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共两课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8.《童年的水墨画》 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共两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童年的水墨画》 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共两课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童年的水墨画 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共两课时)课题 课题 18童年的水墨画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编排了三首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向人们展现了儿童俏皮、可爱、活泼的生活场景。课文构思巧妙,极具想象力,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上充满了童趣。学习本课,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理解难读懂的词句,边读边想象,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的诗歌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中的趣事,三年级的孩子们会比较感兴趣,虽然孩
2、子们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对他们而言不容易理解,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通过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目标 与重 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
3、”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板块一:图片导入,接题解题 1.欣赏水墨画,板书:水墨画。墨是一个生字,黑加土就是墨。 2.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习反馈。 字音 (1)当作 “当”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 (2)蘑菇 水葫芦 (轻声) (3)扑腾一声 拨动浪花 你拨我溅 清清爽爽 字形: 碎:最后一笔竖要出头一点点)这个细节要注意。 爽: 第二笔是短撇。 2.自由地读读
4、这三首诗。 注意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感,要读出真挚的情感 3.这一课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这童年的水墨画是指作者在童年时画的画吗?还是有其他意义呢? 4.如果请你为这三幅画面取个名字,你会怎么命名呢?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读懂了这三首诗的内容。 板块三:研读课文,想象画面 童年的画面定格在了作者的记忆里,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 1.学习活动一:我会学语文。 (1)为什么这里的人影被染绿了呢? 人影倒映在溪水里,溪水被垂柳染绿,人影又被溪水染绿。一个“染”字,让画面活起来了,也更多了一份色彩。看看“染”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三点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年的水墨画 18.童年的水墨画 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共两课时 18. 童年 水墨画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表格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