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诗歌之源 品《诗经》之美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溯诗歌之源 品《诗经》之美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溯诗歌之源 品《诗经》之美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溯诗歌之源 品诗经之美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溯诗歌之源 品诗经之美 初中语文关雎蒹葭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品读分析,领悟诗歌的内在情韵。 3.比较辨微,探究诗经的艺术特色。 导入新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每当读起这些唯美的诗句总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唇齿生香。今天让我们一起追溯诗歌的源头,品味诗经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 感受音韵美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关雎和蒹葭,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形式:(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齐读 (2)教师指导韵脚的朗读要拖长读,读得饱满一点,读出诗
2、的音乐美感来。 (3)学生再读,读出韵脚的音乐美感。 2.了解双声叠韵词和重章叠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预设1:参差、辗转、寤寐、蒹葭等是双声词,窈窕是叠韵词。双声叠韵词的效果:朗朗上口,音调和谐。 预设2: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一样。(参照课本64页思考探究一,了解重章叠句的概念。) 预设3: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反复咏叹,强化感情。 小结:双声叠韵 和谐优美 重章叠句 回环往复 二、品读 体会情感美 1.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读懂诗意,并试着改写成白话诗。 示例: 关雎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那河中小洲上。姑娘文静又美好,哥儿想和她成双。 蒹葭 芦花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
3、,伫立在那河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活动形式:学生改写-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2. 理解内容,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和表现形式的异同。(小组合作) 活动形式:教师追问-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小结 追问1:原诗和白话诗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设:原诗,读起来更有韵味。白话诗,觉得浅显易懂。 追问2: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意中人一见钟情、思念、追求的过程;蒹葭写了男子执着寻找、追求意中人的情景。 追问3:都是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两位意中人的形象一样吗? 预设:关雎中的意中人是文静美好勤劳的,具体清晰;蒹葭中的伊人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关雎 蒹葭 溯诗歌之源 品诗经之美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36851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