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题集训之探究实验(1)(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化学实验题集训之探究实验(1)(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题集训之探究实验(1)(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题集训之探究实验(1)1.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如图所示的操作是检查裝置的_,图中仪器的名称是_。(2)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序号)。A 用嘴吹灭B 用灯帽盖灭C 用水浇灭(3)课堂上,老师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为大家演示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纸花变色的是_(填字母序号)。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 (1). 气密性 (2). 试管 (3). B (4). C【详解】(1)如图所示的操作是检查裝置的气密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仪器的名称是试管;(2)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
2、灯爆炸;故选B;(3)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醋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C。2.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固体,老师说可能含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气体X的化学式为_。(2)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液B。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3)另取少量固体
3、,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C,向滤液C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有_。通过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确定了该固体的组成。【答案】 (1). CO2 (2). CuSO4、Na2SO4 (3). 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无现象,一段时间之后产生白色沉淀 (4). NaOH【详解】(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因为只有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铜离子在溶液里呈现蓝色,且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O2。(2)取少量无
4、色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则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沉淀,因为盐酸过量不可能是氢氧化镁沉淀,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不能共存,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先和稀盐酸反应再和过量硫酸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无现象一段时间之后产生白色沉淀,故填: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无现象,一段时间之后产生白色沉淀。(3)向滤液C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
5、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氢氧化钠,故填:NaOH。3.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猜想三:可能是Na2SO4和NaOH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理由。【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方案取少量
6、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二成立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猜想二成立老师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答案】(1)红;2NaOH+H2SO4Na2SO4+2H2O。(2)【猜想与假设】Na2SO4和H2SO4。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实验中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实验探究】碳酸钠(锌、铁、镁);铁锈减少,溶液变黄;若溶液中含有硫酸钠
7、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思交流】B【解析】(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遇碱变成红色,此时溶液呈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过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证明了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Na2SO4;猜想二:稀硫酸过量时可能是Na2SO4和H2SO4。猜想三:可能是Na2SO4和NaOH;这是氢氧化钠过量;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实验中反应后的溶液为
8、无色;【实验探究】甲同学方案:试管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了硫酸钡沉淀。乙同学方案:猜想二正确,溶液中有稀硫酸,和稀硫酸反应可以产生气体的物质有碳酸盐和活泼金属。丙同学方案:加入的生锈的铁钉表面是三氧化二铁,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三氯化铁,实验现象是:铁锈减少,溶液变黄;甲同学实验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若溶液中含有硫酸钠也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倒入废液缸。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4.化学规律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许多化学实验加以验证。(1)小东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行
9、验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_,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2)小东想既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又能更快地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提出了以下设想:【提出设想】设想一:增大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设想二:用更活泼的金属锌代替铁钉【实验验证】小东将以上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1烧杯中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几小时后溶液颜色几乎不变天平读数不变铁钉表面有变化实验2铁钉换成锌粒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实验分析】(3)从以上现象分析,两个设想都不合适,其中按设想_(填“一”或“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
10、)实验1中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A 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B 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C 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 水也参与了该反应,但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水太少(5)实验2虽然很快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但出现了反应后总质量减小的情况,老师提醒小东,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6)小东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究得出:向实验1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将实验2中的烧杯换成如图所示装置,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该装置中缺少一种物品,请你在装置图中画出_。【答案】 (1). 红色的固体 (2). (3). 二 (4).
11、 C (5).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 (6). 【解析】【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详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实验分析(3)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铁钉换成锌粒,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按设想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A、铁与饱和硫酸
12、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A不正确;B、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不是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为氧化铁,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B错误;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C正确;D、铁和水不反应,则水不参与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C。(5)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6)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应该用弹簧夹夹住导管,故图为。【点睛】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硫酸铜溶液显蓝色。5.学
13、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四个实验。试管编号试管内试剂NaOH溶液MgCl2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加入硫酸后的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白色沉淀生成(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3)为了验证试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猜想2:试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老师提示
14、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设计方案沉淀A的化学式是_。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改成_。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步骤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答案】 (1). (2). 无色酚酞溶液 (3). BaSO4 (4).BaCl2 (5).Ba(NO3)2 (6). 产生白色沉淀 (7). 经过步骤1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
15、发生反应【解析】【详解】(1)试管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无色酚酞溶液,因为无色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酸性溶液中显无色。设计方案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沉淀A是硫酸钡,化学式是BaSO4。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加入氯化钡会引进氯离子,应该将所选的试剂BaCl2改成Ba(NO3)2。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步骤中氯离子与阴离子结合生成氯化
16、银白色沉淀、步骤中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步骤、步骤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经过步骤1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6.(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小李和小赵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的热分解产物。【查阅资料】碱石灰可用于吸收CO2、水蒸气含有Fe2+的盐溶液可与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含有Fe3+的盐溶液可与K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溶液【提出问题】样品完全分解后,除水蒸气外还生成哪些产物?【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气体产物中含有CO猜想二:气体产物中含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实验 集训 探究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