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
2、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答谢白居易。 二、预习检查 解释下列词语。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3)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4)怀旧(怀念故友) (5)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6)长(zhn)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三、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曾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3、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多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理想。有刘梦得文集。 2.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赏析、学习。 4.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个别字音和重音,并尝试划分朗读节
4、奏。 明确: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学生精彩朗读展示。 四、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明确:巴山楚水(本是一片)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 想到旧时常常怀念亡友,重返京城好似隔世之人。 沉船旁边千船万帆竞发,病树前头已是万木争荣,一片春色。 今日初逢听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凭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3.作者为什么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明确: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白居易提到“
5、二十三年折太多”,作者既然是写酬答之诗,便应该从此处作起,而“巴山楚水”泛指朗州、夔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十分荒僻偏远,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如此之久,其愤慨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化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有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作者写此是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述异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三首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14 诗词 课时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