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docx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文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3首古诗,在学习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也积累了不少俗语、谚语和古诗。对于文言文这种言简义丰的语言形式并不十分陌生。再者,本篇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击就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有助于消除其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同时,借助文中的注释、插图理解
2、文言文,也是以往理解古诗的方法的再运用。基于此,学习本文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文言文,读懂故事意思,借助注释等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从而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 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3、。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司马光砸缸情境图,引出故事提问: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预设:司马光砸缸)看来司马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司马光)师板书课题,强调“司”的写法。司马是姓,光是名,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 (二)初识特点 1、提问:同学们,老师在课件中展示了两种文体,这两种文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同学们知道右边的文体叫什么吗? (预设:右边的文体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右边的文体是文言文。) 2、揭示文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其
4、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都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3、故事还是这个故事,表达形式却不一样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司马光,感受不一样的语言魅力。 4、同学们看到圈起来的注释吗?注释是读懂文言文的重要“宝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拼音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文中拼音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在小组内讨论、复读。 (三)读通故事 1、正音,同时教授文言文学习方法。 (1)出示句子“一儿登瓮,生字“瓮”标红,谁有自信读好这个字? 指名学生读,分组读。 同学们请看这幅动图,可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看完这幅图,我知道“一儿
5、登瓮的意思就是一个小孩爬到瓮上面去。 同学们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没有问题,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同学们看到右边这幅图,这就是瓮,瓮是肚大口小的陶器。对了,在书上呀,有着关于“瓮”的注释,在学习小古文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借助注释的方法去理解。不仅如此,书上也有关于“瓮的图片,谁能在课本上找到这只“大水瓮”,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借助图片的方式去理解小古文中的字词。同学们知道哪些含有瓮的成语吗? (明确)瓮中之鳖、瓮中捉鳖、请君入瓮。 同学们,我们明白了登瓮的意思就是一个小孩爬到瓮上面去,那么以此类推,“击瓮”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明确)观察插图及前面所学,我们可以明白,“击瓮就是将瓮砸破
6、的意思。 (2)课件出示句子“足跌没水中”。 这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在哪里?谁找到了?(明确:跌) 讲解生字“跌:从这个字的构成,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字由“足和失”构成,反过来就是“失足,同学们,失足是什么意思?是啊,这个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这就是一个动作。 (3)本文的主人公是“司马光”,文中的哪个字指的就是司马光?(明确:光)除了司马光,文中还有哪些人?默读一遍,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明确:文中的人物有:群儿、一儿、众、光、儿)同学们都圈出来了吗? (4)过渡:字音读准了,人物也明确了,但是呀,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还要读好停顿。 你们看,朗读停顿也是有规律的,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就能朗读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马光 司马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_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