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化学(深圳专用).docx
《专题12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化学(深圳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5年(2017-2021)中考1年模拟化学(深圳专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2 常见气体的制取 净化1(2021深圳市)如图实验装置,完成实验。来源*:%z#zstep.co&m(1)X的名称_。来源:z%zst&(2)用固体混合物制取O2,选用_装置(选填“A”、“B”、“C”)(3)用B装置制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用以下装置制取干燥CO2气体,导管口a接_(选填“b”或“c”)。来源:&*中教%网#(5)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铁架台 (2)C (3)2 H2O2 2 H2O + O2 (4)b (5)CaCO3 + 2 HCl = CaCl2 + CO2 + H2O【解析】(1)根据图A中仪器X的形状和用途可知,X为铁架
2、台;(2)A装置集气瓶和水槽中没有装入适量的水,不具备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条件,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适合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B装置适合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粉末混合制取氧气,不适合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B错误;C装置适合用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氧气,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C正确;(3)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H2O2 2 H2O + O2;(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导管口a连接另一个集气瓶的导管口c,导致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沉底并从导管口b逸出,无法排尽瓶内空气;若导管口a连接另一个集气瓶的导管口b,导致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沉底,并逐渐将瓶内空气从导管口c排
3、出,实现制取一瓶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目的;(5)实验室通常采取稀盐酸和石灰石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 HCl = CaCl2 + CO2 + H2O。2(2020深圳市)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来源:zzstep.%&c#om气体方法(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O2方法1:加热氯酸钾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均可选择_装置(填标号)方法2:加热_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均可选择_装置(填标号)CO2化学方程式为_(2)该小组将制取的O2和
4、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方案现象结论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_则该瓶气体是O2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_溶液,振荡若溶液变浑浊则该瓶气体是CO2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_色则该瓶气体是CO2(3)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据此,该小组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_(填“甲”或“乙”或“丙”)。甲 abc 乙 bac 丙 cab【答案】 C 高锰酸钾(或KMnO4) B 复燃 氢氧化钙(或Ca(OH)2) 红 丙【解析】(1)
5、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均可用B装置;制取氧气还可以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均可用A;二氧化碳、氧气密度均比空气大,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均可用C装置收集;故有:气体方法(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O2方法1:加热氯酸钾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均可选择C装置方法2:加热高锰酸钾(或KMnO4)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均可选择B装置CO2化学方程式为(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
6、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有:方案现象结论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瓶气体是O2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或Ca(OH)2)溶液,振荡若溶液变浑浊则该瓶气体是CO2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该瓶气体是CO2(3)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明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装置、验证所得气体;故填:丙。w%ww.*zz#ste3(2018深圳市)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1)MnO2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7、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 _ _(填标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检验O2的方法是_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2)FeCl3溶液做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 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问题)那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来源:z%zstep.&co*m(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假设二:可能是Fe3+假
8、设三:可能是Cl- (分析)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实验)www.zz*st%操作现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结论)假设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中*国教&育%#出版网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填化学式)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2H2O2 2H2O + O2 B C E 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 二 MnO2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
9、选择,氧气的检验,催化作用的探究等。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在催化作用的探究时,运用控制变量的原理。(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 + O2;用H2O2溶液制备O2时,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制得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BCE;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氧气具有助燃
10、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O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中国教育&出*版网%(2)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Cl-对H2O2溶液的分解不起催化作用;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都存在Fe3+,说明Fe3+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二成立;MnO2不溶于水,更容易回收,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4(2017深圳市)我国著名化学家
11、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中重要的一步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制备NaHCO3,化学方程式:NaCl+ NH3+CO2+H2O= NaHCO3+NH4Cl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请结合具体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气体制备(1)二氧化碳气体制备www.z#&实验室常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其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为_(选填装置对应的字母)。(2)氨气制备: 实验室常用硫酸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制备NH3的反应原理为:Ca(OH)2(固)+2NH4Cl(固) CaCl2+2H2O+2NH3。现要制备并干燥NH3,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
12、为_(选择装置对应的字母)。实验室制备O2也可用上述制备NH3的发生装置,写出用该发生装置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II NaHCO3制备: 来#&源:中*教网物质NaHCO3NH4Cl溶解度/g(20)96372(3)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数据,解释20产物中NaHCO3能够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_。w%ww.zzste*&(4)该过程中另一产物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被用作_。【答案】CaCO3 + 2 HCl = CaCl2 + CO2 + H2O C B F 2KClO3 2KCl + 3O2 20NaHCO3的溶解度小,先到达饱和后析出晶体 氮肥 【解析】(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
13、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装置;(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加热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制取氨气属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要干燥氨气,可用碱石灰进行干燥,选F装置;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也属固固加热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KClO32KCl+3O2;(3)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NaHCO3的溶解度小,故可从溶液中析出;(4)氯化铵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14、可作氮肥。5(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学校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气体制取实验。(1)实验室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某些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_。(2)装置D有多种用途,可以收集、短时储存气体,随开随用。若用D装置收集氢气时,将导管与发生装置连接,打开K1.K2和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关闭K3,看到的现象是_;若要使用氢气时,使氢气从导管排出,打开_和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关闭_(填开关编号)。(3)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液体被压入分液漏斗中 K1.K3 K2 【解析】(
15、1)装置C可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将导管与发生装置连接,打开K1.K2和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关闭K3,通入氢气,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分液漏斗中,故观察到:液体被压入分液漏斗中,形成液柱;若要使用氢气时,使氢气从导管排出,打开K1.K3和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关闭K2,利用水将氢气排出;(3)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
16、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一模)根据如图 1 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2)实验室里选择用装置 A 和 E 来制取氧气。所选用制备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当观察到 E 装置中导管口有_时,开始收集气体。若用 G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来&%源:中教网(3)在收集了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硫在氧气中的燃烧试验,为了防止 SO2扩散到空气中,可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装置 D 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备 CO2的化学方程式
17、为_,该装置的优点是_;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 D 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 (如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 ab 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 bc 段石灰石与稀盐酸完全接触C c 点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D bc 端压强基本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答案】锥形瓶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CD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
18、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观察到 E 装置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若用 G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m端进入,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3)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可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ab 段,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压强增大,试管中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故
19、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不符合题意;B.bc 段,压强不变,说明这时石灰石与稀盐酸分离,不符合题意;C.c 点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压强减小,符合题意;D.bc 端压强基本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好,符合题意。故选CD。6(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国&教育出#*版网(1)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方法制得的气体中含有的杂质是_(填化学式,任填一个即可)。(3)要收集干燥的CO2,应将装置E与F的导气管口按_(填序号)相连接。xm yn ym xn来源:z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12 常见 气体 制取 净化 2017 2021 中考 模拟 化学 深圳 专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