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教材实验盘点-专题13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学生版).docx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教材实验盘点-专题13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教材实验盘点-专题13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学生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3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一)水对酸的化学反应的影响【实验目的】 探究水对酸的化学反应的影响。【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的柠檬酸晶体,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镁带,观察现象。2.另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柠檬酸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蓝色石蕊试纸和镁带分别与柠檬酸晶体接触后没有明显的现象2.蓝色石蕊试纸与柠檬酸溶液接触后变红色,镁带与柠檬酸溶液接触后表面产生气泡。【实验结论】酸的很多化学反应通常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二)酸的性质研究1盐酸和硫酸性质盐酸(HCl)硫酸(H2SO4)物理性质(1)纯盐酸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溶液,
2、一般略带淡黄色(含有杂质Fe3+)(2)易挥发,浓HCl在空气中有白色酸雾(1)纯硫酸是无色黏稠状的油状液体(2)难挥发,易溶于水(3)浓H2SO4有吸水性,用水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只能将浓H2SO4慢慢注入水中,而不能将水注入浓H2SO4中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1) Zn + 2HCl ZnCl2 + H2(2)Fe2O3 + 6HCl 2FeCl3 + 3H2O(3)NaOH + HCl NaCl + H2O(4)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1) Zn + H2SO4(稀) ZnSO4 + H2(2)CuO + H2SO4 C
3、uSO4 + H2O(3)2NaOH+H2SO4Na2SO4 + 2H2O(4)Na2CO3+H2SO4Na2SO4+CO2+H2O检验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NO3 +HCl AgCl+ HNO3加Ba(NO3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Ba(NO3 )2 + H2SO4 BaSO4+2HNO32浓盐酸与稀盐酸(1)浓盐酸十分易挥发,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产生白雾,用此方法可以鉴别浓盐酸、稀盐酸。(2)挥发性对浓盐酸的影响: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以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所以溶液的浓度下降。3浓硫酸与稀硫酸稀硫酸浓硫酸物
4、理性质密度小密度大无吸水性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化学性质无脱水性有脱水性,能使许多有机物炭化跟氢(H)前面的金属(如Zn)反应产生H2跟金属反应不产生H2 【注意】(1)吸水性对浓硫酸的影响: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以后,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浓度下降。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3)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化学变化过程,区别于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是原物质中没有水,只是将原物质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如沾有浓硫酸的白纸很快变黑,这是因为浓硫酸会使纸张、蔗糖等物质脱水炭化。(三)碱的性质研究1常见碱的物理性
5、质NaOHCa(OH)2Cu(OH)2Fe(OH)3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白色粉末固体,微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烈的腐蚀性。蓝色粉末固体,难溶于水。 红褐色固体,不溶于水。2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 + CO2 Na2CO3 + H2O (NaOH应密封保存) 2NaOH + SO2 Na2SO3 + H2O (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2NaOH + H2SO4 Na2SO3 + 2H2O (4)写某些盐反应 FeCl3 + 3NaO
6、H Fe(OH)3+ 3NaCl(NaOH常用于制不溶性碱)1. 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实验:甲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实验现象是 ,属于中和反应的实验 (填“甲”或“乙”)将反应后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部分倒入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由此猜想反应后乙试管中溶液的溶质只有两种可能性:aNaCl、HCl b 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CaCl2+Na2CO3=CaCO3+2NaCl为了验证猜想a,某同学对乙试管中剩余溶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下列物质代替石蕊试液,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
7、号)。A 铁粉B 酚酞溶液C 氧化铜粉末D 氢氧化钠溶液2.(2021哈尔滨中考)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其成分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活动图3初步结论 实验过程中没有温度变化,则该样品中没有(填化学式)。提出问题 样品中究竟有哪些物质呢?同学们利用该固液混合物继续进行实验。进行实验图4结论与解释 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得出固体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你认为此结论(填“正确”或“错误”)。其中氢氧化钙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深入交流 实验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溶液仍为红色时,固体表面没有
8、气泡产生,但固体却减少了。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的 ,盐酸继续与该物质在溶液中反应,而未与碳酸钙反应。分析评价 同学们根据整个过程的实验现象,又绘制了溶液中某离子数目的变化趋势图。请你结合图像分析:图5.该离子应该是(填序号)。Ca2+OH-Cl-.在bc的过程中,该离子数目减少的微观反应实质是(用文字说明)。老师对同学们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可以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探究。1在圆底烧瓶中充满 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 NaOH 溶液。利用传感器得到的 气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开始时,瓶内气压增大可能是注入的
9、液体使瓶内气体压缩所致B.曲线显示气压最终恢复原状,说明CO2几乎不溶于水C.两条曲线对比,可证明CO2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该实验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2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ABCD3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A BC D4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收集满某种气体,烧瓶口用带导管(导管伸入瓶中一端事先已绑好一个气球)的咬塞塞紧。拔开胶塞迅速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塞上胶塞,振荡,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胀大。瓶中气体可能是()氢气 氧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10、。ABCD5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 BC D6水槽中漂浮着充满CO2气体的密封的锥形瓶(瓶底铺有适量的沙粒,以使其能正立于水中),瓶口橡皮塞上有一装满Ca(OH)2溶液的胶头滴管,将胶头滴管里的Ca(OH)2溶液轻轻挤入瓶中,充分反应后水槽中水面将会()A上升 B下降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7有一种干燥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_。将该干燥剂放入水中搅拌,其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滴入无色酚酞显_色。反应后,取出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再向这清液中吹气,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8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做如下实验:(
11、1)完成表格中的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1.在小烧杯中加入 5mL1%的 NaOH稀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后,再加入5 mL 1%的稀盐酸温度计从5升高到 17该反应是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在盛有 5 mL 1%的 NaOH 稀溶液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1%的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颜色: 现象:先由无色变为红色 现象:后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现象(填现象序号)_能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2)你认为步骤 2 反应后的无色溶液_。A 一定呈中性 B 可能呈中性 C 可能呈酸性 D 可能呈碱性(3)为验证你的判断,可取少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12、_ ,观察其颜色变化。 若变红色,可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 _(填“是”或“不是”)恰好完全反应。(4)取少许步骤 2 反应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蒸发,直至大部分水被蒸发,静置,冷却,有白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此白色固体是 _。9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p
13、H 小于7。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过量。(2)方案二:观察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次。10.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碱”的教学时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取少量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于50mL干燥的烧杯中,置于电子天平上。一段时间后,氢氧
14、化钠固体表面出现了液体,天平示数增加。取下烧杯,将其放置在空气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1)(交流与解释) 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液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教师安排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
15、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_猜想一成立(4)(反思与拓展) 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_。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_(填序号)。A 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 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C 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D 先加足量Ba(NO3)2
16、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11某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硫酸做酸碱中和反应。下列实验中溶液的pH随加入试剂体积而变化的关系图。该实验是_中逐滴入_溶液。分别写出ABC三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A_;B_;C_。写出滴加溶液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_。12.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
17、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 ,其主要原因是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13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和NaCl。14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用大小、外形均相同
18、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他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度。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反应现象出现了差异呢?小明从微观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差异是 不同。他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Cl能促进铝片和稀酸反应,SO42对反应无影响。Cl对反应无影响,SO42能抑制铝片和稀酸反应。Cl能促进铝片和稀酸的反应,SO42能抑制铝片和稀酸的反应。组别12相同的铝片1克铝片1克铝片H浓度相同的酸5毫升盐酸5毫升硫酸反应片刻后添加少量某试剂Na2SO4NaCl添加试剂后的反应现象无明显变化明显加快结论 和 对反应
19、无影响 对反应有促进作用根据上述探究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2)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3)将第2组实验添加的试剂由NaCl改为HC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 。请说明理由: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 2023 年中 化学 教材 实验 盘点 专题 13 化学性质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