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天净沙-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课《天净沙-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天净沙-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课天净沙-秋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一、教学目标 1要注意朗读。以朗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熟读感知的基础上鼓励当堂背诵。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散曲),学习欣赏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我在阅读方面按照诗词的特点来进行,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所描写的内容、所表现的情感;另外,初一新生对散曲比较陌生,但因为前面几个学时讲
2、授过散文的知识,所以将散曲改写为散文的活动环节应该能够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展示图片“天涯”)“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张老师也特别喜欢旅游,喜欢远到天涯海角,走到像这幅图片上的蓝天白云,海阔天空,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该是多么写意,多么愉悦的事呀!但我们的古代的文人墨客,古代的读书人,他们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漂泊在外,离乡背井,又该是多么的孤苦凄凉,愁思满怀呀。而把这远在天涯游子之愁写得最淋漓尽致的,我认为就是天净沙 秋思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激起兴趣,导入课题。 2、学习目标呈现;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 3、作者及元曲常识简介、解题。
3、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并理解文题。 (二)新课讲解 二、走近作者: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晚号“东篱”,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 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三、重点品读: 1、划分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学生个别朗读 3、提问:请你感受一下,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忧伤孤单寂寞悲凉) 4、就请你把忧伤的情调读一读,读出这种秋的味道。 5、品析她读得如何 是否读出了你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读。 四、感知内容 1、
4、读着读着,这秋意就渗出来透出来感觉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当中并没有写悲凉、哀伤、伤感,你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 谁来说说看,你又是从哪些文字中读出来到的 2、逐句赏析 (1)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古道西风瘦马, (2)“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3)夕阳西下,断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