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重庆市永川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永川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2022级2021年秋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Fe-56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工业制氧气B. 干冰升华C. 铜丝导电D. 钢铁生锈【答案】D【解析】【详解】A.工业制氧气是分离空气的过程,没有生成
2、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B.干冰升华是干冰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C.铜丝导电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D.钢铁生锈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正确。故选D。2.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A. 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B. 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滴瓶上的滴管用后应立即放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D.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答案】A【解析】【详解】A.玻璃容器不一定都可用作反应容器,如量筒,此选项错误;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
3、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此选项正确;C.滴瓶上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此选项正确;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药品可用镊子夹取,此选项正确。故选A。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B. 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C.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乘坐公共交通为主D.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答案】D【解析】【详解】A.空气污染指数是用来衡量空气质量的,且指数越高,空
4、气质量越差,故不符合题意;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故不符合题意;C.绿色出行包括低碳、环保,可改善空气质量,乘坐公共交通可减少燃料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的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但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符合题意。故选D。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氧气验满B. 连接导管C. 熄灭酒精灯D. 液体加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图中将带火星的
5、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故选项错误;B.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选项正确;C.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用最吹灭会引燃酒精灯内酒精,故选项错误;D.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一半,故选项错误;答案为B【点睛】5.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2H2O22H2O+O2B. Zn+2HClZnCl2+H2C. 2CO+O22CO2D. 2CuO+C2Cu+CO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6、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D.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6. 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C.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D.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8g【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
7、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硅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高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7. 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物质表示为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种物质应为氢气B. H3是一种含氢的化合物C. 这种物质属于单质D. H3与H2混合属于纯净物【答案】C【解析】【详解】A.这种物质不是氢气,故错误;B.H3是一种氢的单质,故错误;C.这种物质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D.H3
8、与H2混在一起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C。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 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氧化镁【答案】C【解析】【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是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为固体,所以产生白烟,不是白雾,故不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符合题意;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不是生成氧化镁,这是结论不是现象
9、,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9. 下列对生活或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准确的是A. 清晨湖面水雾缭绕,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氮气不如氧气活泼,说明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 水烧开时壶盖常常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D. 1g水中大约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详解】A.清晨湖面水雾缭绕是水蒸气的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选项错误;B.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氮气不如氧气活泼,说明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C.水烧开时壶盖常常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水体积变大,将壶盖顶起,选项正确;D.1g水中大约含有3.341022个
10、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选项正确;故选A。10. 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A. 静置沉淀B. 加热煮沸C. 加入明矾D. 加肥皂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静置沉淀使不溶物沉降,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软化硬水,故选项错误;B.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化合物变成水垢除掉,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选项正确;C.加入明矾产生絮状物使不溶物沉降,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软化硬水,故选项错误;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不能加肥皂水软化硬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11. 下图是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说法正确
11、的是A. 该反应的产物都是氧化物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发生改变C. 反应中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为1:1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得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生成物丙CO2,丁H2O。故A正确;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反应前后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即为1:3。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旨在考查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反应方程,氧化物的概念,质量
12、守恒定律。12. 小红向装满CO2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立即塞紧橡皮塞(如图所示)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 气球无变化,溶液变红色B. 气球胀大,溶液变红色C. 气球缩小,溶液变红色D. 气球胀大,溶液无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二氧化碳能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瓶内压强减小,碳酸显酸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溶液变红色。故选B。13. 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A. 吸附性B. 氧化性C. 还原性D. 稳定性【答案】D【解析】【详解】墨汁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古代字画久不
13、褪色;故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故选D。14. 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材料中含有钽酸锂(LiTaO3)。钽酸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跟钠一样,则钽(Ta)元素的化合价为A. +3B. +4C. +5D. +6【答案】C【解析】【详解】化合物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钽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有,故选C。15.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B.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C. 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 向等质量的铁和锌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D【解析】【详解】A.通
14、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错误;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分子的个数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D.向等质量的铁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正确。故选D。16. 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永川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 化学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