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3-2元素与元素周期表考点知识梳理+例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3-2元素与元素周期表考点知识梳理+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3-2元素与元素周期表考点知识梳理+例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专题3-2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知识解读一、元素1、元素:是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不同最根本原因是质子数不同。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3、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项目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别含义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
2、数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适用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元素则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即元素和原子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4、元素与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知的只有一百余种。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氩气是由氩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的。(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2)在化学反
3、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了,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二、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O表示氧元素。(2)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如氯Cl、铜Cu、钙Ca。2、元素符号的意义(以铁为例)Fe易错点: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计量数),那么该符号只有微观意义。如:2Fe只能表示两个铁原子。三、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横行(周期):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其特点为: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但电子层数相同。即周期数
4、电子层数。3、纵行(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4、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1)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2)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3)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至8。(4)由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结束。5、由元素周期表一格获取的信息(以铁元素为例)(1)判断元素名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种类的判别元素(3)相关计算:在原子中有两个等量关系式: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利用这
5、两个等量关系式,可进行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或相对原子质量。四、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在讨论物质组成时,一般用“某某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描述;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常用来描述物质的构成或分子的构成。其相互匹配关系为:(1)物质元素组成。(2)分子原子构成。(3)物质分子(或原子)直接构成。例如,可以说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又如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典例解读类型一、元素相关概念辨析例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核外
6、电子总数 B、最外层电子数C、核內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答案】B.【解析】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B例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高锰酸钾和锰酸钾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同种物质B. 白磷和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C. P2O5表示该物质是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D. CuSO4是由Cu、S和O三个元素组成的【答案】B.【解析】A高锰酸钾和锰酸钾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不同,故是不同种物质,故错误;B白磷和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故正确; C五氧化二磷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
7、成的,故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类型二、元素种类及性质例3、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 BC D【答案】A.【解析】A、质子数为2的原子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8的原子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二者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具有相似化学性质B、质子数为9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质子数为11的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C、虽然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不同质子数为2
8、的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质子数为12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D、质子数为10的原子,最外层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性质稳定;质子数为8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A类型二、元素种周期表及其应用例4、A、B、C、D是1-18号元素,A、B元素的阳离子和C、D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C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多,则它们的核电荷数大小关系是( ) A、A大于B大于D大于C B、C大于B大于A大于D C、A大于B大于C大于D D、B大于A大于
9、C大于D【答案】C.【解析】AB元素的阳离子和CD无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AB(第三周期)CD(第二周期)且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所以AB;C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多,所以CD。结果ABCD 选C例5、现有X、Y、Z三种元素,其中X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Y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ZX3,每个分子内有10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具有5个原子核的微粒的化学式为_.(2)某些常见物质可用来合成新材料,如利用高温高压法使石墨转变为人造金刚石科学家认为Y、Z
10、元素可形成一种比金刚石更硬的化合物,后来人们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了含有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制作晶体薄膜材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试推测合成这种化合物所需的条件是_【答案】(1);CH4(NH4+也可);(2)C3N4;高温高压【解析】(1)Z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核外的7个电子分两层排布;具有5个原子核的微粒即微粒由5个原子构成,则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即C与H元素或N与H元素的五个原子所构成的分子,甲烷分子由一个C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符合题意;(2)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氮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两元素在化学变化中都不易失去电子,因此两种元素化合时,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共
11、价化合物;每个碳原子需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每个氮原子需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才能形成稳定结构,因此,碳元素与氮元素化合时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3:4,即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N4;由于碳元素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结合利用高温高压法使石墨转变为人造金刚石的原理,因此可猜测该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例6、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两种人们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化学变化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就是由高能量的物质向低能量的物质转化,如要使化学变化反向进行,则必须控制一定的条件众所周知,天然金刚石是罕见的,而石墨则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多由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专题 元素 周期表 考点 知识 梳理 例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