ACD a (2)验纯 浓度 【解析】(1)仪器A的名称锥形瓶;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ACD;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为了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应从装置F的a(长)管进入; (2)按图2所示装置,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验纯;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基础)10请仔细观察下图,是测定化学反应前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中考 化学 复习 考点 必杀题专练 实验 40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