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燃料及其利用-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化学(北京专用).docx
《专题10燃料及其利用-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化学(北京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燃料及其利用-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化学(北京专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0 燃料及其利用1(2021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来%源:中教网#*C禁止带火种D禁止堆放易燃物【答案】B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2(2019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www.z&zste%*D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www.#zz%ste【解析】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
2、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w*ww.zzste&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D.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www.#zzst&*3(2018北京中考真题)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下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_。(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1)水/水蒸气; (2)分子间间隔 【解析】
3、来源:zz%ste*&(1)据图判断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水/水蒸气;www%.zzst*#(2)从微粒的角度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水分子的分子间间隔增大,而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4(2018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设计B.D的目的是_。(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_。(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填序号)。【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3)A 【解析】(1)白磷是可燃物,B图温度为20,通入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D图温度为80,通入氧气,
4、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故设计B.D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中国教&育*出版网(2)C中温度达到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烧,而D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3)B.D实验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C.D实验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不需要做A。5(2021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www.zzs%te*(2)实验2,中纸片燃烧,中纸片未燃烧,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1)中白磷不燃烧,中的白磷
5、燃烧 (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解析】来源:zzs&tep#.c%om(1)中热水的温度为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绕,而中热水的温度也为80,通入氧气,白磷燃绕,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填:中白磷不燃烧,中的白磷燃烧。(2)中的纸片是裹在空试管外,在加热的过程中,纸片吸收热量很快达到纸片的着火点;中的纸片包裹的试管中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使纸片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中纸片燃烧,中纸片未燃烧。故填: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6(2020北京中考真题)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6、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1)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2)对比和,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答案】(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来源&:%#(1)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了氧气,故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白磷
7、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2020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称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
8、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来源:zzste#&*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_。(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氘111氚1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 a-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B 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C 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D “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答案】(1)化石资源制氢 (2)在其他条件相同
9、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www.*zz%step.#com(3)氘和氚的质子数为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4)BCD 【解析】(1)目前,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50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达到一定数值后,温度继续升高时,转化率又下降;中*国教育%出版#网(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质子数相同,都是1;(4)A.由图可知,催化剂为2
10、%Au/a-MoC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选项错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由题中信息可知,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选项正确;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选项正确;D.我囯“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选项正确。故选BCD。8(2017北京中考真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实验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锌粒,右管盛有稀硫酸.打开K1和K
11、2,使反应发生.在K1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光照引燃白磷.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为h1(1)实验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使反应停止,中的操作是_;(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用h0、h1表示)。【答案】(1)Zn+H2SO4= ZnSO4+ H2 关闭K1 (2)左侧玻璃管内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 100% 【解析】(1)实验1: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H2SO4= ZnSO4+ H
12、2;为使反应停止,中的操作是,就关闭左侧玻璃管上方的K1,左侧不断产生气体,使管内压强变大,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填关闭K1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左侧玻璃管内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右侧水进入左侧管中,故填左侧玻璃管内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被吸入左侧的水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所以最终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0%,故填100%。中国教育出版&网*%一、单选题1(2021北京九年级二模)酒精灯中的酒精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www.z#zste&*C清除可燃物D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3、【答案】A【解析】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个隔绝空气的的灭火方法;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故选:A。2(2021山东淄博市八年级期末)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符合题意;故选:D。3(2021北京平谷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核能B煤C天然气D石油【答案】A【解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是常规能源,不符合题意;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属于新能
14、源。故选A。4(2021北京)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识是A禁止触摸B当心触电C禁止烟火D当心落物【答案】C【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触摸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触电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落物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此选项错误。故选C。5(2021北京)下列CO2的性质与其“可用于灭火”这一用途无关的是来源:*&中教网A不可燃B不支持燃烧C能溶于水D密度大于空气【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与
15、“灭火”这一用途无关;故选:C。6(2021北京)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来%源#:zzstep.*com&A煤B氢能C石油D天然气【答案】B【解析】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氢能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B。7(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九年级期末)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天然气B石油C煤D乙醇【答案】D【解析】来源:zzst%&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乙醇可由高粱、薯类发酵制得,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D。8(2021北京朝阳区九年级二模)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电器起火用水浇灭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C油锅起火用锅
16、盖盖灭D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答案】A【解析】来源#:*zzste&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损坏档案,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9(2019南京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二模)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
17、错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10(2021广东佛山市西南中学九年级三模)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来源*:%z#zstep.co&m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解析】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
18、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D.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11(2021北京九年级二模)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解析】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来源#:中教&网%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D
19、错误。故选C。12(2021北京九年级二模)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B煤C酒精D石油【答案】C【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酒精可以人工制造,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C。13(2021北京昌平区九年级二模)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答案】B【解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20、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在图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作对照,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2中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得出燃烧时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B。14(2021北京西城区)“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解析】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起到灭
21、火的目的。故选A。15(2021北京九年级二模)燃烧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化学反应,我们既要利用燃烧,也要注意防灾减灾。下列有关燃烧、灭火与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火柴很难直接点燃煤,是因为煤不具有可燃性w#ww.z&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水浇灭www.z#zste&*C高层楼房失火时,立即乘电梯下楼逃生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D加油站、矿井等场所要严禁烟火【答案】D【解析】A.用燃着的火柴很难直接点燃煤,是因为煤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不可用水浇灭,错误;C.高层楼房失火时,不能乘电梯下楼逃生,错误;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分子,矿井的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10 燃料 及其 利用 2017 2021 中考 模拟 化学 北京 专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