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一、单选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A. 欧姆()B. 伏特(V)C. 安培(A)D. 焦耳(J)【答案】C【解析】A、欧姆()是电阻的单位;B、伏特(V)是电压的单位;C、安培(A)是电流的单位;D、焦耳(J)是电功的单位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如图是甲、乙两小车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运动B. 甲车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2m/sC. 甲车一直保持静止状态D. 经过6s,两车相距12m【答案】C【解析】(1)甲的图象是一条过10.0m的射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
2、所以甲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速度不变,所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D错、C正确;(2)甲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v2m/s,故B错。故选C点睛:由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是不变的,甲一直在10.0m处不动,处于静止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做匀速运动。3.关于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雪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B. 雾是由水汽化而成的C. 露是由水液化而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3、【答案】D【解析】A、雪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所以A是错误的B、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所以B错误的;C、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所以C是错误的;D、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D4.陶瓷已经是广西藤县的特色产业,陶瓷工业园生产的陶质砖与瓷质砖是致密程度不同,有经验的师傅通过敲敲听听声音就能分辨,依据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答案】C【解析】【详解】发声体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陶质砖与瓷质砖是致密程度不同,有经验的师傅通过敲敲听听声音就能分辨,
4、依据是音色不同。故选:C。5.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 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 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4)所有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详解】A、图中小孔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图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故B
5、错误;C、“海市蜃楼”是由于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的矫正,海市蜃楼现象,以及反射定律是一道综合题。(6. 关于生活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保险丝可以用钢丝来代替B.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不必断开电源开关C. 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以同时用一个插座D. 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手应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钢丝的熔点高,当电流过大时不会熔断,因此不能做保险丝,A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之前必
6、须断开开关,否则会触电,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以同时用一个插座,会会使总功率过大,造成电流过大,容易引起火灾,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D正确,故选D。考点:安全用电原则7.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一小球由A点以速度沿轨道滚下,经另一侧等高点B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关于小球滚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在对小球做功B. 小球在A、B两点具有的动能相同C. 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CD. 小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它在C点具
7、有的重力势能【答案】C【解析】【详解】A、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下落中,移动了距离,小球的重力是做功的,因为是粗糙的弧形轨道,所以受摩擦力,还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故A错误;B、在粗糙的弧形轨道上受摩擦力,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减小,在A、B两点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故在A、B两点具有的动能不同,故B错误;C、小球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会减小,而小球质量不变,故小球在A、B两个相同高度时,B点动能小,C点高度更大,动能更小,所以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故C正确;D、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大于它在C点具有的重力势能,故D错误。故
8、选C。【点睛】理解类似的问题时,若不考虑摩擦力,机械能处处相等,若考虑摩擦力,因为运动过程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会逐渐减小,清楚此原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图,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如下说法中的哪一条A. 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B. 若平面非常平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C. 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D. 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A木板表面的阻力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远,表明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少得越慢;故A说法正确;
9、B若平面非常光滑,阻力为零,则不会有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不会变快也不会变慢,永远的运动下去。故B说法正确;C从实验中我们分析出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阻力,小车的运动并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且由于阻力的存在,改变了小车的运动速度。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阻力大的,速度减少得快;阻力小的,速度减少得慢。由此我们推理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运动的物体将永远的运动下去。故C说法错误;D如果阻力越小,则小车运动的距离将越远。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D说法正确。故选:C。9.
10、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N的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第一次拉力为10N,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对物体做了20J的功;第二次拉力增大为20N,拉力对物体做了48J的功分析两次做功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体运动了1mB. 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2mC. 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体运动了24mD. 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48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物体受到的拉力:F=f=10N;根据W=Fs可知,第
11、一次物体通过的距离,故AB错误;CD若增大拉力,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10N;根据W=Fs可知,第二次物体通过的距离,故C正确,D错误。故选C。考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功的计算10.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阻值为R时,其消耗的功率是20W;当接入电路电阻的阻值为2R时,其消耗的功率应该A. 大于10WB. 等于10WC. 小于10WD. 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分析:分别用根据表示出电阻的实际功率,然后根据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时消耗的功率是20W,得出当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R时,消耗的功率的范围即可选出正确选项。解答:由题意可
12、得: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时,其消耗的功率:;则;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R时,消耗的功率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功率公式的应用,本题的关键是用已知电阻和电压表示出实际功率,然后比较关系式得出实际功率的范围。二、多选题11.【2016巴中卷】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向a端移动过程中,小灯泡L始终发光(忽略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B.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C. 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变大D. 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示数之和保持不变【答案】ABCD【解析】试题分析:由电路图
13、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L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故D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向a端移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A正确;由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故B正确;由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变大,故C正确。故选ABCD。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欧姆定
14、律的应用 电功率的计算12.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内能增加B.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 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播到冷的物体D. 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是对铁丝做功,内能增加,故A正确;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故C错误;炒菜时加点盐,菜很快就咸了,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故D正确;故应选AD。【考点定位】内能及其利用1
15、3.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A.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B. 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C. 探究连通器的特点D.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答案】ACD【解析】【详解】A利用图A中的装置,改变金属块与海绵间的受力面积,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故A正确;B利用图中的压强计可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但不能准确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故B错误;C利用图中的装置可探究连通器的特点,即在连通器中,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保持相平,故C正确;D图中用测力计测量吸盘受到的力,这一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D正确。故选:ACD。三、填空题14.“百姓大舞台,欢乐跳起来”广场舞比赛在汶上县菩
16、萨广场举行,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答案】 (1). 振动 (2). 声源【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声源15.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冷水中,最后发现投入乙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C甲_C乙(填“”、“”或“”)【答案】【解析】【详解】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
17、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对于金属块甲来说有:c甲m甲(tt甲)c水m水(t甲t水初)对于金属块乙来说有:c乙m乙(tt乙)c水m水(t乙t水初)因为m甲m乙,则得:又因为t乙t甲,所以t乙t水初t甲t水初则有c乙(tt乙)c甲(tt甲)又因为tt乙tt甲,所以c乙c甲,即c甲c乙。16.连通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液面_。生活中常见的连能器有_。(试举一例)【答案】总保持相平;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等【解析】试题分析: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特点是: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解: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称为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山东省 聊城市 中考 物理 模拟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