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福建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备战2023年福建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福建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福建专用)第一模拟(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Mg24 K39 Cu64第卷(选择题 共30分)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时易分解,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碘盐应等菜快出锅时再加入,食用加碘盐主要是为了预防A贫血B夜盲症C佝偻病D甲状腺肿大2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农业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
2、农药。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A BC D全部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银导电性良好可以作导线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C氢气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D氢氧化钠易潮解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添加固体C倾倒液体D加热液体5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烧”涉及氧化反应B“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C“灰淋汁”涉及溶解D“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6利用太阳能,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简易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I为分解反应B生产过程中FeO可以循环利用C该
3、方法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Cl的环境中易生成CuCl,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BCuCl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2(OH)3Cl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项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O2中的CO2通过浓硫酸洗气B食盐水中提取NaCl蒸发食盐水C鉴别NaCl和NaHCO3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D除去MnO2中的KCl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9
4、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B20时,烧杯a中为饱和溶液,b中为不饱和溶液C40时,烧杯a、b中均为不饱和溶液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10化学小组探究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时O2和CO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B蜡烛发生了完全燃烧C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D该实验说明当O2含量低于15%时,蜡烛熄灭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第卷共8小题,共70分。11.
5、 (8分)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通常称为“矾”,我国多部古籍都有记载。(1)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可实现“化铁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选填“强”或“弱”)。(2)唐代千金翼方记载,明矾可入药用。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中含有_种金属元素;K2SO4中K元素的化合价是_。(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绿矾可用黄铁矿为原料制得。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SO47H2O属于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2. (
6、11分)氢是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载体。(1)煤制氢的原理可表示为。X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_。煤制氢的不足是_(写出一点)。(2)甲烷制氢包括重整、转化和分离等过程。甲烷制氢过程中产生的H2和CO2的混合气分离得到H2的过程如下:海水作为吸收剂时,下列措施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是_(填序号)。a升高海水的温度b加快混合气的流速c增大气体的压强利用K2CO3溶液吸收CO2,将其转化为KHCO3,KHCO3在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CO2。比较CaCO3和KHCO3分解反应的不同,可推知CaCO3的稳定性_(填“”或“”或“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3) 分解反应(4) 化石能源 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越
7、来越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减少【详解】(1)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物质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反应前物质由C、H、O元素组成,生成物为X与H2,H2由氢元素组成,则X只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该反应的条件为高温,产生高温需要消耗能源;(2)二氧化碳为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a、升高海水温度,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不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b、加快混合气体的流速,二氧化碳与海水接触时间变短,不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c、增大压强能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大,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故选c;碳酸氢钾的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分解,碳酸钙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分解,则碳酸钙的稳
8、定性大于碳酸氢钾的稳定性;步骤1,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与Na2CO3;步骤2,向上述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OH;步骤3,过滤后得到滤渣与NaOH溶液;(3)根据反应的图示可以分析得出反应I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4)光伏、风电、核电、水电属于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图示发展可以得出在20302050年,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渐减少。13.(10分)某兴趣小组探
9、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取酚酞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观察到酚酞变红,该实验的目的_。(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乙),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这一现象说明_,B烧杯的作用是_。(3)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23 福建 中考 化学 仿真 模拟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