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6-2碳的氧化物考点知识梳理+例题.docx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6-2碳的氧化物考点知识梳理+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6-2碳的氧化物考点知识梳理+例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专题6-2 碳的氧化物知识解读一、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比较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色、味、态无色、无味、气态无色、无味、气态密度(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为44比29大)比空气略小(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略小)溶解性能溶于水难溶于水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应用:CO2可用于灭火,常用的灭火器中盛装的灭火剂就是CO2,CO2灭火,既利用了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也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与水
2、的反应(变式实验):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四朵纸花做如下四个小实验。 序号现象纸花由紫变红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纸花由紫变红分析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将第朵纸花取出用吹风机烘干,红色消失。以上实验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点拨】醋酸作用:醋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醋酸属于酸,通过和对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证明有酸生成,即有碳酸生成。 3、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钙反应;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CO2能与碱反应;化学方程式:Ca(OH)2CO2
3、=CaCO3H2_;应用: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现象:插入NaOH溶液中的试管水位上升的最高。结论: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分析:水能与CO2反应:水位上升;氢氧化钙能与CO2反应:水位上升(高于水);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水位上升高于Ca(OH)2溶液。通过对比,说明NaOH溶液吸收试管中的CO2效果最好。应用: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用NaOH溶液吸收效果最好。三、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概述化学方程式用途可燃性CO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2COO22CO2作燃料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
4、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还原性CO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发生氧化反应(还原能力比碳粉强)COCuOCuCO23COFe2O32Fe3CO2冶炼金属【特别提醒】CO有剧毒,冬天用木炭火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2、CO与CO2的相互转化转化化学方程式CO转化为CO22COO22CO2CO2转化为COCO2C2CO3、鉴别和除杂:(1)鉴别CO和CO2根据性质不同的方法:A点燃 B通入(或加入)澄清石灰水C通入(或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2)除杂: A.CO2中混有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CO中混有CO2,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四、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
5、化碳的用途:灭火,气体肥料,固态CO2(干冰)作制冷剂,化工产品的原料,光合作用等。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无毒,但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岩洞底部之前,必须先做灯火实验。3、温室效应:(1)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CO2的浓度过高,会造成环境的温度升高。臭氧(O3),甲烷(CH4),氟氯化碳(氟利昂)都属于温室气体。(2)两面性:利: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适宜温度。弊:可以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土地和城市,导致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3)缓冲措施a控制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
6、多地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清洁能源。b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开发和普及,提高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特别提醒】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CO2的浓度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CO2参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空气中不能没有CO2。典例解读类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例1、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还原性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小A BC D【答案】C.【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
7、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B. 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 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答案】B.【解析】A、稀硫酸没有挥发性,盐酸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可以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所以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故正确; B、湿润的石蕊试
8、纸变红,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底部的石蕊试纸先变红,而上边的石蕊试纸后变红,还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错误; C、导管口处的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D、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少、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类型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例3、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A.【解析】A、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B、
9、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故选项错误.类型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例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1896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发表题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
10、度的影响的论文,首次针对大气中C02浓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进行量化。1909年 “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 ” 一词开始成为人类研究大气系统的专业术语。大气层中存在微量的H2O、CO2 、O3 、CH4 、N2O、CO等气体,这些气体能够让太阳辐射的热量透过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升温,又能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辐射热量,从而保持地表面的温度,这就是温室效应。随着地球的演化,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23上升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适宜生存的15,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38左右,可以说有了温室效应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地球。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大气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如化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专题 氧化物 考点 知识 梳理 例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