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18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沭阳县2018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2018届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沭阳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的升华是化学变化B. 煤的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是化学变化C. 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D. 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A、干冰的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通过焦化可以产生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物质,通过分馏可以把它们分离开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
2、物理变化,错误;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正确;B、把水倒入浓硫酸来稀释浓硫酸会因为酸液飞溅而造成事故,错误;C、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会使生成物的质
3、量减少,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3. 下图是实验室有关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正确;B、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尽可能的排出空气,应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错误;C、氧气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错误;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错误。故选A。4. 化学知识
4、中有许多“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B.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C. 用水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D. 对所有原子来说,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答案】D【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A正确;B、因为化合物对外不显电性,故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故B正确;C、溶液稀释只是加入了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都等于中子数,故
5、D不正确。故选D。5. 在反应X + 2Y R + 2M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 46:9 B. 23:9 C. 16:9 D. 32:9【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X+2Y=R+2M和已知条件“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以及R的质量为4.4g。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所以11:9=4.4g:a,解之得:a=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故选B。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6、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 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答案】D【解析】A、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说法正确;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例如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法正确;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说法正确;D、有些爆炸发生的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等,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说法错误。故选D。7.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下列试剂中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酚酞试液 镁 二氧化碳 氯化铜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氧化铜A. B.
7、 C. D. 【答案】D【解析】酚酞试液遇稀硫酸无明显变化,遇氢氧化钙溶液变红,可以鉴别;镁遇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遇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二氧化碳遇稀硫酸无明显变化,遇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可以鉴别;氯化铜溶液遇稀硫酸无明显变化,遇氢氧化钙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以鉴别;碳酸钠溶液遇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遇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氧化铜遇稀硫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遇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D。8.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们的pH变化是( )A. 前者变小,后者变大 B. 两者都变大C. 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D. 两者都变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
8、知: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后的盐酸,酸性降低又因为酸性越大pH值越小,所以,酸性降低的盐酸pH值增大石灰水显碱性,pH大于7,吸收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
9、质D.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所以所有的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答案】B【解析】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它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叙述单质的定义时必须强调是纯净物,否则不成立,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单质,错误;D、铵盐不含金属离子,错误。故选B。点睛: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但不一定正确,需要科学论证,通过本题看出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沭阳县 2018 学期 期末考试 九年级 化学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