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3题型三实验探究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3题型三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训练-3题型三实验探究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型三实验探究题模块1光学实验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2021青海)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1)实验前,应将纸板_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时针方向转动。(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_。(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反射。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2021浙江嘉兴
2、)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次数物距/cm像距/cm15.05.028.08.0312.012.0(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
3、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3(2021滨州)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_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_。(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2021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cm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倒立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
5、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选填序号)。光屏下调蜡烛上调透镜上调(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作用。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5(2021湖南湘潭)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2 min,对应的s为_cm,此距离即为该透
6、镜的焦距f。(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 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_(选填“虚”或“实”)像。(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模块2热学实验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6(2021湖南怀化)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7、。(1)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2)每隔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丙中BC段物体处于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比较图丙中的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加热过程中可认为被加热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2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7(2021辽宁营口)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
8、验器材的组装顺序为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甲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3)改正错误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 ,此时的大气压强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8(2021辽宁阜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_(写出一条理由即可)。(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
9、度计示数,其读数是_。(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像,其中图像_(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得更快,其原因是_。(4)同学们观察到图戊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实验3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9(2021湖南邵阳)去年暑假小明在爸妈的陪同下去邵水河畔玩耍。他发现赤脚踩在水里清凉舒服,回到岸上踩在沙子上却很烫,对此很好奇,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谁的吸热本领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质量m/g升高的温
10、度/加热的时间/s沙子5020120水5020200(1)此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说明_(选填“水”或“沙子”)的吸热本领大。(3)粗心的小明实验完成后忘记熄灭酒精灯,发现时烧杯中的水已经沸腾,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此时水的温度是_。(4)由(3)小题可知,当地气压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模块3力学实验实验1测量物质的密度10(2021广西贺州)贺州市很多市民喜欢收藏奇石,为了测量某种形状不规则的奇石的
11、密度,小明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图甲出现的错误是_。(3)在测量奇石质量时,小明依次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当他在右盘内加入最小的5 g砝码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4)图乙是正确测量奇石质量得到的结果,其读数是_g。(5)根据图丙量筒两次的读数,可得奇石的体积是_cm3。(6)计算出奇石的密度是_g/cm3。如果小明先测奇石的体积再测其质量,会导致实验结果_(选填“偏小”或“偏大”)。11(2021广西北部湾)学习了密度知识
12、后,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_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使横梁平衡。(2)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 g,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称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1甲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g,接着,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1乙所示,则食用油的密度为_g/cm3。(3)本次实验测得食用油的密度_(选填“偏大”或“偏小”),主要原因是_。(4)小华查阅资料和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测量液体密度更精确简便的方法,操作如下:如图2甲、乙所示,把适量待测液体和水分别倒入两容器中并置于两电子秤上,再将两电子秤
13、示数清零(按电子秤的清零键后,示数显示为零);将系好细线的小物块(不吸收液体)缓慢浸没到待测液体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液体未溢出,如图2丙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1;将小物块取出,擦干后再缓慢浸没到水中保持静止(未触底),水未溢出,如图2丁所示,记下电子秤的示数m2;则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_。(已知水的密度为水)12(2021四川达州)课外兴趣小组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1)如图甲所示,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天平水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将游码归零后,为使天平水平平衡,应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2)调节水平平衡后,进行以下实验操作: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33.
14、4 g;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_g;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体积V,如图丙所示,V_cm3;待测液体的密度_kg/m3。(3)实验结束后,爱思考的小敏指出,以上实验过程中,烧杯中会残留部分液体导致所测密度_(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变”),于是她提出另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细线、金属块(不吸水、不沾水)、两个烧杯、足量的水和待测液体。简要步骤如下:分别往两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和待测液体;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F1;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
15、F2;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F3;待测液体的密度液_(用水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实验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3(2021内蒙古通辽)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接触面上做_运动,根据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如果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择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3)某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
16、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他将图甲中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重复图甲的实验操作。他比较图甲和图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改进方法是_。实验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4(2020云南)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表:接触面材料小车受摩擦力情况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毛巾大20.2棉布较大40.0木板小90.1
17、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早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_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本实验所运用的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还可用于研究_ (填写实验名称即可)。(3)上述实验除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_法。(4)实验中若再添加一小木块,就可用图丙装置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具体的操作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_由静止自由滑下,去撞击置于木板表面相同位置的木块并进行比较。实验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5(2020湖北咸宁)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
18、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选填字母)。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3)玲玲保持图丙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物理 复习 训练 题型 实验 探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