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及模板.docx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及模板.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及模板01如何开展大单元设计?今天主要分享第一种,如何以自然单元为基础开展大单元设计。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是教课文、教例题。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中小学有一批专家和学校在践行教材单元的整体教学,也叫单元整体教学或者教材单元教学。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好了,已经超越了单篇/单例题教学。但是今天,我们要走向大单元,大单元是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之上,基于目标、内容、资源、情境、评价、师生角色和思维层次进行深化和提升,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具体来看,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案有七个标准,它的内容只是课文或者例题。教材单元教学设计,是站到了教材单元的高度进行分析,其中就会涉及到教材
2、单元的编制意图,即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语文要素是什么,编者正是为了服务单元主题或语文要素,才选取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当某篇文章的作者意图和这一单元的编者意图发生矛盾,往往应该遵循编者意图而不是作者意图。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先读懂编者意图,随后再研究作者意图。另外,有了单元的设计理念和框架图之后,就更加结构化。单元教学计划具有统筹协调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减负”。课时教学是螺旋上升的,有重叠部分。而一旦有了单元教学计划,就可以把重叠的部分进行删减。但是,教材单元呈现的还仅仅是教材内的3- 4篇文章。出于减负的目的,现在教材越来越薄,但是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然,只学习教材
3、内容满足不了这些需求。但是大单元不一样,大单元的设计结构包括10个部分,基于教材单元展开。标准一是内容分析,涵盖教材单元。自然单元便于老师操作,因此要依据教材,但还要基于课标做增量,增量不是增负担,是增选择性。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有一种解题思路,北师大版有一种解题思路,沪科版有一种解题思路,青岛版还有一种解题思路。老师研究完四种解题思路后,再提供给学生。也就是说,当今的老师首要的职责不是教学者,而是学习材料的供应者,要为不同类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此时也不再是教学目标,而是学习目标,因为主体不一样了。同时有达成评价,逆向设计,评价先行。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单元教学的
4、灵魂,首先要把目标定好,而要证明目标落地,就要有评价标准。接下来还有设计理念和框架图,有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活动。从小学到高中,语文学科都进行了任务群教学。高中有18个任务群,中小学有6大任务群。任务群教学要落地,一定是通过大任务。接下来,用树状图呈现,我们这三年多来重点研究的大单元的落地情况。首先,任何一个单元都要确定单元主题或者大概念(站在便于一线老师操作的角度)。实施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大单元目标及达成标准、大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大单元设计下的分课型和课时实施。(1)大单元目标及达成标准一要研课标。包括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二要研内容分析。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基于课标
5、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整合。三要研学情。包括对原有旧知、方法和新知障碍点的分析。(2)大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一要有大单元整体设计理念及思路。不同的理念下,大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不同的,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有项目化学习下的大单元教学,今天讲的是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不同,思路也不一样。二要有大单元教学结构图。三要有分课时安排统筹表,包括课型、课时、目标、任务、作业等。(3)大单元设计下分课型、课时实施包括分课型、课时的学习目标和达成标准,分课时的问题情境和任务活动,分课时的学习检测与作业设计。大单元教学大部分是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在做。之所以说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6、,就是因为,这样的备课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兵团作战。骨干教师可以带动年轻教师。所以,大单元教学可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减负提质,主战地在课堂,解构课堂,真正的DNA是教研备课。如果教研备课不到位,不可能真正减负。因为当课堂质量不高的时候,教师只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02大单元设计实施模板再看3. 0版本的大单元设计实施模板。第一部分,基于大单元教什么、学什么的目标问题,有内容剖析、对照课标、学情分析、大单元主题或大概念、大单元目标及大单元评价。北京十一学校的副校长曾经讲过一句话,好的教研组,好的教师,好的学校,60%以上的时间都在研究目标的来源及叙写。第二部分是大单元实施的思路与教学结构图。也就是方
7、法问题。这里的方法不再是以前的“老师讲,学生记”,也不仅仅是自主合作探究,而更多是三线并行,既要关注知识的逻辑线,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线,同时还要融入真实情境线。第三部分是分课时设计,即分课时如何落地。最后一部分是对单元的建构,不仅有老师的反思,也有学生的反思。具体来看:(1)课标分解大单元设计的目标来源的法理就是课标分解,如果对课标的把握程度不高,大单元教学的质量不会高。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至关重要。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征求稿,语文是四大学科素养,数学是三大学科素养,但围绕三大素养,又分解为小学的11个素养,初中的7个素养,高中的6个素养。要做到教学科而不是教教材、
8、教课文,学科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学时目标要一一分解,要都能从课标中找到依据。分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数量分解法,比如语文学科,在第一学段要完成课外阅读5万字,第二学段要完成40万字,第三学段要完成100万字,第四学段要完成260万字。累计大约400万字,还不包括教材阅读。不仅要“读进去”,还要有标准“测出来”。这些阅读要求都要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课时中去。另一种是构建概念图。比如,“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句话可以当作目标吗?不能,要分解关键词,然后列出概念图。构建框架的过程就是对单元设计的呈现。三角形、内角、三角形的内角,都是旧知,唤醒了旧知
9、,才能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新知。(2)内容剖析以统编版为例,统编版的当前页的功能就是点明单元主题,说明学科要素。大情境设计还有一个要点章前图。通过这些要素,要构建一个动人的故事。同时,本单元的内容要结构化,安排好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这些内容间的关系。另外还要关注课后习题。特别是语文学科,它的课后习题对应的就是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核心内容和核心任务的落地。既要看单元的横向编排,第五、六、七单元的编排是递进的;也要看单元的纵向编排,即它在整本书中的作用。以初二语文为例,第一、二单元是现代文,第三单元是文言文,有老师讲完第一单元之后,直接讲第三单元,
10、然后再返回来讲第二单元。老师们的理由是,文言文学习来比较难,所以让学生学一篇文言文,再学一篇现代文,然后再学一篇文言文,再学一篇现代文。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原则上是每个单元后面附一篇古诗词/文言文,但到了八九年级,古诗词/文言文是被集中编为一个单元,老师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编排的用意和逻辑关系是什么。数学老师如果没有讲一元一次方程,绝对不会讲一元二次方程。实际上,语文文科,也有这样的递进性。这就我们基地校的李辉老师做的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4篇文章直指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才是学习目标。4篇文章的学习顺序能否调换,老师们也可以去思考。
11、再看刘彦莉老师的案例。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要想学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唤醒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在学习新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为学习二次函数做铺垫。单元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有立体整合意识。再比如,学习轴对称这章内容时,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有关联。考试的时候,很可能这些内容都会关联起来考。老师要把握这些内容的整体关系,完成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没有量化的标准,因此要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从中获得教学上的启发。比如,对比北师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对情境的设计,进一步可以思考,自己教学中的情境要怎么设计。(3)大单元主题或大概念大主题或
12、大概念是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的聚合器,具有“纲举目张”的价值,往往反映学科本质、核心内容或学科思想的大问题或某一单元的大概念。大主题或大概念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1)指向素养提升、落实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2)大单元主题或大概念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探究兴趣。大概念是抽象概括出来具有联系整合作用并能广涉迁移的概念。它一定高于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一步理解:1)大概念是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是在经验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来历)2)大概念是联系整合概念的概念,是概念的集合,能够将各种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背景 教学 实践 单元 设计 策略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