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化学练习题相对原子质量:C-12O-16H-1N-14S-32Ca-40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第5页上端的答题栏中)1. 下列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发生了改变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网A. 电解水B. 对自来水进行蒸馏得到纯净水C.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D. 用大理石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雕像来源:中&教#*网【答案】A【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发生了改变,即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微粒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详解】A.电解水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大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即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B.对自来水进行蒸馏得到纯净水,蒸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的差异将物质加以分离的操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www%.zzstep&.c#omD.用大理石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雕像,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A。2. 月季花瓣可用于制作酸碱指示
3、剂,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研磨花瓣B浸取色素C取用白醋D检验白醋www.zzstep&.#com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 是蒸发操作,此选项错误;B. 是溶解操作,可浸取色素,此选项正确;C.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错误;来源:中教网%D. 胶头滴管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不能伸进试管内,此选项错误。故选B。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 科学家发现,水在-157的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称为“高密度液态水”。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
4、说法正确的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 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B. 分子间隔增大了C. 分子间隔减小了D. 分子不再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A.化学性质相同,因为水分子没变,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因为是高密度液态水,所以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的小,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因为是高密度液态水,所以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的小,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分子总是不停的运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4. 疫情防控期间“84”消毒液得到了广泛应用。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A. 分子质量很小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C来源:zz
5、*step.co#m【解析】【详解】A.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不是因为分子质量很小。B.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不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C.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D.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不是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综上所述:选择C。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中国教#育出版网*B. 夏天轮胎易爆胎-轮胎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来源:中#教&%网C. 氢气和氧气的性质不同-分子结构不同D. CaCO3和Na2CO3都能与
6、稀盐酸反应产生CO2-CaCO3和Na2CO3中都含有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B【解析】www.zz#%【详解】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氢气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Na2CO3和Ca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由于它们都含有CO32-,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来%&源#:中教网6.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黑球和白球表示不同的原子。表示纯净物的是A. B. www.zzst
7、&ep.c#om%C. D. 【答案】C【解析】【详解】A.该物质由2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由2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D.该物质由2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7. 下列对“混合物”的理解错误的是A. 一定有多种物质组成B. 一定含有不同的分子(或原子、离子)C. 一定有固定组成D. 各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答案】BC【解析】【详解】A.混合物一定含有多种物质,A正确。B.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由碳原子构成。所以混合物不一定含有不同的分子(或原子、离子)。B错。C.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一般没
8、有固定的组成。C错。D.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 C。来*源:中%教#网8. 进入6月份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受暴雨影响出现洪涝灾害。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饮用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消毒自然沉降煮沸过滤。合理的处理顺序是A. B. C. D. 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D【解析】来%源&:中教*网【详解】净化水时,先经过自然沉降除去水中的大颗粒不溶性杂质,再过滤除去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杂质,然后经过消毒除去细菌微生物,最后煮沸;因此处理水的合理顺序为;故选:D。9. 下列仪器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可用于给物质加热的是www.z&%A. 烧杯B. 广口瓶C. 试管D. 酒
9、精灯【答案】C【解析】【详解】A.烧杯用于较多量物质的反应和加热,A不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B.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物质,不能加热,B不符合题意;C.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和加热,C符合题意;D.酒精灯是加热仪器,不能作反应容器,D不符合题意。故选:C。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0.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的水都可直接饮用B. 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留住宝贵的雨水C. 水源饮用地附近禁止建化工厂www.%z&zste#D. 实行雨污分流可实现有效利用水资源【答案】A【解析】【详解】A.自然界中的水中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可以饮用的,A说法错误
10、,符合题意;B.海绵城市可以将水吸附防止流失,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工厂有可能产生工业“三废”尤其是废水,影响饮用水源的安全,水源饮用地附近禁止建化工厂,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D.雨水和污水的处理方式有区别,分流可以更好利用水资源,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 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中国&教育出#*版网B. 从微观上看:一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C. 从组成上看:达芦那韦中氢元素的质量
11、分数最大D. 从变化上看:达芦那韦完全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答案】C【解析】【分析】宏观上讲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讲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达芦那韦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B.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27+37+3+7+1=75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C.达芦那韦中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 D.达芦那韦由碳、氢、氧、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发生反应后生成碳、氢、氮、氧、硫的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生成,说法正确;故选C。12. 化学反应前后不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原子的
12、质量C. 元素的化合价D. 原子的数目【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详解】A.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B.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故选项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有新物质生成,则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项正确;来%&源:中#教网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13、,故选项错误。故选:C。来源:z%zst&13. 电解水这个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A. 18:2:32B. 18:1:16C. 9:1:8D. 2:2:1来源:%中*教网#【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电解水这个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36:4:32=9:1:8。【详解】电解水这个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9:1:8。故选C。14.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B. 也可用炭粉代替白磷C. 须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D. 最终量筒内液面降到约26刻度处来*源:中教&%网【答案】
14、B【解析】【详解】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防止装置漏气,造成实验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B.炭粉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使装置内气压没有变化,导致水不能进入试管,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符合题意;来&源:中教#*网C.白磷熄灭须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防止试管内剩余气体在热的状态下膨胀,产生实验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D.最终量筒内液面降到约,故D不符合题意。来源:中%&教网#故选B。15. 2021年9月24日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介绍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创举。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使淀粉的生产由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化的车间生产模式的转变
15、成为可能B. 这一技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来*源:中教%网#C. 这个转化过程中没有能量的变化中%&国教*育出版网D. 生成淀粉的组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答案】C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我国科学家首次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创举,使淀粉的生产由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化的车间生产模式的转变成为可能,故A 正确;B.这一技术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故B正确; C.这个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均有能量的变化,故这个转化过程中有能量的变化,故C错误;D.首次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根据质量守恒
16、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生成淀粉的组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D正确;故选C。16. 用嘴吹灭生日蛋糕的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 隔绝空气中国教育出版*&网B.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www.zzst%e#D. 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详解】燃烧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用嘴吹蜡烛会降低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当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时,蜡烛即可熄灭;则利用的灭火原理为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B。来#%源:中教网17. 下列成语从化学视角解释不正确是A. 钻木取火:
17、摩擦生热温度达到木头着火点后木头燃烧B.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C. 水火不容:加水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答案】C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详解】A.钻木取火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着火点后木头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B.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C.水火不容是加水吸热,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熄灭,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符合题意;D.釜底抽薪是移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中&国教育#出*版网18. 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下列信息中的: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快慢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
18、物参加反应的各微粒的相对数量比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A. B. C. D. 【答案】Bwww.zz#ste%【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各微粒的相对数量比等。【详解】A.不符合题意。是不能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B.都是能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C.是不能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且缺少信息。D.是不能据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且缺少信息。综上所述:选择B。19.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淄博市 桓台县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化学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