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考生注意:1本试卷选择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64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准确的。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星火燎原B. 死灰复燃C. 披荆斩棘D. 百炼成钢www.zzst&ep.co%m【答案】C【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星火燎原,有新物质生成,
2、涉及化学变化;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来源&:中教*#网C.披荆斩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D.百炼成钢,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来*源:中教网【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的方法:用火柴点燃,故图示操作正确;来#源%:中&教网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图示操作不正确;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
3、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不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不正确。故选A。3.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 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B.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 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D. 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污染,做法符合这一理念;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做法符合这一理念;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D.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空
4、气污染物,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中国&教育%出版网*#故选C。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中国教#育出&版%网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紫红色的物质析出【答案】C【解析】【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实验现象描述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D.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铁和铜,所以铁
5、丝表面有紫红色的物质析出,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答案:C。5. 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纯净物B. 含氢、氧两种元素C. 所含氢分子不运动D. 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可知其中有氢分子和水分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所以富氢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故B正确; C.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所含氢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C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富氢水中有氢分子、水分子两种分子,与水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6、故D错误。故选B。6.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来源&:zz#step.*com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答案】A【解析】【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D.遭遇火灾
7、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故选A。7. 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增大www.zz&s#tep.co*mD. 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答案】A【解析】【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酒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选项A正确;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蔗糖分子没有分解,选项B错误;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分子间的间隔变
8、大,分子的体积不变,选项C错误;D.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总产量,选项D错误。故选:A。8.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蕴含许多化学原理,其反应之一为: 则X的化学式为来&%源:中教网A. CaCO3B. Ca(OH)2C. CaOD. CaH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碳原子为1个,氢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3个,反应后钙原子为1个,氢原子为2个,碳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6个,所以左侧少了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aCO3,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
9、意数清楚原子的个数即可。9.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B. CO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CO2灭火仅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D. 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答案】D【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说法错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一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钙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错误;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也利用了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夺走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具有还原性,
10、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说法正确;故选D。10. 截止2021年6月,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近18亿,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来源:&中教网*B. 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C. 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D.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答案】D【解析】来&源:#中教%网【详解】 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3) =1: 2,故选项说法错误。
11、C.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122): (14): (163)=6: 1: 12,可见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1. 物质世界处处离不开化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氮气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B. 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 软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D. 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蒸馏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答案】A【解析】【详解】A.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险的保护气,说法正确;B.一
12、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C.软水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说法错误;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说法错误;来源:*&中%教网答案:A。w%ww.zzstep.#com12. 有关粉尘爆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C. 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 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如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没有发生爆炸,说法错误;B.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发
13、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C.鼓空气是为了使面粉充满金属罐,说法错误;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燃着的蜡烛不能升高面粉着火点,说法错误;答案:B。13. 推理法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则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C.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中国教育出版网D.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正确,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电
14、子,选项错误;B.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选项正确;C.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正确,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可以是灯丝通电发光放热,选项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正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错误。故:选B。【点睛】14. 现有X、Y、Z三种金属单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 X、Y、ZB. Y、X、Z
15、C. Z、X、YD. X、Z、Y【答案】C【解析】【详解】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X、Y、Z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Z、X、Y;答案:C。15.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B. 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www.z%#z&ste*C. 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D. 装置中发生反应:【答案】D来源:zzs*te%【
16、解析】【详解】A.酒精灯加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不符合题意;www.z#z&st*B.在该装置中,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C.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装置中先发生的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后发生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符合题意。故选D16. 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17、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 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10274反应后质量/g1a022A. 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a的值是19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1:2【答案】Awww.z%z#step.co&m【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则有1+10+27+4=1+a+0+22,得a=19,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反应后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中国教育%出版#*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德州市 城区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 化学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