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牧场之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9《牧场之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牧场之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牧场之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凳、罐”等15个生字,读好“毛毡、牛犊、模样、牲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3.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威尼斯的动静之美。今天让我们跟随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走进欧洲西部的荷兰去感受它的魅力。(出示荷兰风光图) (2)根据画面内容
2、说说你对荷兰的印象。 (3)提示:生发言后,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生齐读。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牧场之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牧场之国) (2)读了课题,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指名说) (3)多么美的画面啊!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提示:出示初读任务: (1)朗读课文,注意将文章读准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牧场之国”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正音识字,检查反馈。 课件出示: 第一组:呼噜 吆喝 哞哞 第二组:极目远眺 膘肥体
3、壮 第三组:凳子 铃铛 罐子 牲畜提示:第一组都是口字旁,与声音有关;第二组“眺”“膘”区别;第三组都是和事物有关。 (1)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重点指导:凳子、罐子、牲畜。 3.梳理内容,整体感知。 (1)生交流:课文介绍了牧场之国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要点: 碧绿的草原; 自由王国里的动物们; 傍晚挤奶劳作的工人; 寂静的夜晚。 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2)初步感知,交流印象。 提示:刚才我们已经通读了全文,大致知道文章是通过四个方面介绍牧场之国的。那么此时的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由交流,初步感受牧场之国的自由自在、安逸舒适。 (3)
4、小结方法:读懂每段话在介绍什么,就大概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体会“反复”。 (1)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你们发现了吗? 出示: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话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哪里出现的?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分别出现在第2、4自然段结尾,起到总结的作用;在第3自然段的开头起到总起的作用;放在文末第6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句话呢? 提示:反复在这里起到反复咏叹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默读第2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让作者反复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赞美之情。
5、第2自然段:牛。 第3自然段:马。 第4自然段:羊、猪、鸡。 第5自然段:挤奶的工人和圈里的牲畜。 2.细读文本,体味赞美。 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默读第2自然段,找找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真正的荷兰”的特点,用笔勾画句子并做批注,再读一读找到的句子。 (1)我们先来交流描写牛的句子。(指名读) 相机出示: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指导朗读。 2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牛的数量很多,牛的品种也很多。) (2)还有描写牛的句子吗? 相机出示: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牧场之国 19 牧场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