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史料研习新路径.docx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史料研习新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史料研习新路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史料研习新路径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历史理解的桥梁。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教学实践,史料研习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搭建史料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支架是史料教学的一大瓶颈。引导学生从浅层的学习转向深度的学习亦是当前一线教师教学的一大挑战,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可见,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史料研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证据意识的有效途径。 何为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指学习者
2、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由此可知,深度学习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对问题的有效设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新情境下使得史料实证意识内化于学生心中,从而提升历史认识的效度。那么,如何围绕深度学习展开史料教学呢?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困扰于中外历史纲要课程的大容量与有限的历史课堂时间这一矛盾之中,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落地核心素养。基于此,笔者将以省优质课“画”说宋朝:两宋的经济与社会一课为例,探究深度学习视角下史料研习的新路径
3、。举证:以求真为出发点 史料的精选与精用是打通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桥梁,而“求真”则是精选史料的首要原则。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教材内容庞杂,史实琐碎,如何化解庞大的知识量与有限的课时量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一线教师面临的普遍难题。为此,笔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将本课的教学立意为:“画”说宋朝:两宋的经济与社会,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主体史料展开,启发学生透过宋画看宋人,再透过宋人看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从“小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微观研究,为学生深入浅出地解读两宋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提供新路径。例如以下教学片段: 【片段一】从
4、清明上河图新看两宋农业绘画作为一种史料,是特定时空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反映。绘画以其直观、逼真、可视化的特征让学生重返历史现场。宋画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整幅画卷实际长5.25米,从北宋都城汴京郊外的风光开始描绘,一直记录到汴京城门的繁荣景象。从宏观上看,整幅画气势恢宏,共有人物800多个;从微观上看,每个人物在画卷中又各有特色。如何用好清明上河图呢?以下两则史料均是反映北宋农业的发展状况: (一)故宫博物院对清明上河图局部的解说词曾经有个姓纪的老人,靠着一把锄头、十亩菜地,养活了一家三十口人。老人在临终的时候,告诫子孙们,一定要看管好这
5、些菜地,说这就是一片能再生铜钱的“青铜海”啊。 (二)漆侠宋代经济史中关于“宋代垦田状况以及同时期的户口增长状况表”,如下表: 清明上河图中关于北宋都城汴京郊外“农民耕作”的画面与文献史料宋代经济史中“户数与垦田数”的数据表,两则史料对同一社会状况的不同描述,引发思维的碰撞。学生基于对两则史料的辨析以及对史料作者的意图分析,判断两则史料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渗透实证意识以及问题意识。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追问“根据上表,指出北宋户数与垦田数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在新情境的创设下,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自己的历史叙述提供可靠的证据。从而润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教学 论文 深度 学习 视角 史料 研习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