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Zn65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净化汽车尾气可改善空气质量B. 生活污水危害不严重,可任意排放C.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 有效防止金属制品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答案】A【解析】A、 净化汽车尾气可改善空气质量,正确;B、生活污水会污染水源,不可任意排放,错误;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错误;D、有效防止金属制品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不是唯一途径。错误。故选A。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水电解 B. 干冰升华 C. 煤燃烧 D. 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A、水电解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 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 冰 B. 液氧 C. 氯化钠 D. 金刚石【答案】C【解析】A、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水分
3、子构成的,错误;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故选C 。4.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加入二氧化锰 B. 倾倒双氧水溶液 C. 塞紧橡皮塞 D. 镊子取用木炭【答案】D【解析】A、加入二氧化锰时,把试管横放,用药品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竖起试管,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操作,错误;C、将橡皮塞塞进试管中,应左手持试管,右手持橡皮塞,慢慢旋进试管,不能放在桌面上塞入,容易压裂试管,操作错误;D、木
4、炭是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取用,正确。故选D。5.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 H22个氢原子 B. 钙离子C. 3N3个氮元素 D. FeO氧化亚铁【答案】D【解析】A、H2表示1个氢分子或氢气,错误;B、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错误;C、3N表示3个氮原子,元素不论个数,错误;D、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FeO,正确。故选D。点睛:+2价的铁称为亚铁。6.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池电极 B. 铝具有导热性作炊具C. 氮气常温下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 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答案】D学&科&网.学&科&
5、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7. 将铁、锰(Mn)、银三种金属丝分别伸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发现只有银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将铁丝浸入氯化锰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三者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Mn Fe Ag B. Fe Mn Ag C. Ag Fe Mn D. Mn Ag Fe【答案】A【解析】将铁、锰(Mn)、银三种金属丝分别伸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发现只有银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锰的活动性大于氢,银小于氢;将铁丝浸入氯化锰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锰的活动性大于铁,三者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锰、铁、银。故选A。点睛
6、: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 下列实验无法鉴别各组物质的是A. 纯铜和黄铜相互刻划B. 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C. 氧气与一氧化碳观察颜色D. 氢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答案】C【解析】A、合金较硬,纯铜是纯金属,黄铜是合金。相互刻划时产生明显划痕的是纯铜,而无明显痕迹的为黄铜,可以鉴别;B、硬水和软水的差别在于钙镁离子的含量不同,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明显较多浮渣的物质为硬水,而产生较多的泡沫的液体为软水,可以鉴别;C、 氧气与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D、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7、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C。点睛: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9. 根据下图信息,推算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 A. C6H8O B. C6H8O3 C. C6H8O6 D. C6H8O10【答案】C【解析】A、C6H8O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1= 96, 不符合题意;B、C6H8O3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3=128,不符合题意; C、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符合题意;D、C6H8O10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10=240,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利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原理为
8、2KClO32KCl+3O2),图中能正确表示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分解。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点睛: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 11. 利用
9、对照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1)图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填标号)。(2)如图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将烧杯中的水换成_(填物质名称)。制取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_(填名称);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填标号)。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放在_(填“a”或“b”)端管口进行验满。(4)实验室用装置B制备氧气,反
10、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须从_(填“a”或“b”)端管口通入。【答案】 (1). 氧气的浓度不同 (2). 引燃使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 3Fe2O2Fe3O4 (4). 甲丙(或甲乙) (5). 瓶子变瘪 (6). 紫色石蕊溶液 (7).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8). A (9). a (10). 【答题空10】2KMnO4K2MnO4+MnO2+O2 (11). a【解析】本题考查了(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根据燃烧条件进行分析;(2)二氧化碳的性质;(3)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
11、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氧气的浓度不同;在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使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 Fe3O4;铁丝与铁粉不同之处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甲丙(或甲乙);(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如图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子变瘪;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紫色石蕊溶液;(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福州市 2017 2018 学年 第一 学期 九年级 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