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在整个教学的推进过程中,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概念视角下的历史教学,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由“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变,其中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将关键问题进行串联, 最终达成大概念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大概念视角厘清问题;二是从大概念视角推进问题;三是从大概念视角深化问题。大概念教学目前受到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余文森教授曾指出:“大概念指的是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 美国学者艾里克森提出:“
2、大概念就是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北京师范大学李凯老师也指出:“教学的最佳策略是,既要遴选重点内容,更要把重点内容串联起来,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拥有上位观念, 这就是抓大概念的做法。”因此,问题驱动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大概念是将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的概念和观念。而问题驱
3、动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和大概念教学相衔接,推动大概念教学,本文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诠释问题驱动在大概念教学视角下的积极作用。一、从大概念视角厘清问题如何确定一课的立意?如何确定一课的核心大概念?老师要有问题驱动意识,授课教师带着这些问题从大概念整体的视角出发,梳理设计本课的大概念教学。结合课标和教材,可以确定本课的核心大概念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在这个前提下, 深入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分别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中华文明的形成方式和商周文
4、明的逐渐成熟。笔者以文明为出发点和线索,对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所明确指出的“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对本课进行了重新建构和设计:一、文明的发端多元一体的石器家园二、文明的碰撞部落林立的铜石万邦三、文明的合流家国同构的青铜时代核心概念的确定要基于本课的定位,将其放在整本教材和单元中去考虑,看其所属板块及所属单元。通过梳理定位,从教学问题学习板块来看,本课可以纳入“古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从单元角度出发,本单元主旨的核心统领是“从早期国家到大一统帝国”。因此,本课最终以文明为视角,还
5、原中华文明起源的三个节点,同时聚焦本课核心大概念,结合教材的内容布局,确立本课的核心主题:“中华文明的寻根探源之路多元一体”,“多元一体”奠定了文化认同的基石。基于厘清问题和大概念的视角,本课设计基于三个逻辑层次。一是理清三个节点的生产力状况:石器、铜石并用、青铜;二是理清三个节点的组织形态:家园、邦国、国家,三是聚焦文明的发展阶段:发端、碰撞、合流。通过逻辑问题梳理,最终使学生理解这个大概念,即旧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新石器时代共同文化圈的多元、夏商西周王朝意义上的多元。从不同层面总结早期中华文明的进步,从人的进化角度看文明的进步,从社会经济看物质文明的提升,从政治演进视角看文明的演
6、变,从社会信仰层面看人类精神审美,从大概念视角多维度呈现早期中华文明的亮点与精髓。在整体设计中,从大概念的视角聚焦问题和主题,厘清整节课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探寻早期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同时积极总结早期国家的文明特征。二、从大概念视角推进问题大概念从整体处构建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专业问题为学习起点, 以问题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以问题作为驱动,学生开始思考,学生思维被激活,教师点拨引领,在这个过程当中,以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为圆心,以史料分析、问题探究为半径,画出理性认知历史的圆。历史大概念和教学密切相关,教师有必要梳理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教学 论文 概念 视角 问题 驱动 实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