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溶解度-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docx





《第08讲溶解度-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8讲溶解度-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练习(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讲 溶解度【学习目标】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要点梳理】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
2、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重点诠释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
3、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
4、指明温度。(2)100g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3)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4)单位:g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溶解度/g1010110.010.01物质的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实例NaClKClO3Ca(OH)2CaCO35.溶解度曲线:(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
5、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
6、为饱和溶液。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6.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外因:温
7、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7.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1)结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蒸发溶剂,如将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就可以析出氯化钠晶体。二是改变饱和溶液温度,如将硝酸钾溶液降温,也可以析出硝酸钾晶体。(2)海水晒盐:利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其过程是: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风吹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继续风吹日晒就逐渐析出食盐来。海水晒盐是靠蒸发水分,海水进入贮水池,各成分基本不变,但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溶剂不断减少,但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只是浓度变大;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液中会析出氯化钠晶体,
8、将晶体分离出去后剩下的溶液称为母液,它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利用其可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因此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重点诠释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重点实验要点三、溶质
9、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2)实验步骤: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溶质质量为50g52.5g,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
10、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重点诠释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2.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3.称量蔗糖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如果砝码跟蔗糖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要点四
11、、溶液的稀释、浓缩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 ga%Bgb%(其中BAm水)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 gBg)b%。(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
12、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一Bg)b。(3)与浓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 b%(AgBg)c。重点诠释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典型例题】例
13、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 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D详解:温度升高,甲乙溶解度都上升,但并未有溶质的加入。故甲乙的质量分数不变,D不正确。例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_。(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g。(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
14、大的顺序排列是_(填写物质序号)。(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答案】(1)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2)75 (3)cba (4)a c详解:(2)t2时a物质溶解度为50g,说明此时100g水能溶解50g的a物质,所以50g水只能溶解25g的a;故溶液质量为25g+50g=75g(4)在t2降温至t1,a溶解度下降最大,故析出晶体最多。c的溶解度上升,但未有物质c加入,故c溶液质量分数不变,即在原来的点上,而a降至p点,比c点高,故c最小。【变式】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8 溶解度 2022 年中 化学 一轮 复习 精品 讲义 练习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